财经基础教案5篇

财经基础教案5篇财经基础教案 《会计学》课程说明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基础会计》是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非会计学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其基本使命是使学习者通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财经基础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财经基础教案5篇

篇一:财经基础教案

计学》课程说明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基础会计》是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非会计学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其基本使命是使学习者通晓会计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会计工作循环的基本操作技巧与会计信息生成的基本程序,从而形成初步的会计理念与思想,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以及从事社会实践奠定基础。

  本课程适用对象为工商管理和市场营销本科专业,总学时为 64 学时,其中实践学时 12 学时。

  二、课程能力培养

 (一)培养与形成对会计实践、会计核算思想、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是指对会计历史发展的理解能力;对会计操作、会计核算思想、会计基本理论的分析能力;对会计理论的应用能力,对会计学科发展的洞察能力。

 (二)培养与形成对企业会计环境的分析能力基础:指对企业的外部环境、内部条件的分析判断能力。

 (三)培养与形成会计制度设计的基本能力基础:是指对企业的基本内控、和会计核算要求的理解与把握能力。

 三、使用教材及参考资料 (一)使用教材 刘永泽主编的《会计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9 年 6 月第 2 版 (二)参考资料 1、《基础会计学》,雷光勇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年。

 2、《出纳岗位实务》 林云刚朱建军君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7出版 3、《会计模拟实验教程》第二版,张国健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9出版 4、《基础会计》周正云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5、《会计学》,徐经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6、《基础会计实训指导》,银样军,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 7、、《基础会计》,熊细银,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四、考核方法:

  期末采用闭卷考试形式,期末闭卷考试占 70%;课外作业,平时讨论及学习态度、实验等占 30%。

 授课班级 双学位 1、2 班 授课形式 课堂教学 授课日期

 2011 年 4 月 9 日 授课时数

 2

 周次 第

  周 授课章节名称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会计的意义 第二节 会计与企业 第三节 财务报告及其要素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了解会计的产生发展、分类、作用,企业性质、企业组织形式,财务报告及其种类;; 2、 理解会计的含义、特征,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3、 掌握财务报告要素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会计的定义、特征 2、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3、 财务报告要素 难点:

 财务报告要素 教学过程 1、 从日常生活引入课题 2、 讲解基本概念和理论 教学方法和手段 运用讲授法和案例式方法引导教学

 作业内容

 无 课后记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会计的意义 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会计产生和发展过程

 会计是为适应经济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

  1.人类早期——无计算。

  2.原始社会——会计是生产职能的 附带部分,处于萌芽时期,只是在生产的同时运用结绳记事、刻契记数方法记录生产活动和成果。

  3.私有制出现——人们用货币计量,记录经济活动过程,会计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发展为 独立职能。

  4.西周时期——会计开始命名,官厅会计发展,有严格的会计机构,设立专职官员掌管钱粮税赋会计事务,建立“日成”、“月要”、“岁会”报告制度 (二)会计核算方法的演进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核算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方法日趋完备,内容日益丰富。

  1.原始社会末期,建立“盘点结算法”,采用盘存财产物资的方法进行记录

  2.西汉时期,在“盘点结算法”的基础上发展为“三柱结算法”,结算本期财产物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其计算公式为:

 入 入

  -

 去

  =

  余 │ │

 │

 │ 本期收入

 -

  本期支出

  =

 本期结存 3.唐宋时期,在“三柱结算法”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为“四柱结算法”,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全过程。其计算公式为:

 即:

 旧管

  +

  新收

 -

 开除

 =

  实在 或 或

 旧管

  +

  新收

 =

 开除

 +

  实在

 │

 │

 │

  │ 期初结存 +

 本期收入 = 本期支出 + 期末结存 4.明末清初,在以前“三柱结算法”和“四柱结算法”的单式记账方法基础上创建了复式记账方法“龙门账”。将日常发生的账项划分为“进”、“缴”、“存”、“该”四大类,“进”和“缴”为一线,“存”和“该”为另一线,实行双轨计算盈亏。其计算公式为:

 进 进

 -

 缴

 =

 存

  -

  该 │ │

 │

 │

 │ 收入

 - 支出 = 资产债权

 - 负债投资 其结算过程 :

 5.清朝中叶复式记账又进一步发展,建立了“四脚账”又称天地合账,将账簿每页用中线划分为天地两方,上为天(收)下为地(付),上收下付,收为来账,付为去

 账,天地两方相等。对每笔账都要用相等的金额同时在账簿中分别进行登记来账和去账,以反映每笔账的来龙去脉。

 其结算过程:

 6.辛亥革命后,西方传入“借贷复式记账法”(该内容见教材第三章第三节)。

 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泛使用复式记账法,20 世纪 60 年代,发展为收付、增减、借贷三种复式记账方法。70 年代又引进了管理会计,至此,会计已运用大量数据资料加工整理为经济管理提供有用的管理信息,成为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信息处理系统如下:

 会计核算程序

 综上所述,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归纳为: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按所有制性质和企业经营方式划分的会计制度。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工业会计制度、商业会计制度、饮食服务业会计制度等。

  (1)1985 年国家为加强规范会计工作公布了《中国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并于1993 年、1999 年经过二次修改补充,完善了会计核算和会计记账的基本规则。

  (2)1993 年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开放需要在原有会计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改革,财政部公布了《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以及 13 个行业会计制度。

  (3)1998 年财政部公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

  (4)2001 年为贯彻新《会计法》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财政部公布了《企业会

 计制度》先在股份有限公司试行,继而逐步扩大到其他企业。

 (5)2006 年财政部公布了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 38 项具体准则以及《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自 2007 年 1 月 1 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

  二、会计的含义和特点 (一)会计的含义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并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二)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2、对经济活动的核算和监督具有完整性、连续性、系统性、综合性 3、具有事整套系统、完整的专门方法

 会计方法: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设置账户 、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等。

  三、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一)

 相关性: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及时性 (二)

 可靠性:真实性、可核性、中立性 (三)

 可理解性 (四)

 可比性:统一性、一贯性

 四、会计的分类 (一)

 按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分类:财务会计、管理会计 (二)

 按会计所服务的领域分类:企业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政府会计

  第二节

 会计与企业 一、企业的性质 企业是指从事生产、运输、贸易等经济活动,以营利为目的,进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如工厂、商店、农场、矿山和运输公司等。

 二、企业的组织形式 (一)

 独资型企业 (二)

 合伙型企业 (三)

 公司型企业 1、 无限责任公司 2、 有限责任公司 3、 股份有限公司 4、 两合公司

 三、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一)

 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 主要利益集团:1、股东

  2、债权人 3、政府机关

 4、职工 5、供应商

  6、顾客 其他集团:1、信用代理人 2、工商业协会

 3、竞争者

 4、企业组织所在的社区

 5、财务分析家

 6、关心公司某个方面经济活动的公民

 (二)

 会计信息的内部使用者 董事会、CEO、CFO、副董事长、经营部门经理、分厂经理、分部经理、生产线主管等。

 四、会计的作用 (一)

 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作出合理的决策 (二)

 考评企业管理当局管理资源的责任和绩效 (三)

 为国家提供宏观调控所需要的特殊信息 (四)

 为企业经营者提供经营管理所需要的各种信息

 第三节

 财务报告及其要素 一、财务报告及其种类 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书面文件。财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构成。

 (一)

 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

 (二)

 利润表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

 二、财务报告要素 (一)

 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 财务状况要素是反映企业一日期经营资金的来源和分布情况的各项要素,一般通过资产负债表反映。

 1、 资产 资产是指 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 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 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 负债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 现时义务,履行该项义务预期会导致 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 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的由所有者所享有的剩余权益,是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注:还有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并且二者之间不存在配比关系。

 关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授课班级 双学位 1、2 班 授课形式 课堂教学

 授课日期

 2011 年 4 月 10 日 授课时数

 2

 周次 第

  周 授课章节名称 第三节 财务报告及其要素 第二章 会计核算基础 第一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第二节 财务报告要素确认、计量的原则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确认、计量的原则; 2、掌握财务报告要素和会计等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财务报告要素 2、会计等式 难点:

 1、结合实际情况,理解会计要素; 2、结合具体的经济业务,理解业务的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教学过程 1、 从案例引入财务报告 2、 讲解分析基本理论 教学方法和手段 运用讲授法和案例式方法引导教学

 作业内容 请同学们组织筹建一公司,设想一些经济业务,理解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课后记

  第三节 财务报告及其要素 二、财务报告要素 (二)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

 经营成果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活动的结果,具体地说,它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取得的收入与耗费相比较的差额。

 1、 收入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 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为日常活动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3、 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关系:收入-费用=利润

 三、会计等式 1、基本会计恒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会计恒等式的变形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3、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不会破坏会计恒等式的平衡关系,但金额会变。

 举例:

 第二章

  会计核算基础 第一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它确定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法人:是指在政府部门注册登记,有独立的财产、能够承担民事责任的法律实体,它强调企业与各方面的经济法律关系; 会计主体:是按照正确处理所有者与企业的关系,以及正确处理企业内部关系的要求而设立的。

 是法人就一定是会计主体,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二、持续经营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按照既定的经营方针和目标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消减业务。

 三、会计分期 常见会计期间:年度、半年度、季度、月度 年度:公历 1 月 1 日——12 月 31 日 四、货币计量 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

 会计核算应以人民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第二节

  财务报告要素确认、计量的原则 一、历史成本原则(原始成本原则)

 指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照取得或购建时发生的实际成本核算,而不考虑随后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

 二、配比原则 指企业一个会计期间内的各项营业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同一个会计期间内入账,以正确确定各个会计期间的损益。

 (一)因果关系上的配比 (二)时间上的配比

 三、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收益性支出:支出的发生是为了取得本期收益,即仅与本期收益的取得有关,必须反映于本期的损益之中。

 资本性支出:支出的发生不是仅仅为了本期收益,而是与本期和以后几期的收益有关系。

 四、谨慎性原则(稳健性原则)

 不高估资产和收益,不低估负债和费用 五、重要性原则 对交易或事项应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中的核算方式。

 六、实质生于形式原则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第三节

 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 一、账户及其结构 (一)会计科目 1、定义: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类目。

 2、设置原则

 (1)必须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全面反映会计对象的内容,具有系统性 (2)既要满足对外报告的要求,又要符合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

篇二:财经基础教案

疆 财 经 大 学 教 案

 新 疆 财 经 大 学 教 案

  课程名称:

 课程名称:

  政治经济学

 任课班级:

  任课班级:

 商金融 11-1、15

 经济学 院(部)政治经济学教研室

 二○一一 教研室

 二○一一

  _二○一二 学年第 一 学期

 学期

 课 程 教 案 概 貌

 课 程 教 案 概 貌

 姓名

 张玉玲

  职称

  副教授

 总学时 56

  使用教材 吴树青 顾问,逄锦聚、洪银兴、林岗、刘伟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 《政治经济学》

  课程 教学 目的

 《政治经济学》课程是经济类各专业必修的共同基础理论课,也是高等财经院校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所达到的目的与要求如下:首先,要使学生受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教育,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提高思想觉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研究问题;其次,系统地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经济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学习其他经济学科奠定深厚的理论基础;再次,《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经济理论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逻辑性,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抽象方法分析和研究问题,依靠抽象思维能力,透过现象去认识经济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最后,本课程的突出特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揭示了中国渐进式改革的一些规律,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渐进式市场化改革的历程、原因及其规律,认识和理解新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运行与发展规律。

  学 时 分 配

 章次 章

  名 学时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4 第二章 商品和货币 6 第三章 资本和资本运动 8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生产与分配 8 第五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演变 6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6 第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体制 2 第八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6 第九章 宏观经济运行及其宏观调控 6 第十章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2

 总复习 2

 课 程 单 元 教 案(单元

  1

 )

 本单元 教学目的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课程和一门科学,有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特定的研究对象、特定的研究任务和特定的研究方法。为了对政治经济学从总体上把握,有必要对政治经济学做概略的介绍。

 教学内容 先进行框架的介绍 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重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难点: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具有科学和庸俗两种成份

 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在讲课中,对一些基本原理、重点、难点以教师讲授为主。并向学生有一些提问。

 教学设计

 做为政治经济学的第一次课,前 15 分钟对这门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向学生进行介绍。并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向同学提出要求。后 85分钟进行讲课。

 课后阅读材料 刘诗白:《构建面向 21 世纪的中国经济学》,西南财大出版社 2001 年版。

 古书堂:《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路径之探讨》,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王桭中:《中外经济理论四十年》.宁夏出版社,2001 年版。

 作业讨论题或思考题 如何认识古典政治经济学所具有的科学和庸俗两种成份 本单元课后小结(含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教学体会等)

  注:1. 一单元为 2—3 个标准学时 2. 教学设计指在 2—3 个标准学时内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含内容及时间安排)。

 3. 单元小结为课后手写;讲师以上(含)为可选项,助教及教员为必选项

 课 程 单 元 教 案(单元

 2

 )

 本单元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教学主要掌握政治经济学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特定的研究任务,并要求学生对生产资料所有制与产权的关系和制度创新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影响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内容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生产资料所有制与产权的关系

  (三)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不可避免的要研究生产力 (四)制度创新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影响

 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重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不可避免的要研究生产力 难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不同

 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同时对一些理论以提问题的形式进行复习,对于回答正确的问题的学生予以表扬,不够正确的问题由教师予以纠正。

 教学设计

  对前一节课的内容利用一定时间以提问的形式进行复习,然后讲新课。下课前留几分钟对本节讲课内容的重点或难点进行总结。并要求同学对本 节课有关的知识做习题集中相应的作业。

 课后阅读材料

 吴宣恭:《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与西方产权理论比较》,《经济学动态》1999年第一期. 杨小凯,黄有光:《专业化与经济理论》,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9 年 7 月 作业讨论题或思考题

 1、所有制与所有权的关系?  2、简述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不可避免的要研究生产力? 本单元课后小结(含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教学体会等)

  注:1. 一单元为 2—3 个标准学时 2. 教学设计指在 2—3 个标准学时内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含内容及时间安排)。

 3. 单元小结为课后手写;讲师以上(含)为可选项,助教及教员为必选项

 课 程 单 元 教 案(单元

  3

  )

 本单元 教学目的

 要求通过对商品、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价值规律的作用和作用形式的学习,掌握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教学内容 第二章

  商 品和货 币

  第一节

  商品和价值 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二、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三、价值量 四、技术、管理与价值创造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技术、管理与价值创造 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组织教学,以讲授为主,采用启发式教学 教学设计

 第一节

  商品和价值约 100 分钟

 课后阅读材料 1.[苏]弗·阿凡纳西耶夫:《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劳动二重性学说的方法论作用》,中译本,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2 年版。

 2.洪银兴:《现代经济学》,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0 年第 3 版。

 3.魏杰:《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 年版。

 作业讨论题或思考题

 1.怎样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两种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2.怎样理解科学技术和管理在商品价值创造中的作用?

 本单元课后小结(含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教学体会等)

 注:1. 一单元为 2 个标准学时 2. 教学设计指在 3 个标准学时内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含内容及时间安排)。

 3. 单元小结为课后手写;讲师以上(含)为可选项,助教及教员为必选项

 课 程 单 元 教 案(单元

 4

 )

 本单元 教学目的

 本单元要了解政治经济学关于货币的基本理论。为学习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奠定理论基础。

 教学内容 第二节

 货币与货币流通 一、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一)货币的起源 (二)货币的职能 二、货币的形式 (一)货币形式的演化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货币的职能 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组织教学,以讲授为主,采用启发式教学 教学设计 第二节

 货币与货币流通 一、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一)货币的起源 (二)货币的职能 二、货币的形式 (一)货币形式的演化

  约 100 分钟

 课后阅读材料

 1.洪银兴:《现代经济学》,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0 年第 3 版。

 2.魏杰:《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 年版。

 作业讨论题或思考题

  1.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本单元课后小结(含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教学体会等)

  注:1. 一单元为 2 个标准学时 2. 教学设计指在 3 个标准学时内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含内容及时间安排)。

 3. 单元小结为课后手写;讲师以上(含)为可选项,助教及教员为必选项

 课 程 单 元 教 案(单元

 5

 )

 本单元 教学目的

 本单元要了解政治经济学关于货币外汇的基本理论。为学习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奠定理论基础。

 教学内容 第二节

 货币与货币流通 三、货币流通量 (一)货币的层次 (二)货币乘数 (三)货币流通量及其规律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货币乘数 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组织教学,以讲授为主,采用启发式教学 教学设计 三、货币流通量 (一)货币的层次 (二)货币乘数 (三)货币流通量及其规律

 约 100 分钟

  课后阅读材料 1.魏杰:《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 年版。

 2.[美]唐·帕尔伯格:《通货膨胀的历史与分析》,中译本,中国发展出版社 1998 年版。

 3.[美]丸加利·西林:《通货紧缩》,中译本,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9 年版。4.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作业讨论题或思考题

 1.货币层次划分的标准和意义是什么? 本单元课后小结(含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教学体会等)

  注:1. 一单元为 2 个标准学时 2. 教学设计指在 3 个标准学时内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含内容及时间安排)。

 3. 单元小结为课后手写;讲师以上(含)为可选项,助教及教员为必选项

 课 程 单 元 教 案(单元

 6

 )

 本单元 教学目的

 本单元要了解政治经济学关于货币外汇的基本理论。为学习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奠定理论基础。

 教学内容 第二节

 货币与货币流通 四、外汇 (一)外汇的概念 (二)外汇汇率的概念 (三)外汇汇率的标价方法 (四)汇率体系 (五)外汇市场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汇率的标价方法

 汇率体系 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组织教学,以讲授为主,采用启发式教学 教学设计 回顾上一次的内容,大约 15 分钟 讲新课约 85 分钟

  课后阅读材料 1.魏杰:《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 年版。

 2.[美]唐·帕尔伯格:《通货膨胀的历史与分析》,中译本,中国发展出版社 1998 年版。

 3.[美]丸加利·西林:《通货紧缩》,中译本,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9 年版。4.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作业讨论题或思考题

 怎样理解外汇的汇率和汇率标价方法 汇率体系 本单元课后小结(含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教学体会等)

  注:1. 一单元为 2 个标准学时 2. 教学设计指在 3 个标准学时内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含内容及时间安排)。

 3. 单元小结为课后手写;讲师以上(含)为可选项,助教及教员为必选

 课 程 单 元 教 案(单元

 7

 )

 本单元 教学目的

 要求通过对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价值规律的作用和作用形式的学习,掌握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教学内容 第三节

 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一、价值规律及内容与要求 二、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三、价值规律作用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组织教学,以讲授为主,采用启发式教学 教学设计 第三节

 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一、价值规律及内容与要求 二、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三、价值规律作用 约 100 分钟

 课后阅读材料 1.[苏]弗·阿凡纳西耶夫:《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劳动二重性学说的方法论作用》,中译本,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2 年版。

 2.洪银兴:《现代经济学》,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0 年第 3 版。

 3.魏杰:《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 年版。

 作业讨论题或思考题

 1.论述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

 本单元课后小结(含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教学体会等)

  注:1. 一单元为 2 个标准学时 2. 教学设计指在 3 个标准学时内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含内容及时间安排)。

 3. 单元小结为课后手写;讲师以上(含)为可选项,助教及教员为必选项

 课 程 单 元 教 案(单元

 8

 )

 本单元 教学目的

 本单元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资本的含义,资本的特殊流通方式,分析资本在市场经济中的各种形态,重点分析虚拟资本的产生及其对市场经济的作用。进一步分析资本的本质----价值增殖以及与之有关的概念利润,并且分析利润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三章

 资本与资本运动 第一节 资本及其价值增殖 一、资本

 二、资本的形态

 三、资本价值增殖和利润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资本的形态,利润问题;

 虚拟资本 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组织教学,以讲授为主,采用启发式教学 教学设计 第三章

 资本与资本运动 第一节 资本及其价值增殖 一、资本

 约 15 分钟 二、资本的形态

 约 60 分钟 三、资本价值增殖和利润

 约 25 分钟 课后阅读材料 1.郭元唏:《资本经营》,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 成思危等:《风险投资在中国》,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

 3. 董浩岩:《中国风险投资实物》,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年版。

 4.曾康霖,王长庚 :《信用论》,中国金融出版社,1993年版。

 5.刘骏民:《从虚拟资本到虚拟经济》,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6. 成思危:《虚拟经济理论与实践》,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作业讨论题或思考题

 1. 概述资本的一般特点和主要形态。

 本单元课后小结(含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教学体会等)

  注:1. 一单元为 2 个标准学时 2. 教学设计指在 3 个标准学时内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含内容及时间安排)。

 3. 单元小结为课后手写;讲师以上(含)为可选项,助教及教员为必选项

 课 程 单 元 教 案(单元

 9

 )

 本单元 教学目的 本单元教学目...

篇三:财经基础教案

央财经大学本科课程教案

 (

 2007

 —2008

  学年第 1

 学期)

  学

  院

  经济学院

  课 程 名 称

  适 用 专 业

 课 程 类 型

  学科基础课

 中央财经大学本科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 宏观经济学 授课专业

 年级 06 级 课程代码

  课程类型 必修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

  ); 公共基础课(

 ); 学科基础课( √

  );专业课(

  )

 选修课 学科选修课(

  ); 专业选修课(

 ); 任选课(

  )

 授课方式 理论课(√

 ); 实验课( ); 实践课( )

 考核方式 考试( √

  ); 考查(

 )

 课程教学总学时数 54 学分数 3 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

  54

 学时; 实验课

  学时;

 实践课

  学时;

 教材名称 宏观经济学 作者 多恩布什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第6 版

  指定参考书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

  作者 高鸿业 曼昆(梁小民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年出版

 授课教师 郭家虎 职称 讲师

  授课时间 2007 年 9

 月~

 2008

 年

 1 月 注:

 表中(

  )

 选项请打“√ ”。

 中央财经大学本科课程教案 周次 第

 1

 周, 第

 1

 次课 备注 章节名称 第 1 章:

 绪论

  授课方式 理论课 ( √

  ); 实 验 课 (

  ); 实践 课(

 )

 教学时数 2 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 旨在学生了解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了解基本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 1、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区别与联系 2、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总供给与总需求分析 (1)

 总供给的涵义和图形 (2)

 总需求的涵义和图形 (3)

 与微观供给和需求的区别 3、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宏观经济介绍:

 GDP 总量与价格水平 20 分钟

 20 分钟 20 分钟 20 分钟 20 分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 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概念;

  讨论、 练习、 作业 讨论题:

 1、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其研究对象是什么?

 2、

 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定义是什么? 与微观经济学所讲的供给和需求有何不同?

 教学手段 使用 PPT 和板书 参考资料 1、

 曼昆,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 梁小民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年出版。

 2、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年出版。

 注:

 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 同一课程不同教学班级授课只填写一份教案。

 第

 页

 中央财经大学本科课程教案 周次 第

 2

 周, 第

 1

 次课 备注 章节名称 第 1 章:

 绪论

  授课方式 理论课 ( √

  ); 实 验 课 (

  ); 实践 课(

 )

 教学时数 2 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 旨在学生了解三类基本的宏观经济模型, 并对经济周期有所认识, 最后对本学期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介绍。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 1、、 三种类型的宏观经济模型:

 长期、 中期与短期 (1)

 长期经济中 AS 与 AD 分析 (2)

 中期经济中 AS 与 AD 分析 (3)

 短期经济中 AS 与 AD 分析 2、 经济周期的初步介绍:

 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 (1)

 经济周期与产出缺口 (2)

 通货膨胀 3、 本学期课程内容简要介绍

 20 分钟 20 分钟 20 分钟

 15 分钟 15 分钟 10 分钟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三种类型的宏观经济模型中供给曲线的形态与涵义

  讨论、 练习、 作业

 给曲线斜率水平、 向上与垂直的原因是什么, 分别对应什么样的经济学假定?

  教学手段 使用 PPT 和板书相结合的方式

 参考资料 3、

 曼昆,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 梁小民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年出版。

 2、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中国人民大学 2007 年出版。

 注:

 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 同一课程不同教学班级授课只填写一份教案。

 第

 页

 中央财经大学本科课程教案 周次 第

  2

 周, 第

 2

 次课 备注 章节名称 第 2 章 国民收入核算

  授课方式 理论课 (√

  ); 实验 课(

  ); 实践 课(

 )

 教学时数 2 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节的教学, 旨在使学生掌握 GDP 的涵义和构成。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 1、

 国民收入核算的意义 2、

 GDP 的构成(以馅饼生产为例)

 3、

 与 GDP 相关的几个概念 4、

 GDP 的四个组成部分 10 分钟 15 分钟 30 分钟 45 分钟 教学重点与难点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GDP 与 NDP 和 GNP 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讨论、 练习、 作业 思考题:

 1、 什么是 GDP, 它与 GNP 和 NDP 有什么联系? 区别又在什么地方?

 2、 课本概念题第 1-2 题。

  教学手段 PPT 和板书结合

 参考资料 4、

 曼昆,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 梁小民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年出版。

 2、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中国人民大学 2007 年出版。

 注:

 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 同一课程不同教学班级授课只填写一份教案。

 第

 页

 中央财经大学本科课程教案 周次 第

  3

 周, 第

 1 次课 备注 章节名称 第 2 章 国民收入核算

  授课方式 理论课 (√

  ); 实验 课(

  ); 实践 课(

 )

 教学时数 2 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 旨在使学生掌握 GDP 的构成和核算、 通货膨胀及其衡量, 并对常用宏观数据来源进行简单介绍。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 5、

 投资和储蓄之间的关系 (1)

 不存在政府和外贸的简单经济 (2)

 引入政府和外贸的经济 6、

 GDP 的实际计量和不足 7、

 通货膨胀与价格指数 (1)

 通货膨胀定义 (2)

 价格指数:

 GDP 缩减指数、 消费价格指数和生产价格指数 8、

 利率与实际利率 9、

 常用宏观数据来源

 20 分钟 20 分钟 10 分钟

 10 分钟 25 分钟 10 分钟 5 分钟 教学重点与难点 储蓄和投资之间的关系、 各个价格指数的差别

 讨论、 练习、 作业 思考题:

 CPI、 PPI 和 GDP 缩减指数之间差别在什么地方?

 作业:

 课后技术题第 3-4 题。

 教学手段 PPT 和板书结合 参考资料 5、

 曼昆,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 梁小民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年出版。

 2、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中国人民大学 2007 年出版。

 注:

 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 同一课程不同教学班级授课只填写一份教案。

 第

 页

 中央财经大学本科课程教案 周次 第

 4

  周, 第

 1

 次课 备注 章节名称 第 3 章:

 增长与积累

  授课方式 理论课(√

 ); 实验 课 (

  ); 实 践 课(

 )

 教学时数

 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如何使用最基本的生产函数来进行增长分析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 1、

 各国在增长率方面存在差异的事实 2、

 生产函数:

 全要素生产率与人均产出 (1)

 全要素生产率的推导 (2)

 人均产出的核算 3、

 经济的趋同现象 4、

 影响增长的其他因素 10 分钟

 25 分钟 25 分钟 20 分钟 20 分钟

 教学重点与难点 全要素生产率的涵义和衡量方法

  讨论、 练习、 作业 思考题:

 全要素生产率为什么可以衡量经济增长的质量?

 作业:

 课后技术题第 1-2 题。

 教学手段 PPT 和板书相结合。

 参考资料 6、

 曼昆,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 梁小民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年出版。

 2、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中国人民大学 2007 年出版。

 注:

 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 同一课程不同教学班级授课只填写一份教案。

 第

 页

 中央财经大学本科课程教案 周次 第

 4

  周, 第

 2

 次课 备注 章节名称 第 3 章:

 增长与积累

  授课方式 理论课(√

 ); 实验 课 (

  ); 实 践 课(

 )

 教学时数

 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如何使用人均生产函数来分析稳态的资本存量和储蓄水平, 即掌握增长分析的新古典模型, 并在课堂最后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 5、

 稳态资本存量的推导 6、

 储蓄率变动对经济稳态的影响 7、

 外生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8、

 复习本章内容 25 分钟 15 分钟 15 分钟 45 分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稳态资本存量的推导 2、

 储蓄率对经济稳态的影响

  讨论、 练习、 作业 思考题:

 课后概念题第 2、 4 和 6 题。

 作业:

 课后技术题第 3-8 题。

 教学手段 PPT 和板书相结合。

 参考资料 7、

 曼昆,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 梁小民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年出版。

 2、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中国人民大学 2007 年出版。

 注:

 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 同一课程不同教学班级授课只填写一份教案。

 第

 页

 中央财经大学本科课程教案 周次 第

 5

  周, 第

 1

 次课 备注 章节名称 第四章 增长与政策

  授课方式 理论课(

 √

  ); 实验课( ); 实践课(

 )

 教学时数 2 教学目的及要求

 在学习第三章基本的增长理论后, 让学生掌握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与传统的增长模型的区别。

 了解穷国的收入与富国收入差距应该逐渐缩小的经济原因。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

 在不同的国家, 不同的时期, 经济增长率有很大差别。

 内生增长理论:

 试图将技术纳入内生变量中, 考察经济增长路径上的最优技术投资, 得出与传统模型不同的增长模型。

 趋同理论解释国家间差异逐渐缩小的经济含义。

 20 分钟 50 分钟 30 分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内生增长理论的基本知识, 了解趋同的概念。

 讨论、 练习、 作业 讨论比较索洛模型与内生增长模型的区别。

 作业为第四章课后技术部分 2 教学手段 讲课为主, 上课提问, 结合作业讲解习题 参考资料 《西方经济学》, 高鸿业,

 第四版

 《高级宏观经济学》, David Romer,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注:

 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 同一课程不同教学班级授课只填写一份教案。

 第

 页

 中央财经大学本科课程教案 周次 第

  6

 周, 第

 1

 次课 备注 章节名称 第四章 增长与政策

  授课方式 理论课(

 √

  ); 实验课( ); 实践课(

 )

 教学时数 2 教学目的及要求

 在学习第四章内生增长理论后, 让学生掌握深层次的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如增长政策, 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限制。

 最优消费对应的资本存量水平和储蓄率的关系。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 为了使消费达到最高水平, 可以求出对应的最优的储蓄率和相应的人均资本存量。

 分析亚洲四小龙和东欧等国家的具体经济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考察能源等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习题课 20 分钟 20 分钟 10 分钟 50 分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难点: 学习黄金率下资本水平与最优储蓄率的推导, 及该公式背后的经济含义。

 讨论、 练习、 作业 作业为第四章课后技术部分 4、 5 教学手段 讲课为主, 上课提问, 结合作业讲解习题 参考资料 《西方经济学》, 高鸿业,

 第四版

  注:

 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 同一课程不同教学班级授课只填写一份教案。

 第

 页

 中央财经大学本科课程教案 周次 第

  6

 周, 第 2

 次课 备注 章节名称 第五章总供给与总需求

  授课方式 理论课(

 √

  ); 实验课( ); 实践课(

 )

 教学时数 2

 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讲解, 使学生了解宏观经济学中总供给与总需求这两个方面与微观经济学中的供给需求的不同。

 掌握宏观经济学的框架。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 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含义与 AS-AD 模型 各种情形下的总供给曲线及其含义 AS-AD 模型的经济应用 20 分钟 50 分钟 30 分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短期总需求与短期总供给、 长期总供给之间的关联, 得出充分就业水平下产出的性质。

  讨论、 练习、 作业 讨论宏观经济学的框架, 以及各个学派的主张 作业为第五章课后技术部分 1 题 教学手段 讲课为主, 上课提问。

 参考资料 《西方经济学》, 高鸿业,

 第四版

  注:

 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 同一课程不同教学班级授课只填写一份教案。

 第

 页

 中央财经大学本科课程教案 周次 第

  7

 周, 第

 1 次课 备注 章节名称 第六章 总供给:

 工资、 价格与失业

 授课方式 理论课(

 √

  ); 实验课( ); 实践课(

 )

 教学时数 2 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讲解, 使学生掌握作为供给方面的分析, 初步认知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的关联。

 了解菲利普斯曲线的内涵与意义。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 总供给曲线描述的经济中的价格调整机制 菲利普斯曲线将通货膨胀与失业率联系在一起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与滞胀 20 分钟 30 分钟 50 分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失业率与通货膨胀关联, 得出原始菲利普斯曲线与现代菲利普斯曲线的推导与总供给曲线的关联。

  讨论、 练习、 作业 讨论菲利普斯曲线与过去及当前经济现象的关联。

  教学手段 讲课为主, 上课提问。

 参考资料 《西方经济学》, 高鸿业,

 第四版

  注:

 教案按授课...

篇四:财经基础教案

节 公共需求与公共商品一、 私人需求与公共需求(一)

 私人需求1 、 私人需求的含义201 5-1 -11财政学原理1 私人需求是由单个人内在产生的、 不依赖于他人而独立存在并得以满足的个人需要。2、 私人需求的特点(1 )

 受益的内在性; (2)

 需求的分散性

 (二)

 公共需求1 、 公共需求的定义 公共需求, 是当众多个人作为一个整体时所产生的需求。第一, 公共需求的实质也是一种个人需求,是全社会个人需求的集合。是全社会个人需求的集合。201 5-1 -11财政学原理2第二, 公共需求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多数人共有的需求;第三, 公共需求不仅是多数人的需求, 同时也是一种整体需求。

 2、 公共需求的特点第一, 受益外在性, 即在一个人或少数人的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 其他人也可从中受益。第二, 需求整体性, 即这种需求不可能分散或单独得到满足。第三一般是通过公共机制来满足第三,般是通过公共机制来满足。二、 公共商品(一)

 私人商品私人商品是用于满足私人需求、 通过市场机制提供的商品。201 5-1 -11财政学原理3

 私人商品:为商品的总量;费者对这种商品的消费(拥有)

 量。此公式表明:

 (1 )

 商品的总量 等于每一个消费者i 对这种商品的消费(拥有)

 数量之和; (2)

 私人商品在个人之间是可分的。之和; (2)

 私人商品在个人之间是可分的。公共商品:此公式说明:

 (1 )

 就消费目的而言, 任何一个消费者i 都可以支配公共商品的总量(2)

 公共商品在个人之间是不可分的。为商品的总量,j第 i 个消inijjXX1XijXjX201 5-1 -11财政学原理4injjnXXjnX

 公共商品的基本特征 : 消费的非竞争性(non-rivalness)某人消费某种商品并不妨碍其他人同时消费这一产品。

 即增加一个消费者其边际成本等于零。201 5-1 -11财政学原理5 受益的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在技术上没办法排他, 生产者无法对消费行为收费, 因而私人不愿意生产。

 3、 公共商品的其他特性公共商品除了两大基本特征外, 还可能表现出下面的特性:(1)

 生产或提供的不可分性。

 即要么向所有人提供, 要么不向任何人提供。

 即效用的不可分割性(non-divisibility)分割性(non divisibility) 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201 5-1 -11财政学原理6(2)

 规模效益较大。(3)

 初始投资大。(4)

 具有自然垄断性。

 三、 纯粹公共商品与混合商品(一)

 纯粹公共商品, 即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公共商品。

 如行政管理、 国防、法律、 治安等。201 5-1 -11财政学原理7(二)

 混合商品(准公共商品)

 , 即兼有公共商品和私人商品特征的商品(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基本特征之一的商品)

 1 、 排他性公共商品:

 即具有排他性的非竞争性商品, 如有限电视节目。2、 拥挤性公共商品:

 即在没有太多的消费者时具有非竞争性, 但在消费者太多时额外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上升(或给其他消费者带来成本)

 的商品。

 如大桥、 高速公路等。201 5-1 -11财政学原理8一种商品之所以是混合商品, 首先是因为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公共需求, 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私人需求; 其次混合商品在某种度上又具有一定的竞争性或排他性。

 纯粹公共商品、 混合商品和私人商品的划分201 5-1 -11财政学原理9

 第二节 公共需求的决定: 公共选择公共选择的定义公共选择(public choice)

 可以定义为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 或者说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公共选择理论假设政治家、 官僚或国家代理人同私人经济中的个人一样, 也是经济人,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经济学的方法解释个人偏好与政府公共选择的关系, 研究作为投票者的消费者如何对公共产品供给的决定表达意愿。201 5-1 -11财政学原理1 0

 一、 公共选择的基本问题1 、 无法通过竞争市场产生公共商品的均衡价格,从而不可能产生均衡产量。2、 公共商品的生产和提供需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公共选择和决定过程公共选择和决定过程。201 5-1 -11财政学原理113、 公共选择的基本问题是如何从个人偏好得出一个集体的偏好。

 二、 公众偏好的表达方式公众偏好表达的民主形式 :(一)

 民主 民主, 是国家在本质上、 管理形式上与工作方式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民主社会的政治价值强调个人偏好的重要性"的政治价值强调个人偏好的重要性" 201 5-1 -11财政学原理1 2(二)

 直接民主形式(三)

 间接民主形式

 三、 公众偏好表达缺陷——“免费乘车”问题 “免费乘车” : 当一个人意识到他对公共商品的支出负担与其对公共商品“显示的偏好”之间存在着某种正向关系时, 他就可能在公共选择过程中隐藏其真实的偏好, 不报或低报需求而实际中却无偿或超值消费公共商报需求, 而实际中却无偿或超值消费公共商品. 。“免费乘车” 会误导公共政策的制定, 使公共政策与真实民意之间、 公共商品提供与真实公共需求之间出现差异。201 5-1 -11财政学原理1 3

 四、 公共选择的机制(一)

 一致性规则决策成本太高; 隐瞒自己的真实偏好; 少数人的苛政 。(二)

 投票的多数性规则1简单多数规则1 、 简单多数规则一项提案在付诸执行之前必须拥有n/2以上的拥护者(n为投票者的数目)

 。2、 复杂多数规则(如2/ 3的赞成票) 。201 5-1 -11财政学原理1 4

 (三)

 最优多数性规则与交易成本 在公共选择过程中, 如果有一种多数性规则是成本最低的规则, 那么它同时也就是最优多数规则。在公共需求的现实选择过程中实际上存在着 在公共需求的现实选择过程中实际上存在着两类交易成本:

 第一类是抉择成本, 即运用不同手段使得投票者赞成提案的成本。

 第二类是外部成本, 指表决通过的提案对反对者带来的负外在效应。201 5-1 -11财政学原理1 5

 显然, 当一项提案不需要经过任何人的赞成时, 抉择成本便为零; 该提案所需要的赞成率越高, 获得通过的困难就越大,抉择成本就越高, 与此同时, 外部成本就越低。

 当以一致性规则对此提案进行表决时抉择的成本达到最高时, 抉择的成本达到最高; 又因为这项提案获得通过是100%的投票者一致赞成的结果, 所以不存在多数人强加给少数人外部成本的情况。又因为这项提201 5-1 -11财政学原理1 6

 图中的曲线D和E, 分别表示抉择成本(D)

 和外部成本(E)

 。

 最优的多数为:

 N*。201 5-1 -11财政学原理1 7

 假定有三个投票人甲、 乙、 丙, 三个备选方案 A、 B、 C, 三个人对这三个方案的偏好次序如下:甲:A、 B、 C乙C乙:C、 A、 B丙:B、 C、 AAB201 5-1 -11财政学原理1 8

 五、 “投票之谜” ( “投票悖论” )假定有三个投票人甲、 乙、 丙, 三个备选方案A、 B、 C, 三个人对这三个方案的偏好次序如下:甲:A、 B、 C乙:C、 A、 B丙:B、 C、 A在A、 B两方案之间投票表决时, A胜过B

  A>B在B、 C两方案之间投票表决时, B胜过C

  B>C在A、 C两方案之间投票表决时, C胜过A

  C>A

 在只进行两次表决的情况下, 将投票次序加以改变,三个方案都有获胜的可能。201 5-1 -11财政学原理1 9

 投票者对每年焰火燃放方案的排列第一种选择第二种选择第三种选择投票者A3 21B13

 2C213201 5-1 -11财政学原理20

 0

 1

  2

 3

  焰火燃放次数(A)多峰净效益单峰净效益净效益单峰201 5-1 -11财政学原理210

 1

  2

 3

 焰火燃放次数(B)净效益0

 1

  2

 3

 焰火燃放次数(B’)0

 1

  2

 3

 焰火燃放次数(C)单峰

 净效益中间偏好峰(C)A的偏好峰B’的偏好峰201 5-1 -11财政学原理220

  1

 2

  3

  焰火燃放次数

 投票者对每年焰火燃放方案的排列:

 所有投票者都具有单峰偏好第一种选择第二种选择第三种选择投票者A

 3

 2

 1B’

  1

  2

 3C

 2

 1

  3201 5-1 -11财政学原理23

 中间投票人定理中间投票人(或中位选民)

 :

 其偏好在所有投票人的偏好中居于中间位置的投票人, 称之为中间投票人。理性条件:

 无论哪个投票人, 如果认为X > Y,Y > Z, 则必然认为X > Z; 且每个人都会依据偏好顺序进行选择偏好顺序进行选择。中间投票人定理:

 如果所有投票人的偏好是单峰的, 那么在多数投票规则下, 投票的结果是中间投票人获胜。201 5-1 -11财政学原理24

 若三人对三种颜色(方案)

 的偏好次序如下:

 A:

 红 > 蓝 > 黄, B:

 蓝 > 红 > 黄,黄 > 蓝 > 红 。

 通过“两两选择” 则中间人喜欢的颜色胜出。C:201 5-1 -11财政学原理25

 中间投票者定理表明, 任何一个政党或政治家, 要想获得极大量的选票, 必须使自己的竞选方案与纲领符合中间投票人的意愿。

 反过来, 任何政党或政治家, 如果要赢得选举的胜利, 必须保持中庸。

 此外, 如果一个社会成员中产阶级居于多数地位, 那么整个社会就越是不可能出现极端的选择, 就越不可能出现革命或者反革命。

 政治就越稳定, 社会经济生活也就越有条件理性化, 而不是走向极端。

 因此,中产阶级与民主的稳定性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201 5-1 -11财政学原理26

 阿罗的不可能定理Arrow’s Impossibility Theorem1、 在非独裁的情况下, 不可能存在有适用于所有个人的偏好类型的社会福利函数。形成社会福利函数形成社会福利函数, 就是把已知的社会所有成员的个人偏好次序的情况下, 通过一定的程序, 把各种各样的个人偏好次序归结为单一的社会偏好次序。就是把已知的社201 5-1 -11财政学原理27

 2、 要寻找这样一种决策机制, 即它所产生的结果不受投票程序的影响, 同时又不限制投票人的偏好以及进行的独立决策, 并能最终将所有的个人偏好转化为一种社会偏好是不可能的一种社会偏好, 是不可能的;虽然人们经常有意无意的给政府提出很高的要求, 但事实上政府不可能像人一样理性, 不可能做到行动的前后一致, 不可能比人更英明。201 5-1 -11财政学原理28

 (四)

 "投票之谜"之解以N代表由个人偏好决定的理想或目标数目, 以M代表可供选择的提案(方案)

 个数。那么, 在多数投票规则中产生“投票之谜”的概率为:P=A(N, M)

 。

 式中的A表示函的概率为:P A(N, M)

 。

 式中的A表示函数关系。

 该函数是一个增函数。

 即M、 N的数值越大, 产生“投票之谜” 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在现实中, 出现投票悖论的概率是如此之小, 以至于在实际中完全可以不予考虑。201 5-1 -11财政学原理29

 偏好强度的显示(1 )

 "打分投票制" (2)

 投票交易201 5-1 -11财政学原理30

 投票理论 投票交易及其均衡 投票交易的一个例解:

 选票交易建桥建桥20-5-510筑路筑路-510-10-5建桥和筑路建桥和筑路155-155201 5-1 -11财政学原理31甲乙丙合计如果三人各行其是,则投票将陷入僵局。

 为此, 甲和乙进行投票交易, 即甲赞成筑路, 条件是乙赞成建桥。

 为此,两个方案均或通过, 甲乙各获得15和5的收益,而丙将遭受-15的损失。

 第三节公共商品的提供 公共部门(Public Sector )

 ——政府及其附属物。 私人部门(Private Sector )

 ——企业和居民。政府狭义政府中央政府的各部委 政府——狭义政府:

 中央政府的各部委、 办、厅、 局及其附属物; 广义政府: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办201 5-1 -11财政学原理32

  公共部门的性质(特征)(1 )

 公共部门通过政治程序产生的(2)

 公共部门具有强制力(3)

 公共部门具有普遍性(4)

 公共部门具有惟一性(5)

 公共部门具有非营利性(6)

 公共部门行为的法治化201 5-1 -11财政学原理33

 二、 公共商品的消费与提供第一, 公共商品定价困难。第二, 公共商品供给困难。

 “囚犯困境”含义含义:

 在宏观方面缺乏沟通和协调的市场不能保证公共商品的足额提供以及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在宏观方面缺乏沟通和协调的市场不能201 5-1 -11财政学原理34

 假设A、 B是两个合谋犯案的嫌疑人, 归案后被单独关押。

 并由警察分别审讯:

 "如果你不坦白, 而你的同伙坦白了, 你将被判刑20年, 你的同伙将立即获释; 如果你们都坦白, 将各判10年; 如果你们都不坦白, 则各判1年"。白, 则各判1年 。201 5-1 -11财政学原理35

 现实的例子政治学例子:

 军备竞赛经济学例子:

 关税战商业例子:

 广告战体育例子:

 自行车赛体育例子:

 自行车赛201 5-1 -11财政学原理36

 恋爱中人, 也类似于走入了囚徒困境。

 如果双方都不变心, 那是最好的结局, 在天愿为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嘛; 如果都变了心,效果也不坏, 你走你的阳关道, 我过我的独木桥嘛; 如果一方变了心, 另外找到了更好的情侣, 一方却还傻乎乎地忠贞不二, 那么, 另觅新欢的一方是最幸福的新欢的一方是最幸福的, 比两人都不变心的结果还幸福, 因为他找见了更好的情人, 而被抛弃的一方是最不幸的, 比两人都变心的结果更不幸, 因为他承担的压力既来自于对方的太幸福, 也来自于自己的太不幸福。比两人都不变心的结201 5-1 -11财政学原理37

 结论:

 恋人最得意的选择是另觅新欢,最天真的选择是天荒地老, 最理性的选择是分道扬镳, 最糟糕的选择是被另有新欢的对方无情抛弃。但是, 反关现实中的恋人, 大都天真的认为能够天荒地老 对于最理天真的认为能够天荒地老, 对于最理性的选择,又认为结局过于残酷, 没有谁愿意回头是岸, 甚至被对方抛弃了还不死心,反而结果变成了最糟糕的选择。201 5-1 -11财政学原理38

 三、 公共商品提供方式的选择:

 “市场...

篇五:财经基础教案

1McGraw-Hill/Irwin Copyright © 2011 by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4-2Key Concepts and Skills• Be able to compute: – The future value of an investment made today– The present value of cash to be received at some future date– The return on an investment– The number of periods that equates a present value and a future value given an interest rate• Be able to solve time value of money problems using:– Formulas– A financial calculator – A spreadsheet

 4-3Chapter Outline4.1 Future Value and Compounding4.2 Present Value and Discounting4.3 More on Present and Future ValuesSolving for:Implied interest rateNumber of periods

 4-4Basic Definitions• Present Value

 (PV)– The current value of future cash flows discounted at the appropriate discount rate– Value at t=0 on a time line• Future Value

 (FV)– The amount an investment is worth after one or more periods.– “Later” money on a time line

 4-5Basic Definitions• Interest rate (r)–Discount rate–Cost of capital–Opportunity cost of capital–Required return–Terminology depends on usage

 4-6Time Line of Cash FlowsCF 3 CF 0 CF 1 CF 20 1 2 3r%•Tick marks at ends of periods• Time 0 is today; • Time 1 is the end of Period 1+CF = Cash INFLOW

  -CF = Cash OUTFLOW

 PMT = Constant CF

 4-7Time Line for a $100 Lump Sum due at the End of Year 2.1000 1 2

  Yearr%

 4-8Future Values: General FormulaFV = PV(1 + r) tFV = future valuePV = present valuer = period interest rate, expressed as a decimalt = number of periods• Future value interest factor = (1 + r) tNote: “y x ” key on your calculator

 4-9Future Values – Example 1Suppose you invest $100 for one year at 10% per year.

 What is the future value in one year?–Interest = 100(.10) = 10–Value in one year = Principal + interest = 100 + 10 = 110–Future Value (FV) = 100(1 + .10) = 110

 4-10Future Values – Example 1Suppose you leave the money in for another year.

 How much will you have two years from now?FV = 100(1.10)(1.10) = 100(1.10) 2 = 121.00

 4-11Effects of Compounding• Simple interest –Interest earned only on the original principal• Compound interest–Interest earned on principal and on interest received–“Interest on interest” – interest earned on reinvestment of previous interest paymentsReturn to Quiz

 4-12Effects of Compounding• Consider the previous example–FV w/simple interest = 100 + 10 + 10 = 120–FV w/compound interest =100(1.10) 2 = 121.00 –The extra 1.00 comes from the interest of .10(10) = 1.00 earned on the first interest payment

 4-13Texas Instruments BA-II Plus  = future value = present value  = period interest rate

  (r)  = number of periodsOne of these MUST be negative 

 4-14Texas Instruments BA-II Plus  = period interest rate

  (r)  must equal 1 for the  to be the period rate

 (  = 1 = default on new BAII+)Interest is entered as a percent, not a decimal• 5% interest = “5”, not “.05”  = 0 for this chapter only!• Clear the registers before each problemOr reenter each field

 4-15• Set number of decimal places to display –Press  key, –Press   key (above “.”), –Enter desired decimal places (e.g., 4).–Press  to set the displayed choice.Texas Instruments BA-II Plus

 4-16• Be sure “payment per period” is set to “1” –Press  key, –Press   (above ), –Enter “1”, –Press –Press Texas Instruments BA-II Plus

 4-17TI BAII+: Set Time Value Parameters• Be sure calculator is set for cash flows at the END of each period• To set END (for cash flows occurring at the end of the period), – Press  key, – Press   (above ). • This is a toggle switch.

 The default is END.• To change to BEGIN, hit  (above ) to go back and forth. – Press  to set the displayed choice.

 4-18Future Values – Example 2• Suppose you invest the $100 from the previous example for 5 years. How much would you have?Formula Solution:FV =PV(1+r) t=100(1.10) 5=100(1.6105)=161.05Keystrokes:

 1.1   5 100   161.0510

 4-19Table 4.1

 4-20Figure 4.1

 4-21• To calculate FV:

 10%

 5 years

  PV=$100Key Entry Display  0.005  5.0010  10.00100  -100.000  0.00 161.05Texas Instruments BA-II Plus

 4-22Excel Spreadsheet Functions• Excel TVM functions:=FV(rate,nper,pmt,pv)=PV(rate,nper,pmt,fv)=RATE(nper,pmt,pv,fv)=NPER(rate,pmt,pv,fv )• Use the formula icon (ƒ x ) when you can’t remember the exact formula• Click on the Excel icon to open a spreadsheet containing four different examples.

 4-23Future Values – Example 3Suppose you had a relative deposit $10 at 5.5% interest 200 years ago. How much would the investment be worth today?Formula Solution:FV = PV(1+r) t= 10(1.055) 200=10(44718.984)=447,189.84Calculator Solution200 5.5 10 0  = 447,189.84Excel Solution: =FV(Rate,Nper,Pmt,PV)=FV(0.055,200,0,-10) = 447189.84NOTE: Rate = decimal

 4-24Future Value: General Growth FormulaSuppose your company expects to increase unit sales of widgets by 15% per year for the next 5 years. If you currently sell 3 million widgets in one year, how many widgets do you expect to sell in 5 years?Formula Solution:FV =PV(1+r) t=3(1.15) 5=3(2.0114)=6.0341 millionCalculator Solution5  15  3

  0  = -6.0341Excel Solution:

  =FV(Rate,Nper,Pmt,PV)=FV(0.15,5,0,3) = -6.0341

 4-25Future Value:Important Relationship IFor a given interest rate:– The longer the time period, – The higher the future valueFV = PV(1 + r) tFor a given r, as t increases, FV increases

 4-26Future ValueImportant Relationship IIFor a given time period: – The higher the interest rate, – The larger the future valueFor a given t, as r increases, FV increasesFV = PV(1 + r) t

 4-27Figure 4.2

 4-28Quick Quiz:

 Part 1•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imple interest and compound interest? (Slide 4.11)• Suppose you have $500 to invest and you believe that you can earn 8% per year over the next 15 years.

 (QQ1 Solution)– How much would you have at the end of 15 years using compound interest?– How much would you have using simple interest?

 4-29Present Values• The current value of future cash flows discounted at the appropriate discount rate• Value at t=0 on a time line• Answers the questions:– How much do I have to invest today to have some amount in the future?– What is the current value of an amount to be received in the future?

 4-30Present Values• Present Value = the current value of an amount to be received in the future• Why is it worth less than face value?–Opportunity cost–Risk & UncertaintyDiscount Rate = ƒ (time, risk)

 4-31Time Line of Cash FlowsCF 3 CF 0 CF 1 CF 20 1 2 3r%•Tick marks at ends of periods• Time 0 is today; • Time 1 is the end of Period 1+CF = Cash INFLOW

  -CF = Cash OUTFLOW

 PMT = Constant CF

 4-32Present ValuesFV = PV(1 + r) t• Rearrange to solve for PV PV = FV / (1+r) tPV = FV(1+r) -t• “Discounting” = finding the present value of one or more future amounts.Return to Quiz

 4-33What’s the PV of $100 due in 3 Years if r = 10%?Finding PVs is discounting, and it’s the reverse of compounding.10010%0 1 2 3PV = ?Formula: PV = FV(1+r) -t = 100(1.10) -3 = $75.13Calculator: 3 10  0 100  = -75.13Excel: =PV(.10,3,0,100) = -75.13

 4-34Present Value: Example 1Single PeriodSuppose you need $10,000 in one year for the down payment on a new car. If you can earn 7% annually, how much do you need to invest today?Formula Solution:PV =FV(1+r) -t=10,000(1.07) -1=10,000/1.07=9,345.79Excel Solution:

  =PV(Rate,Nper,Pmt,FV)=PV(0.07,1,0,10000) = -9345.79Calculator Solution1 7

 0 10000  = -9345.79

 4-35Present Values: Example 2Multi-Periods Formula Solution:PV =FV(1+r) -t=150,000(1.08) -17=150,000/(1.08) 17=-40,540.34You want to begin saving for your daughter’s college education and you estimate that she will need $150,000 in 17 years.

 If you feel confident that you can earn 8% per year, how much do you need to invest today?Calculator Solution:17 8

 0 150000  = -40540.34Excel Solution:

 =PV(Rate,Nper,Pmt,FV)=PV(0.08,17,0,150000) = -40540.34

 4-36Present Values: Example 3Multi-PeriodsYour parents set up a trust fund for you 10 years ago that is now worth $19,671.51. If the fund earned 7% per year, how much did your parents invest?Formula Solution:PV =FV(1+r) -t=19,671.51(1.07) -10=19.671.51/(1.07) 10=-10,000Calculator Solution:10 7

 0 19671.51

  = -10000Excel Solution:

 =PV(Rate,Nper,Pmt,FV)=PV(0.07,10,0,19671.51) = -10000

 4-37Present Value:Important Relationship IFor a given interest rate:– The longer the time period, – The lower the present valuet) r 1 (FVPV+=+=For a given r, as t increases, PV decreases

 4-38Present Value:Important Relationship IWhat is the present value of $500 to be received in 5 years? 10 years? The discount rate is 10%PV?

  500

  r=10%0 5 10PV? 500

 5 yrs: PV = 500/(1.10) 5 = -310.46

  (1.10) 5

  =1.610510 yrs: PV = 500/(1.10) 10 = -192.77

 (1.10) 10 = 2.5937-310.46-192.77

 4-39Present ValueImportant Relationship IIFor a given time period: –The higher the interest rate, –The smaller the present valuet) r 1 (FVPV+=+=For a given t, as r increases, PV decreases

 4-40Present Value:Important Relationship IIWhat is the present value of $500 received in 5 years if the interest rate is 10%? 15%?Rate = 10%Calculator Solution:5

 10 0 500

   = -310.46Rate = 15%Calculator Solution:5 15

   0 500

   = -248.59

 4-41Figure 4.3

 4-42Quick Quiz: Part 2•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sent value and future value? (Slide 4.32)• Suppose you need $15,000 in 3 years. If you can earn 6% annually, how much do you need to invest today? (Solution)• If you could invest the money at 8%, would you have to invest more or less than at 6%? How much? (Solution)

 4-43The Basic PV Equation - RefresherPV = FV / (1 + r) tThere are four parts to this equation– PV, FV, r and t– Know any three, solve for the fourth• Be sure and remember the sign convention+CF = Cash INFLOW

  -CF = Cash OUTFLOW

 4-44Discount Rate• To find the implied interest rate, rearrange the basic PV equation and solve for r:FV = PV(1 + r) tr = (FV / PV) 1/t – 1• If using formulas with a calculator, make use of both the y x and the 1/x keys

 4-45Discount Rate – Example 1You are looking at an investment that will pay $1200 in 5 years if you invest $1000 tod...

推荐访问:财经基础教案 教案 基础 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