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制度5篇

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制度5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制度 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 (一九九三年十月五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充分发挥文明单位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制度5篇,供大家参考。

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制度5篇

篇一: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制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

 (一九九三年十月五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充分发挥文明单位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示范带头作用,促进文明单位建设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提高文明单位建设水平,推动全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创建文明单位,是把两个文明建设的宏伟任务落实到基层的有效途径。文明单位,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成绩突出、效益显著,干部、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好,生产、经营和各项工作实行科学管理,体现出较高文明水平、经县以上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委员会命名的单位。“文明单位”称号,是基层单位各种荣誉称号中综合性的最高荣誉称号。

  第三条

 创建文明单位,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全面提高单位和职工的文明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促进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第四条 创建文明单位是优化社会细胞的基础工作。各级党政领导要把创建文明单位作为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两个文明建设的基本任务之一,纳入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同时作为考核领导班子成绩的一项重要内容。未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的单位,单位和领导不能评选为先进,企业不能升级。特别差的单位,应由主管部门和地方通报批评。

 第五条

  文明单位分自治区、地州(市)和县、市三级。

 文明单位在城、镇的评选对象是驻城镇的各独立核算单位,在农村的评选单位是乡和村及其所属企事业单位。

 第二章

  文明单位标准

 第六条

  城镇文明单位标准

 (一)

 领导班子好。领导班子坚强团结,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一致;领导成员党性强、作风正、勤政廉洁、密切联系群众,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表率作用突出;党政领导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干部群众有较强的创建意识;创建规划落实,具体措施得力,注重建立有利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运行机制。

 (二)

 党的建设好。党组织能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党

  2

  员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党员、干部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工会、共青团、妇女组织健全,发挥作用好。

 (三)经济效益好。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完成或超额完成生产、经营、工作任务;干部职工劳动热情高、质量意识强、工艺观念新,产品质量好,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显著,在当地或同行业中居先进水平。非生产部门工作效益高,实行标准化优质服务,群众满意。

 (四)民族团结好。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广泛深入地进行马列主义民族观和民族团结教育;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加强民族团结的思想深入人心;各民族平等、团结、友爱、互助蔚然成风。

 文明单位必须是民族团结模范单位。

 (五)思想政治工作好。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教育;大力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使之成为社会的主旋律;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和科学文化教育,以活动为载体,积极组织群众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视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坚持经常,讲求实效;干部群众社会主义信念坚定,有良好的精神风貌。

 文明单位必须是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六)

 教育、科技、文化工作好。采取有效措施,创造浓厚的学习空气;大力提高干部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干部职工队伍文化素质高;群众性教育、科技、文化活动活跃,能坚持经常,效果良好。

 (七)社会治安秩序好。综合治理措施落实,法制教育经常化;遵纪守法蔚然成风,工作、生产、生活秩序良好;外来人员管理措施落实;职工在单位和社会上基本无违法犯罪行为和不良反映。(县市级文明单位职工犯罪率应低于 15%00,地区级文明单位应低于 10%00,自治区级文明单位应低于 5%00)。

 (八)道德风尚好。坚持开展“岗位学雷锋,行业树新风”活动,无行业不正之风;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文明行为规范教育,干部群众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文明行为规范,社会主义新风尚得到发扬;单位内部各基层部门创建工作扎实,广泛开展“一日生活三文明”活动,多数职工成为文明职工和文明市民;积极倡导移风易俗,革除陈规陋习,扫除“黄毒”、“六害”,制止败坏社会风气的各种丑恶现象;干部职工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九)环境卫生好。单位内部和外部环境整洁、卫生、优美,实现路面硬化;环境绿化、净化、美化;重视环境保护。

  3

  文明单位必须是卫生、绿化、美化和环保建设先进单位。

 (十)管理工作好。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实行科学管理、文明生产、文明经营、文明办公;职工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利得到充分体现;形成单位关心职工,职工热爱本单位的良好风气;认真执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无早婚、早育、计划外生育现象。

 第七条

  文明乡、村标准

 (一)

  基层党政组织健全,能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和战斗堡垒作用显著;能坚持对农牧民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干部廉洁奉公,团结协作,带领群众劳动致富,改变农村面貌;干部群众创建文明村意识强,创建规划和措施落实。

  (二)

 加强民族团结。认真开展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教育,广泛开展创建民族团结模范单位活动;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增强民族团结的思想深入人心;各民族平等、团结、友爱、互助蔚然成风。

 (三)

  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农牧民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充分利用本地优势,发展农村经济;村镇经济发展快、效益好,人均产值在本地处于先进水平。

 (四)

 思想文化阵地设施健全,有图书室、广播室、文化活动室、体育活动场,有设施,有活动;农村文化工作活跃,能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农牧民精神文化生活充实。

 (五)

  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农牧民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组织农牧民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建立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机制。

 (六)

  道德风尚良好。大力开展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争创“十星级文明户”活动坚持经常;广泛开展各种移风易俗活动,树立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大力开展“扫黄”、“除六害”斗争,杜绝赌博、封建迷信、婚丧事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制止败坏社会风气的各种丑恶现象和违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行为。

  (七)

  重视教育、科技事业。能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科技教育和科普培训活动,农村科普工作成效显著;适龄儿童全部入学,中小学在校学生无辍学现象,中青年无文盲。

  (八) 社会治安秩序好。综合治理措施完善,法制教育经常化;村民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低于 5%00,无流氓滋事,村内有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九) 农村居民点建设成绩显著,规划落实,道路平整,住宅整齐,大力植树,绿化美化村容,院落整洁;农牧民有良好的卫生习惯。

  4

 (十) 认真执行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无早婚、早育、计划外生育现象。

 第三章

  文明单位的创建

 第八条

  开展创建活动的单位,要根据文明单位标准,结合本行业的职业特点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创建文明单位的规划,由党员大会、职代会或群众大会讨论通过,使之成为本单位干部、群众的共同任务和奋斗目标。

 第九条

  有创建规划的单位,要把规划中的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个部门、岗位和职工群众,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完成的期限,并定期进行检查,务求取得好的效果。

  第十条

  开展创建活动的单位要教育职工增强创建文明单位意识,使每个职工了解本单位创建规划和目标,了解本部门、本车间、本班组、本岗位的具体任务和措施,把自己的本职工作纳入到整个创建文明单位活动中去。

  第十一条

 创建单位要坚持“重在建设”和发动群众广泛参与的方针,开展经常性的、富有成效的活动。要着重抓好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重视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广泛普及创建文明车间(科室)、文明班组、文明岗位、文明楼院、文明家庭和争做文明职工活动,着力提高职工素质,培育“四有”公民。

 第四章

  文明单位的评选和命名

  第十二条

 文明单位的评选、命名采取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办法进行。由申请单位报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所在县(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经验收合格,由县(市)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委员会命名;地、市、自治州级文明单位一般从县(市)级文明单位中产生,由县(市)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委员会推荐,地、市、自治州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委员会验收命名;自治区级文明单位一般从地、市、自治州级文明单位中产生,由地、市、自治州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委员会推荐,报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委员会验收命名。

 文明单位的验收、命名、考核、升格每年进行一次,特殊情况可不限定时间。

 第十三条

  精神文明建设机构健全,创建活动经常,成绩突出的厅、局、公司可直接向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委员会申报其下属单位,由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委员会同当地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委员会协调后验收

  5

  命名。在特殊情况下,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委员会可对基层单位直接验收命名。

 第十四条

  部门、系统领导要把基层创建文明单位活动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深入动员、积极组织、具体指导,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奖优罚劣,搞好系统共建。

 第十五条

 单位或系统内部开展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其荣誉称号由本单位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委员会审批命名,荣誉称号可使用文明处室、文明车间、文明仓库,文明医院等具体称号,但不得使用“文明单位”称号。

  第十六条

 文明单位的评选和命名,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标准,严格考核,做到符合标准,群众公认,能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第十七条

 各系统、各单位推荐给国家各部委、公司及各大系统、行业表彰的先进单位一般应从自治区级文明单位中产生。各系统向上一级部门申报时,应事先征求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委员会办公室的意见。

 第五章

  文明单位的奖励

 第十八条

  对文明单位实行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原则。凡被命名为文明单位的,分别由批准命名机关授予荣誉称号,发给文明单位牌匾。创建工作成绩特别突出的,由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委员会报请各级党委和政府给予特别奖励。

 第十九条

  文明单位的标志是“文明单位”牌匾。文明单位门前,只悬挂最高一级的“文明单位”牌匾。

 第二十条

  自治区级文明单位,可从命名后第一年度起,每年发给单位在册职工人均半个月左右最多不超过一个月标准工资的奖金。具体标准由当地政府掌握。以后连续保持荣誉称号的,经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复查合格并批准,每两年给单位在册职工增发人均半个月标准工资的奖金。文明单位给每个职工的具体发放标准由单位自行决定。被取消(撤销)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的,从当年起取消该项奖金。各地、州、市、县可参照并适当降低发放标准,对文明单位职工一次性发给人均半月标准工资或一定数量奖金作为奖励,对连续保持文明单位荣誉的,每两年增发一定数量奖金作为奖励。

 奖金来源:企业单位可以从按规定提取的奖励基金中支出,计入成本。政策性亏损企业,从减亏中列支。行政事业单位可以从经费包干结余或自有资金中支出。

  自治区、地州市、县(市)级文明单位的奖金不能重复领取。

  6

  乡和村的文明单位由县、乡党委和政府给予奖励。

  第二十一条

 对连续保持自治区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三年以上单位的主要领导,由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委员会发文进行通报表彰。双文明建设成绩突出的,报请其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晋升一级工资或给予记功、晋级和其它奖励。单位职工在文明单位建设中表现突出的,由单位参照以上办法进行表彰奖励。

 第六章

  文明单位的管理

 第二十二条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文明单位建设活动的领导。被命名的文明单位要不断提高创建水平。各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要做好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和文明单位的检查、验收、评选、表彰及日常管理工作。各级文明单位每年要向直接命名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委员会做一次简单的书面汇报。

 第二十三条

  文明单位的管理原则上实行条块结合、分级管理、动态管理办法。自治区级文明单位在地、市、州所在地的,委托所在地、市、自治州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管理,在其它县、市的,委托所在县市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管理。地、市、自治州的文明单位由各地直接管理或委托县、市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管理。各县、市文明单位由各县、市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直接管理。

  第二十四条

 对文明单位的日常管理:

 (一)

 建立文明单位档案制度。档案内容:创建单位的概况、创建规划、申报书、形成的各种文件、检查考核记录、年度工作总结、奖惩记录、群众及各界反映、创建活动的各种记载等。

 (二)

 指导基层单位建立健全创建活动的组织机构、督促制定年度创建活动规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指...

篇二: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制度

设单位:

 荆州市猪小治食品有限公司编制单位:

 武汉中环达项目咨询管理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22 年8 月

 荆州市猪小治食品有限公司食品深加工及旅游项目(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录I目录概述............................................................................................................................... 11. 总则........................................................................................................................... 81.1. 评价目的与原则............................................................................................ 81.2. 编制依据........................................................................................................ 91.3. 环境功能区划.............................................................................................. 141.4. 评价因子...................................................................................................... 161.5. 评价标准...................................................................................................... 161.6. 评价工作等级.............................................................................................. 241.7. 评价范围及评价时段.................................................................................. 311.8. 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 332. 工程分析................................................................................................................. 362.1. 项目概况...................................................................................................... 362.2. 公用及辅助工程.......................................................................................... 482.3. 施工期工程分析.......................................................................................... 512.4. 营运期工程分析.......................................................................................... 563.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923.1. 自然环境概况.............................................................................................. 923.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963.3.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973.4. 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1023.5.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1033.6.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1073.7.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1114.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1124.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1124.2.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1204.3.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1404.4.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474.5.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594.6.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163

 荆州市猪小治食品有限公司食品深加工及旅游项目(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录II4.7. 运营期土壤环境影响分析........................................................................ 1674.8.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704.9. 环境风险评价............................................................................................ 1715.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1815.1. 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1815.2. 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 1876.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2046.1. 社会效益分析............................................................................................ 2046.2.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2046.3. 项目环境损益分析.................................................................................... 2056.4.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结论............................................................................ 2087.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2097.1. 环境管理.................................................................................................... 2097.2. 污染物排放清单及验收要求.................................................................... 2117.3. 环境监测计划............................................................................................ 2177.4. 排污口设置及规范化管理........................................................................ 2208. 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 2228.1. 总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 2228.2. 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2238.3. 与相关条例文件相符性分析.................................................................... 2248.4. 选址合理性分析........................................................................................ 2299.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 2419.1. 评价结论.................................................................................................... 2419.2. 建议............................................................................................................ 2469.3. 总结论........................................................................................................ 246

 荆州市猪小治食品有限公司食品深加工及旅游项目(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录III附件附件1 项目环评委托书附件2 项目备案证附件3 营业执照附件4 项目投资协议书附件5 项目用地选址复函附件6 弥市镇政府对本项目的批复意见附件7 区环保局关于本项目的管理意见回函附件8 区农业局关于本项目动物防疫条件预审意见的函附件9 区住建局关于同意本项目污水进入镇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回函附件10 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本项目的复函附件11 市人民政府关于批准荆州市猪小治食品有限公司设立生猪定点屠宰场的文件附件12 弥市镇政府对弥市镇污水处理厂扩建说明附件13 本项目污废水排放处理意向书附件14 污水厂关于接纳处理本项目污废水说明附件15 技术评估专家组意见附图附图1 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2 项目周边环境关系图附图3 项目总平面布置图附件4 项目雨污管网布置示意图附图5 项目分区防渗示意图附图6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图附图7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位图附图8 项目在弥市镇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中的位置示意图附图9 项目在弥市镇土地利用规划图中的位置示意图附图10 项目在荆州市生态红线保护图中的位置示意图附表附表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附表2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附表3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自评估表附表4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基础信息表

 荆州市猪小治食品有限公司食品深加工及旅游项目(一期工程)

 概述1概述一、项目由来生猪养殖全产业链是湖北畜牧业的必然趋势,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目前状况生猪屠宰规模小、设备设施简陋、落后产能比重大、品牌建设滞后、猪肉产品单一、肉品精深加工能力差等问题,省商务厅出台《湖北省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以优化布局、控制总量、升级改造、规范经营为着力点,推动全省屠宰行业布局结构优化,推动屠宰企业的技术改造和经营管理创新,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屠宰行业对规模化养殖的带动能力,提升猪肉产品卫生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猪肉产品的消费需求,促进全省生猪屠宰行业可持续发展。惠州东进农牧股份有限公司在2016年通过荆州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成立湖北东进牧业有限公司,响应惠州东进农牧股份有限公司在湖北产业链的战略发展布局,以湖北作为主要发展区域,在荆州部署生猪肉制品、现代休闲食品研发、观光旅游、冷链配送、直营销售等产业。湖北东进牧业有限公司子公司——荆州市猪小治食品有限公司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响应湖北省政策拟选址弥市镇镇南工业园园投资建设生猪屠宰、肉制品加工及农业旅游基地,即荆州市猪小治食品有限公司食品深加工及旅游项目,该项目契合各级政府关于生猪产业链相关规划发展政策,该项目将立足行业最顶端要求,选用国内外最先进设备,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以生猪屠宰、熟食加工为主体,配套建设区域性冷链配送中心、食品工业生产展示、农业生产展示、农业文化陈列、农业观光旅游采摘、餐饮美食体验等设施,形成具有鲜明主题特色的多功能一体化食品工业旅游生态园区。荆州市猪小治食品有限公司屠宰生猪来源于湖北东进牧业有限公司。目前湖北东进牧业有限公司在荆州市内建有多个生猪养殖场,养殖的生猪采取公司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回收的方式。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显示,整个湖北东进牧业有限公司养殖生猪出栏量可达一百万头以上。本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屠宰生猪100万头,因此湖北东进牧业有限公司养殖的生猪可满足供应本项目,可满

 荆州市猪小治食品有限公司食品深加工及旅游项目(一期工程)

 概述2足本项目生猪屠宰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82号)等有关规定,建设单位荆州市猪小治食品有限公司委托武汉中环达咨询管理有限公司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单位在接受委托后,认真研究了该项目的有关材料,并进行了实地踏勘和调研,收集和核实了有关材料,编制了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为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施工和项目建成后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二、项目特点项目名称:荆州市猪小治食品有限公司食品深加工及旅游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单位:荆州市猪小治食品有限公司建设地点:弥市镇镇南工业园区建设性质:新建工程投资:20000万元占地面积:6884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1116.00平方米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300人,全年工作天数为365天,实行一班制,每班8小时。建设周期:项目建设期24个月。荆州市猪小治食品有限公司食品深加工及旅游项目,分两期建设,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一期:1栋1层屠宰综合加工车间,建筑面积21968m 2 ;1栋2层肉制品车间,建筑面积15900m 2 ;1栋2层猪小治体验馆,建筑面积6720m 2 ;2栋5层宿舍楼,总建筑面积12940m 2 ;1栋5层办公楼,建筑面积5400m 2 ;1栋1层物流高架冷库,建筑面积103200m 2 ;1栋1层水泵房及锅炉房,建筑面积1584m 2 ;1栋1层洗车车间、无害化车间、废弃物车间(含一般固体废物间和危险废物间),总建筑面积810m 2 ;1栋1层污水处理站,建筑面积6080m 2 ;1栋1层门卫,建筑面积136m 2 。二期:1栋2层水产加工车...

篇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制度

市文化旅游产业及文化体育事业 “十四五”发展规划 (送审稿)

 第一章

 “十三五”时期重大成就和“十四五”时期 发展形势

 一、“十三五”工作回顾 (一)文化事业与产业现状 1.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高保护和利用水平 (1)文物保护工作顺利进行。提前完成了 5515 件馆藏文物和全市文物信息采集工作,采集数量达到100%,名列全韶关第 1 位。谭氏宗祠、李氏宗祠(含李氏家祠)、龙门第书院(含敬惜字纸塔)、大坪村新书房、龟峰塔完成修缮,完成了省重点文物伯陵堂维修工作。开展文物点挂牌工作,梳理出全市 295 处文物点,其中39 个省定贫困村的文物点已完成挂牌工作。

 (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沿溪山茶叶列为韶关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传名录项目,五山纸马被评为韶关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乐昌公主的传说》被列入韶关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3)加强红色文化保护。一是完成编写出版了《湘南起义在乐昌——纪念湘南起义 90 周年活动图片集》。二是制定了《梅花大坪红色文化保护工作方案》。三是继续完善“湘南起义建筑群”文物点申报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材料。四是申报第八批省级爱国主义教基地和推荐红色文化遗址和古道申报乐昌市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2.全面推进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1)“三下乡”任务圆满完成。送戏下乡 100 场,送书下乡 80000 册的工作任务。

 (2)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节庆活动和各类文化活动蓬勃开展,紧贴群众需要,节日期间组织开展“开心广场• 百姓舞台”迎春广场文艺展演、迎新春民族民间艺术巡游、送春联下乡活动、迎新春游园活动、庆元宵曲艺(粤剧)演唱会、桃花旅游节文艺表演等系列活动。

 (3)免费艺术辅导深受群众喜爱。免费培训书法、绘画、舞蹈、文学创作、声乐等学员 258 人,学员在省韶举办的各种大赛中屡获佳绩。同时还积极辅导业余文艺团队开展文化节目创作、编排,全年培训辅导团队人数 800 多人次。积极参与文化公益慈善活动,组织美术、音乐老师深入到市社会福利院免费为残障孤儿授课。

 (4)“三馆”免费开放工作深受群众好评。利用职能优势,依靠各类展览、馆藏资源、培训等,全面实行“三馆”免费开放,博物馆年平均接待参观人数约 13.5万,其中未成人 9.1 万人,图书馆年平均接待进馆读者14.5 万人次,电子阅览室年平均接待读者 4865 人次,年平均办理外借图书 69506 册次,文化馆年平均免费辅导招生 245 人次。

 3.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三馆一站一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 (1)“三馆方面”。文化馆被评为省一级文化馆和第三届广东省基层文化工作先进单位。为广东省首批文化馆总馆分馆建设试点,顺利通过省验收。图书馆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建设图书馆产业园分馆,建成 4 间风度书房。

 (2)镇村综合文化站。为镇级综合文化站采购图书 21600 册,空调 17 台、演出培训音响 17 套、书架 17个、文件柜 34 个。为镇综合文化站配备了高清挂图相框、演出培训音响、LED 宣传显示屏、复印机等基础设备。

 (3)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15 间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工程全面完成。为行政村文化室添置音响 184 台、电脑 552 台,完成了 215 个村

 居委会电子阅览室的建设任务,为 39 间行政文化室添置了图书。

 4.创作打造特色文艺精品 乐昌花鼓小戏《树正影儿斜》参加广东省第八届戏剧曲艺花会荣获金奖;参加韶关市 2016 年“九龄风度”国庆群众文化活动暨韶关市首届音乐舞蹈花会,其中《思·传承》、《学花鼓》获舞蹈类银奖,《武江雅韵》获舞蹈类铜奖。九峰山歌表演唱《武江边上对山歌》荣获 2016“两岸暨港澳地区”客家山歌(东莞·凤岗)邀请赛银奖。渔鼓表演唱《社区书记老方》获广东省业余文艺作品评选三等奖;花鼓小戏《一双高跟鞋》、小品《曲线疗法》获得韶关市戏剧曲艺花会银奖。

 (二)旅游产业现状 2016 年,我市游客接待人次 391.84 万人次,同比增长13.79%,旅游综合收入 25.69 亿元,同比增长 18.12%。2017年,旅游接待人数 450.62 人次,旅游综合收入 29.8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16 %、15%。2018 年接待游客 517.35 万人,同比增长 14.75%,旅游综合收入 34.34 亿元,同比增长15.23%。2019 年接待国内外游客 569.43 万人次,同比增长10.08%,实现旅游总收入 38.49 亿元,同比增长 12.11%。截止 2019 年,游客接待人次年均增速为 13.65,旅游收入年均增速为 15.15%。受疫情影响,预计 2020 年,旅游总收入 20

 亿元,同比下降 48.03%,2016 年至 2020 年年均增速 2.5%。接待人次 300 万人次,同比下降 47.31%,2016 年至 2020 年年均增速 1.4%。

 1.制定和落实旅游业发展规划,引导旅游业向高层次开发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开展了多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十三五期间,完成了《乐昌市全域旅游规划》的编制工作,《乐昌市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线路建设规划》,《九峰镇旅游名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及梅花镇深塘村、廊田镇龙山村、长来镇和村的旅游名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也已编制完成。

 2.整合旅游资源,组合多元旅游产品 (1)打造高端精品生态旅游产品 一是举办乐昌桃花节。自 2014 年起,每年 3 月举办乐昌桃花节。每年桃花节推陈出新,不断扩大活动规模,提升活动品质,经过多年的打造,乐昌桃花节已成为享誉省内外的乡村旅游品牌。2019 年乐昌桃花节举行了九峰花海山地半程马拉松赛,赛事以九峰镇区为起点,推进旅游扶贫重点村上廊村,以旅游扶贫重点村凰落村为重点,宣传推广沿线旅游线路,带动当地农户增收。一是拉动旅游增长。在 2015年桃花节期间,乐昌市旅游综合收入 1.47 亿元,比上一年度增长 9.7%,旅游人数 24.26 万人次,比上一年度增长12.67%。到 2019 年桃花节期间,旅游接待人数 41.42 万人

 次,比上一年度增长 2.98%,旅游综合收入 2.48 亿元,比上一年度增长 5.53%。2019 年 3 月份乐昌全市商品消费零售总额 5.4 亿,同比增长 5.9%。2019 年桃花节通过举办马拉松,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双丰收。赛前几天和赛事当天乐昌的酒店和餐馆爆满,一房难求,极大程度地拉动了本地餐饮和住宿的消费。本次赛事为乐昌地区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约 350 万元。

 二是举办乐昌黄金奈李水果节。自 2016 年起,每年7 月举办乐昌水果节。每年水果节紧扣农旅融合,以农村电商、农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的主题,推陈出新,不断扩大活动规模,提升活动品质,经过多年的打造,乐昌水果节已成为享誉省内外的乡村旅游品牌。2019 年,水果节期间共接待游客 55.2 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 14.7%,旅游综合收入40137 万元,同比增长 14.4%。水果节期间,到九峰山自驾游的车辆数约 2 万车次,游客总数约 10 万人次,名优果蔬带旺了乐昌旅游市场。

 (2)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新名片。深挖梅花百臻生态农业、北乡兰花基地等乡村旅游资源,以“农业+旅游”、“公司+农户”等模式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培育支持誉马葡萄酒庄园“酿酒生产+酒庄度假”的工业旅游经营模式。培育扶持北乡兰花公园、梅花百臻生态园等企业完善接待服务设施,指导企业推出多项农事活动体验产

 品,并纳入我市推荐线路中,进行统一宣传。北乡兰花基地已初步具备旅游接待能力,成功创建国家 AAA 级景区和韶关市五星级民宿。

 (3)发掘旅游休闲消费潜力。一是推出乐昌美食品牌。为全面发掘乐昌市餐饮文化资源,宣传推介乐昌特色旅游美食,我市成功举办“我最喜爱的乐昌十大名菜”评选活动,选出“香芋扣肉、白辣椒山坑鱼干、酸笋炒大肠、擦菜鸡煲、马蹄肉丸、煎焖禾花鱼、月婆鸡、瓤花生豆腐、农家蒸猪红、团子肉”作为“我最喜爱的乐昌十大名菜”。二是丰富旅游商品。在桃花节、水果节期间加入美食和农产品展销元素。以花果为媒,以美食为主打,以农产品为亮点,分别在北乡、坪石、乐城等地设置美食和农特产展销区,在九峰引导村民形成整洁规模农家乐销售区,串联省道 S248 线沿线旅游资源与美食特产,以黄金奈李、香芋、马蹄等特产为核心,将旅游景点融入其中,让特产与旅游完美结合。

 (三)体育事业现状 1.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三下乡”、“雪中送炭”农民健身工程项目和省体育局《关于开展体育健身工程试点工作的通知》的有关政策精神,积极创造条件,稳步推进我市农民健身工程建设。“十三五”期间,一是乐昌市 16 个乡镇

 完成了省的农民健身广场申报、审批和建设工作。目前,已有 16 个乡镇的农民健身广场(1 个灯光篮球场、2 个羽毛球场、6 张户外乒乓球台、1 套的健身路径)3000 平方米已经建设完成并通过了验收。二是全市 195 个行政村完成了“一场两台”(1 个篮球场和 2 张户外乒乓球台)的农民健身工程建设。三是大力拓展体育公园、体育广场、社区体育等休闲体育活动场所,在竹林公园修建了篮球场、安装了户外乒乓球台和健身路径;在河堤两岸安装了 7 套健身路径。市区安装十五分钟健身圈,39 个省级贫困村安装健身路径,维护维修全市区的体育设施,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 500 名和 5000例国民体质测定任务。四是完成坪石长尾洞体育公园和乐昌市体育场两个大型体育场项目建设。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亲民便民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服务体系,为广大市民群众的快乐、绿色健身创造了条件和提供了便利。

 2.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为契机,认真组织实施《乐昌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 年)》,“全民健身日”等重大时间节点,因地因时制宜,广泛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且方便群众参与、具有地方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动,推进体育活动实现制度化、社会化、生活化。举办乐昌“桃花杯”全国女子象棋甲级联赛。举办九峰花海半程马拉松比赛。举办全省航空模型大赛和全省无线电测向大赛。2020 年

 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坪石站)。

 二、面临形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从国际看,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

 从国内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

 从全省看,我省进入新发展阶段,经济总量大、产业配套齐、市场机制活、开放水平高,转型升级的趋势和领先发展的态势更加明显,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我省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支持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深入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以珠三角城市群为引领,带动全省城乡互补、深度融合的空间格局加快形成,将极大地拓展乐昌

 发展新空间新路径。

 从韶关看,韶关担起绿色发展的新使命。省委“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明确了韶关发展定位,赋予了韶关新的使命,韶关生态优势、资源优势、产业基础优势和政策红利优势将更为凸显,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新动能得以充分激发,有利于乐昌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

 从乐昌看,经过近几年的努力,乐昌拥有了较好的产业和经济发展基础,生态优势更加凸显,城乡环境更加优美,为打造粤北绿色发展先行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未来发展空间广阔、潜力巨大。但同时,我市文化、旅游、体育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

 一是文化旅游产品单一。旅游产品结构单一,过度依赖门票经济,在旅游消费从单一观光型向复合消费型转变的背景下,我市传统景区无法满足大众化、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旅游产业休闲度假景区景点开发不足,避暑度假、康体养生等生态产品较少,互动性、体验性的新项目少,且供给质量不高。

 二是旅游基础设施发展不完善。旅游公共服务欠缺问题依然存在,自驾旅游交通不够便捷,夜间旅游产品短缺,城市旅游功能不完善,不能很好地适应全域旅游发展需要,“留客”效果不明显。

 三是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竞争力不足。一是疫情进入常

 态化以来,各地旅游企业加大力度促销,价格成本、营销投入、新产品推出三个方面的竞争趋势愈演愈烈,由于我市住宿企业、旅游企业规模小,底子薄,在上半年已经为渡过难关消耗大量资金,没有能力投入营销资金。二是境外疫情持续蔓延,出境游暂停。部分具有高消费力的优势客源将向国内分流。但是我市缺少高端旅游产业吸引此类客户群体。三是营销水平不高,缺少营销人才,缺乏应对危机,开辟市场的能力与专业知识。企业经营理念落后,思维僵化,缺少主观能动性。部分景区对自身资源和吸引力存在定位不准确。

 四是旅游招商工作推进缓慢,缺乏旅游精品项目。我市两个重大旅游项目三龙谷和乐昌峡平湖游相继因为环保等相关政策原因,遭遇开发瓶颈。加之旅游项目投入,回报周期长,周边资源同质化等问题,寻找合适的投资商难度大。

 五是公共文化旅游配套设施配套投入严重不足。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的保护利用、文艺精品项目缺乏资金支持;旅游公共服务欠缺,自驾旅游交通不够便捷,夜间旅游产品短缺,城市旅游功能不完善,不能很好地适应全域旅游发展需要,“留客”效果不明显。民宿产业需处于自我发展的无序状态,多数不符合区域科学布局和合理适度发展...

篇四: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制度

机构服务能力标准及评价指南培训— 综合管理江苏省优质服务基层行专家组2022年07月08日

 综合管理(2022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乡镇卫生院相同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9 科教研管理4.10 上下联动4.11 部门协同和居民参与4.14.34.54.7党建管理财务管理安全生产行风与文化建设4.24.44.64.8人员管理医保资金使用内部管理信息管理信息公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乡镇卫生院不同部分:乡镇卫生院4.9县乡一体和乡村一体建设4.10 部门协同

 4.1 党建管理4.2 人员管理4.3 财务管理4.4 医保资金使用内部管理4.5 安全生产4.6 信息管理4.7 行风与文化建设4.8 信息公开4.9 科教研管理 (4.9县乡一体和乡村一体建设)(4.10 部门协同)

 4.10 上下联动4.11 部门协同和居民参与条款主要内容4.1.1 党的组织建设4.1.2 党的廉政建设

 4.1.1 党的组织建设加删除线为新版服务能力标准中删除内容,标红的为新增或修订内容

 一、能力评价指标解读——国家要求基层做什么?【C-1】成立党的组织,分工明确,按期换届,制定党员花名册。-各基层医疗单位根据党员数量成立相应的基层党组织,每届组织任期三年至五年;正式党员不足3人的,按照要求成立联合党支部。-评价方式方法:查看党组织的基本设置情况、组织架构情况、换届改选相关批文以及与上述内容相关证明材料。4.1.1 党的组织建设

 【C-2】严格党的组织生活;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按要求召开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和党建述职,认真开展党的各类主题学习教育实践活动- 执行党组织生活各项制度,创新方式方法,增强党的组织生活活力;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坚持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制度;结合行业特点和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开展党员主题实践活动。-评价方式方法:现场查看党组织开展组织生活、“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党建述职、学习教育实践活动相关文字记录及活动照片。4.1.1 党的组织建设

 【C-3】设党务公开栏,严格落实党务公开,按时足额缴纳党费- 设党务公开栏,严格落实将党的领导活动、党的建设工作的有关事务,按规定在党内或者向党外公开,按时按规定缴纳及使用党费。- 评价方式方法:现场查看党务公开栏及相关材料照片证明、党费按时足额收取相关记录。4.1.1 党的组织建设

 【C-4】坚持“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党建工作贯穿于医疗卫生服务始终。- 评价方式方法:现场查看 “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党建述职、学习教育实践活动相关文字记录,年度工作计划,党员干部学习笔记等。4.1.1 党的组织建设

 【B-1】符合“C”,并实现党务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紧密结合中心任务开展党的工作,实现党务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评价方式方法:现场查看党组织年度工作计划中有无对本单位业务工作支持内容,组织生活、党课、支部大会及其他党员干部和职工教育内容有无引导配合开展业务工作内容等。4.1.1 党的组织建设

 【B-2】符合“C”,并定期组织开展党建主题日活动,有活动记录和照片- 建立“主题党日”制度,每月固定时间,确定主题,精心组织安排主题党日活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紧紧围绕卫生健康事业改革稳定大局,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严格执行党组织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和医德医风建设,促进党的建设和业务工作相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评价方式方法:查看“主题党日”计划总结、“两学一做”计划总结、开展活动的相关文字记录和活动照片等4.1.1 党的组织建设

 【A】符合“B”,并党的基层组织获得上级党组织表彰,或支部内党员获得上级党组织表彰。- 评价方式方法:查看近三年党支部或党员获得上级表彰的文件或荣誉证书。4.1.1 党的组织建设

 (一)成立基层党组织,按期换届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按照《中国共产党党支部工作条例》规定,基层医疗机构党支部每届任期3年,必须按期组织换届。二、提升能力重点路径——基层日常怎么做?4.1.1 党的组织建设

 (二)严格执行组织生活制度“三会一课”应当突出党的政治建设、突出政治学习和教育,突出党性锻炼,促进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结合党员思想和工作实际,确定主题和具体方式,做到形式多样、氛围庄重。党课应当针对党员思想和工作实际,回应普遍关心的问题,注重身边人讲身边事。党员领导干部应当定期讲党课,党组织书记每年至少讲1次党课。党支部每月相对固定1天开展主题党日,组织党员集中学习、过组织生活、进行民主议事和志愿服务等。主题党日开展前,党支部应当认真研究确定主题和内容。单位党组织每年至少召开1次组织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应当确定主题,会前认真学习,谈心谈话,听取意见;会上查摆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明确整改方向;会后制定整改措施,逐一整改落实。4.1.1 党的组织建设

 党支部和党员:

 1、讨论决定或参与重要决策2、服务人才成长3、协同推进重点工作4、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坚持“ 两个确立” 、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党建工作贯穿于医疗卫生服务始终。4.1.1 党的组织建设(三)强化党建引领,实现党务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

 三、以往存在常见问题——怎样才能做得好?党的组织建设1、部分单位党组织未按期组织换届2、重业务轻党建,组织活动不正常3、党建引领重视不够,未能实现党务与业务工作相结合、仍存在“两张皮”4.1.1 党的组织建设

 C1 党组织的换届或改选的请示、批复、组织架构图或文件,党员名册C2 三会一课台账记录、组织生活会记录、党日活动材料C3 党务工作公开(公开栏、网站)图片、按时按规定缴纳材料、重要事项、大额资金使用决策及执行公开情况图片B1 党组织年度工作计划、年度学习计划B2“主题党日”制度、开展活动的文字记录和活动照片A近三年党支部或党员获得上级的表彰文件或荣誉证书4.1.1 党的组织建设四、填报材料内容要求——系统材料怎么填报?

 4.1 党建管理4.2 人员管理4.3 财务管理4.4 医保资金使用内部管理4.5 安全生产4.6 信息管理4.7 行风与文化建设4.8 信息公开4.9 科教研管理 (4.9县乡一体和乡村一体建设)(4.10 部门协同)

 4.10 上下联动4.11 部门协同和居民参与条款主要内容4.4.1 党的组织建设4.1.2 党的廉政建设

 • 加删除线为新版服务能力标准中删除内容,标红的为新增或修订内容4.1.2 党的廉政建设

 【C-1】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岗位风险分级和监管等制度-有党风廉政工作计划,并明确班子成员职责分工,形成责任清单;有明确风险分级,细化各级监管落实-评价方式方法:查看机构党组织的组织架构;相关工作计划、制度、风险岗位分级和监管记录以及与上述内容相关材料一、能力评价指标解读——国家要求基层做什么?4.1.2 党的廉政建设

 【C-2】定期开展党风党纪教育、廉政警示教育活动-评价方式方法:查看机构党风党纪教育、廉政警示教育活动计划、记录以及相关宣传阵地相关宣传活动照片等相关材料,酌情扣分。【C-3】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反对“四风”-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违规案件零发生-评价方式方法:查看机构与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相关制度等相关材料【C-4】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做出决定的制度.-凡“三重一大”事项均经集体决策,流程清晰-评价方式方法:查看机构“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议事记录等相关材料。4.1.2 党的廉政建设

 【B】符合“C”,并重点风险岗位制度完善、有监督机制,提醒管理常态化-明确重点风险岗位,有监督和谈话提醒-评价方式方法:查看机构重点风险岗位制度、重点风险岗位谈话提醒记录等相关证明性材料。【A】符合“B”,并党风廉政建设方面获得上级党组织表彰。-评价方式方法:查看机构获得的党风廉政建设相关荣誉证书4.1.2 党的廉政建设

 (一)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主体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各级党政领导班子中的正职为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一岗双责。一个单位的领导干部应当对这个单位的业务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负双重责任。(二)加强党风党纪教育始终把教育放在首要位置,不断探索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切实增强教育的说服力,使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增强拒腐防变能力。4.1.2 党的廉政建设二、提升能力重点路径——基层日常怎么做?

 (三)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违纪违规案件零发生。(四)完善制度预防腐败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重点风险岗位梳理和轮岗制度(药品、器械、耗材采购,医保,财务,基建等岗位);重点风险岗位谈话提醒制度。4.1.2 党的廉政建设

 三、以往存在常见问题——怎样才能做得好?党风廉政建设1、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重点风险岗位、环节监管缺失。2、中央“八项规定”贯彻落实不彻底,“四风”问题在一些单位仍然存在。3、党风党纪教育流于形式。教育形式呆板,手段单一,对党员的学习教育缺乏影响力,教育工作只停留在有计划、有记录、一些党员对党风廉政教育不重视。4、“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未落实,存在廉政风险。4.1.2 党的廉政建设

 C1党风廉政工作计划、班子成员责任清单、风险岗位分级、风险岗位监管及谈话记录C2党风廉政教育工作计划、教育活动记录和照片、宣传阵地和宣传活动照片C3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文件、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对“四风”相关活动材料、图片C4“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包括决策范围、决策事项、决策权限、决策程序)、办公会或党支委会记录、会议纪要B 重点风险岗位和管理制度、重点风险岗位谈话提醒记录A 近三年党风廉政相关表彰和荣誉4.1.2 党的廉政建设四、填报材料内容要求——系统材料怎么填报?

 4.2 人员管理4.3 财务管理4.4 医保资金使用内部管理4.5 安全生产4.6 信息管理4.7 行风与文化建设4.8 信息公开4.9 科教研管理 (4.9县乡一体和乡村一体建设)(4.10 部门协同)

 4.10 上下联动4.11 部门协同和居民参与条款主要内容4.1 党建管理4.2.1 绩效考核制度4.2.2 人员队伍建设

 4.2.1 绩效考核制度加删除线为新版服务能力标准中删除内容,标红的为新增或修订内容

 一、能力评价指标解读——国家要求基层做什么?4.2.1 绩效考核制度【C-1】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包括考核、培训、继续教育等-制定包括岗位聘用、职称晋升、职工考核、培训与继续教育等内容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评价方式方法:查看机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C-2】有基于医德医风、服务质量和数量综合考虑岗位、技术、资历、风险和政策倾斜的绩效考核方案-建立绩效考核方案;考核内容中体现医德医风、服务数量、服务质量、满意度等内容;能综合考虑岗位、技术、资历、风险和政策倾斜等因素。-评价方式方法:查看机构绩效考核方案。

 【C-3】绩效考核公平、公开、公正,考核结果与岗位聘用、职称晋升、个人薪酬挂钩-绩效考核方案应院内公开,并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按照绩效考核方案实施绩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发放奖励性绩效。-体现公平、公开、公正,能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评价方式方法:现场查看机构职代会文件、绩效考核相关记录。【C-4】按照相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的文件开展考核。- 评价方式方法:现场查看绩效考核相关记录。4.2.1 绩效考核制度

 【B-1】符合“C”,并绩效分配方案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向重点工作岗位倾斜,合理拉开差距-制定绩效分配方案,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考虑全科医生有效签约、有效服务、有效控费,以及签约居民数量和构成、门诊工作量、服务质量、居民满意度等因素。-医务人员收入不与医院的药品、检查、治疗等收入挂钩。-根据区域卫生发展规划与工作部署,机构绩效分配向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业务骨干、关键岗位和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评价方式方法:查看机构绩效分配方案及绩效分配记录。4.2.1 绩效考核制度

 【B-2】符合“C”,并对绩效考核方案动态调整,考核公平合理-应结合绩效总额,根据年度工作重点及时调整考核方案,保证职工及时了解绩效考核方案调整情况-评价方式方法:现场调查绩效考核方案调整及知晓情况。【B-3】绩效考核落实“两个允许”(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资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评价方式方法:查看县(市、区)落实“两个允许”的政策文件,年度人社部门核增绩效工资总量的批复。4.2.1 绩效考核制度

 【A】符合“B”,并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所涉及的服务数量、质量和满意度等数据来源于信息系统。-评价方式方法:现场查看。4.2.1 绩效考核制度

 (一)落实“两个允许”合理核定绩效工效...

篇五: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制度

附件

 钦州市“十四五”公共服务发展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 21 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发改社会〔2021〕1946 号)及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等 22 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广西公共服务“十四五”规划》(桂发改社会〔2022〕462 号),兜牢兜好我市基本民生保障底线,稳步提升全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不断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结合钦州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到 2025 年,全市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普惠性公共服务实现提质扩容,多层次多样化生活服务有序发展,政府保障基本、社会多元参与、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供给格局基本形成,民生福祉显著提升。

 ——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实现显著提高。全面落实广西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基本公共服务实现人群全覆盖、服务全达标、财力有保障,城乡、区域、群体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差距明显缩小,群众基本民生需求得到充分保障。

 —— 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实现提质扩容。立足全市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数

  2 量和质量都得到明显提升,供给主体更加多元,质量有保障、安全有监管,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的普惠性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建成。

 —— 生活性服务 业实现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的健康、养老、托育、文化、旅游、体育、家政等生活服务产业规模明显扩大,供给方式不断丰富,生活性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显著增强。

 —— 公共服务规范化水平 实现 明显提高。全市公共服务实施机制更加完善,公共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优化,公共服务财政投入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财政保障机制更加成熟,服务内容、管理流程、监督评价更加透明规范,运行稳定高效可持续。

 钦州市“十四五”公共服务主要指标

 分类 序号 指标 单位 2020 年 情况 2025 年 目标 指标 性质 幼有所育 1 每千人口拥有 3 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 个

  预期性 2 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覆盖率 % 应保尽保 应保尽保 约束性 学有所教 3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 %

  预期性 4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

  约束性 5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

  预期性 6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年

  约束性

  3 分类 序号 指标 单位 2020 年 情况 2025 年 目标 指标 性质 7 参加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人数 万人次 〔〕 〔〕 预期性 病有所医 8 人均预期寿命 岁

  预期性 9 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 人

  约束性 10 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数 人

  预期性 11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

  约束性 老有所养 12 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 %

  约束性 13 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1

 %

 100 约束性 14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

  预期性 15 养老服务床位总量(含旅居养老服务床位)

 万张

  预期性 住有 所居 16 城镇户籍低保、低收入家庭申请公租房的保障率 % 应保尽保 应保尽保 约束性 17 符合条件的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率 % 应保尽保 应保尽保 预期性 18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万套 〔〕 〔〕 预期性 弱有 所扶 19 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目标人群覆盖率 %

 100 约束性 文体服务保障 20 每万人接受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次数2

 万次

  预期性 21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

 平方米

  预期性 22 每百户居民拥有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面积 平方米

 >30 预期性

  指标解释:

 1. 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各地在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必须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 0.1 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凡新建城区和居住(小)区,要按标准要求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

 2. 每万人接受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次数中的公共文化设施包括公共图书馆、文化馆

  4 (站)、美术馆、博物馆和艺术演出场所。

 3.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体育场地内可供开展训练、比赛和健身活动的有效面积与人口的比值,以“平方米/人”表示。在计算某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时,所依据的人口数量通常是指所辖区内常住人口数量。

 4.〔〕内数据为“十三五”或“十四五”期间5年累计数。

 二、重点任务 (一)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对照广西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 年版),梳理并修订完善我市重点行业领域现有标准规范,加强标准实施情况监测预警,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落实。服务项目、内容、数量等超出国家和自治区标准范围的,要加强事前论证和风险评估,以标准化促进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民、兜住底线、均等享受。〔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教育局、民政局、市司法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农业农村局、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卫生健康委、退役军人局、应急局、市场监管局、医疗保障局,市残联,市税务局,自贸区钦州港片区有关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

 2. 完善生育和婴幼儿照护服务。免费提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婚前医学检查,为孕产妇规范提供孕期健康检查、产后访视和健康指导等服务。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和配套支持措施。加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生育医疗费用待遇保障。推进孕产保健、新生儿访视和 0-6 岁儿童定期健康检查,加强婴幼儿发育监测和筛查评估。对适龄儿童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

  5 疫程序进行常规接种,到 2025 年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对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 90%以上。〔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医疗保障局,自贸区钦州港片区有关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

  3. 优化城乡义务教育资源。科学规划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合理有序推进城镇义务教育学校扩容增位。加大义务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学校师资配置机制。以灵山作为“县管校聘”改革点为示范,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岗计划和地方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加大农村教师补充。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模式,完善强校带弱校新校、城乡学校对口支援等办学机制,培育壮大钦州一中、二中等一批优质教育集团。〔责任单位:市教育局,自贸区钦州港片区有关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 4. 加强 公共就业 创业 服务。落实劳动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险公共服务标准,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开展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困难人员就业。建成市公共实训基地等项目,鼓励依托公共实训基地,加大对新型农民创新创业支持力度。推进社保转移接续,推动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加快推进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信息化,打造集政策解读推送、业务办理咨询于一体的线上智能服务、线下自助服务体系。〔责任单位:市

  6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市残联,自贸区钦州港片区有关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 5. 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统筹做好乡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巩固扩大服务覆盖面,提高服务质量。加快市第二人民医院白石湖院区、市中医医院传染病综合楼、市儿童医院等一批项目建设。加强市、县级医院传染病病区、标准化感染性疾病科建设,建成灵山县人民医院传染病住院楼等项目,提升市县级医院传染病防控救治能力。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补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短板,加强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加强公共卫生实验室网络建设,全面提高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监督执法和应急处置能力。〔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各县(区)人民政府〕 6. 强化公共卫生 应急能力。加强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突发急性传染病综合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应急处置、医疗救治等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推动建设一批平急结合的公共卫生应急救治基地和若干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加强全市定点医院、亚(准)定点医院、方舱医院建设,推进公立医院、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门诊(哨点)规范化建设。健全市、县 120 急救体系,建设钦州市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中心、钦州市急救(指挥)中心等项目,提高重大疫情应对能力 。

 依托市一医院等大型综合医院,建立健全分级分类的卫生应急队

  7 伍,提高紧急医学救援能力。〔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自贸区钦州港片区有关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 7. 巩固完善基本 医疗保障制度。健全基本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完善医保缴费参保政策,全面做实基本医保、生育保险和医疗救助基金市级统收统支,提高基金抗风险能力和运行效率。贯彻自治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落实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完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落实全国统一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制度。〔责任单位:市医疗保障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自贸区钦州港片区有关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 8. 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健全特殊困难老年人定期探访制度和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制度,到 2025 年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达 100%。加强养老资源统筹,推进钦州市社会养老服务中心二期等项目建设,加快建立县(区)、乡镇(街道)、城乡社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到 2025 年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在乡镇(街道)覆盖率总体达 60%。加强公办养老机构建设,落实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小)区按照人均不少于 0.1 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要求。〔责任单位:市民政局、住房城乡建设局、自然资源局,自贸区钦州港片区有关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 9. 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做好全市城镇低收入困难家庭公租房保障,实行实物保障和货币补贴并举。有序推进全市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加强地下管网建设,解决老城区雨污合流和内

  8 涝问题。通过农户自筹资金为主、政府予以适当补助方式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将符合条件的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纳入农村危房改造范围。鼓励通过修缮加固现有闲置公房、置换或长期租赁村内闲置农房等方式,供自筹资金和投工投料能力弱的特殊困难农户周转使用。〔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财政局,自贸区钦州港片区有关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 10. 提升社会救助综合能力。建立全市城乡低保标准动态增长机制,坚持与广西低保标准相衔接、与钦州市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动态调整城乡低保标准,实现稳步可持续增长。充分利用现有全市社会福利设施建设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设施或救助站,实现救助服务网络覆盖全部县区。提升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推动村级设立社会救助协理员,将走访发现需要救助困难群众的工作列为村(社区)重要工作内容。到2025 年,实现全市所有救助政策、救助对象、救助信息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社会救助一证办理、一网通办。〔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发展改革委,自贸区钦州港片区有关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 11. 推进残疾人服务能力建设。加强全市残疾人服务设施和综合服务能力建设,推进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综合楼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支持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举办市残疾人运动会暨特奥运动会,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加强精神卫生福利设施建设,

  9 推进市精神卫生福利医院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责任单位:市残联、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民政局,自贸区钦州港片区有关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 12.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全市现有城乡公共设施,统筹建设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升农家书屋服务能力。加快推进“书香钦州”建设,创建文明城市“实体书店”示范点位。推动全市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农村延伸,积极开展图书阅览、文艺演出、电影放映、展览讲座等流动文化服务进乡村、进社区。以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推进总分馆制建设。加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大力实施智慧广电乡村工程。到 2025 年,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 318平方米,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人口覆盖率达 90%。〔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自贸区钦州港片区有关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 13. 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举办一江两岸全民健身游等系列比赛,提高体育公园利用率。加强健身步道、骑行道、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等设施建设,推进等项目建设,建成县(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群众健身场地设施网络。合理利用体育中心、闲置厂房、校舍操场、社区空置场所等,积极拓展公共体育活动场地,鼓励全市有条件的公园绿地建设非标准的健身场地设施。加强老城区体育健身设施建设,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在城乡、行业和人群间的均等化,打造城镇社区 15 分钟健身圈。完善公共体育

  10 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有序促进各类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发展改革委,自贸区钦州港片区有关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 14. 加强优军服务保障。落实中央和自治区退役士兵安置政策,完善退役士兵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接续政策,为符合条件人员发放抚恤金、优待金、生活补助。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积极开展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优待证申领工作 。

 严格按照“五有”(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有保障)标准,加强基层退役军人服务...

推荐访问: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制度 服务中心 制度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