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师兴教培根铸魂观后感6篇

强师兴教培根铸魂观后感6篇强师兴教培根铸魂观后感 培根铸魂启智润心——高质量开展教师发展智库论坛□文//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秘书长、学会学术部部长 李友康重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强师兴教培根铸魂观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强师兴教培根铸魂观后感6篇

篇一:强师兴教培根铸魂观后感

铸魂启智润心— — 高质量开展教师发展智库论坛□文 / / 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秘书长 、 学会学术部部长

  李友康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秘书长 、 学会学术部部长李

 友康讲话今天很荣幸和众多教育界的领导 , 以及广大教

 育工作者一起参加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第四届教师

 发展智库论坛启动仪式暨主论坛研讨会议 。

 自 2017

 年第一届教师发展智库论坛举办以来至今 ,已经连

 续举办三届 。

 在此 , 我谨代表重庆市社科联对第四

 届教师发展智库论坛的召开 , 表示热烈的祝贺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 H 程师 , 是人类文明的传

 承者 , 承载着传播知识 、 传播思想 、 传播真理 ,

 塑造灵魂 、 塑造生命 、 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

 连

 续四届教师发展智库论坛的举办 , 能为推动重庆

 市教师凝心聚力 、 创新发展上取得丰硕的成果 。2017 年 , 市教师教育学会举办了第一届教师

 发展智库论坛 。

 论坛通过了 《 构建 “ 一花六瓣 ”

 教师发展共同体倡议书 》 。

 《 倡议书 》 为 “ 两湖陕 、

 云贵川 ” , 即重庆和湖南 、 湖北 、 陕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的一市六省推进共建教师发展共同体起到了

 积极作用 , 促成教师教育一家亲的至善友谊 。2018 年 , 第二届教师发展智库论坛召开 , 论坛

 聚焦现实 , 积极履行责任担当 , 讨论了教师如何适

 应智能教育时代的变革 、 智能教育时代做 “ 四有好

 教师 ” 等困扰教师发展的难点问题 , 论题集中 , 内

 容广泛,观点新颖 、 针对性强,场面热烈,成果丰硕 。2019 年 , 第三届教师发展智库论坛成功举办 。

 论坛确立新时代 、 新理念 、 新使命 、 新作为决胜

 未来学会学术活动新的使命 。

 提出了

 “ 自强不息 、

 厚德载物 、 持正守中 、 一心泰和 ” 的学会发展理念 。连续 3 届高质量论坛的成功举办 , 可以看出

 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在各届筹备举办论坛的过程

 中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 才会取得如此成绩 ,

 更让教师发展智库论坛行稳致远有了今次的第四

 届论坛启动 , 再次表示祝贺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 , 也是实

 施 “ 十四五 ” 规划 、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 教

 育是国之大计 、 党之大计 。

 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

 展全局的高度 , 坚守为党育人 、 为国育才 , 把立

 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 、 文化知识教育 、 社会

 实践教育各环节 , 贯穿基础教育 、 职业教育 、 高

 等教育各领域 , 体现到学科体系 、 教学体系 、 教

 材体系 、 管理体系建设各方面 , 培根铸魂 、 启智

 润心 。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 肩负着至上的

 光荣使命 , 一个国家 、 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 ,

 教育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 。

 民族的振兴 ,

 社会的进步 , 教师个体的发展都离不开对现实的

 不断探索和研究 , 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作为凝聚

 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志向的社会智库 , 要不断聚

 焦现实 , 积极担当作为发挥好自身的责任和使命 ,

 积极为重庆市教师教育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质量开展教师发展智库论坛 , 建议做好以

 下三点 。一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

 始终坚持以马克

 思主义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指导 , 做好育新人工作 , 教师队伍的发展直接关

 系国家未来人才的培养 , 要坚持以正确的政治方

 向推动教师教育发展工作的研究和探索 。

 我们党

 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 , 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

 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 立志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

 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二是把好正确的学术导向 。

 当前处于全面建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起点 , 国际内外处于

 一 启动仪式11

 第复義岬履•嚅

 |

 Huaxia

 jiaashi

 jiBDyu

 |新形势下 , 教育的发展水平是社会进步发展的重

 要基石 , 推动教师教育的长足发展是时代赋予我

 们的使命 。

 论坛要按照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需要

 和教师培训工作需求 , 立足为党育人 、 为国育才 、

 立德树人 、 五育并举 、 做 “ 四有好老师 ” 目标任务,

 组织开展好本次教师发展智库论坛 , 努力在危机

 中育新机 、 于变局中开新局 , 始终把好正确的学

 术导向 , 为推动教师教育发展建言献策 。三是聚焦现实的人民需求 。

 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进入了新时代 , 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 。

 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

 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破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全面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

 教育大计 、

 教师为本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 聚焦现实的人民

 需求 , 抓好 “ 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 任务 , 实现高

 质量的教育品质 , 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 、 教

 育扶贫的先行者 、 学生成长的引导者 。

 为教育事

 业发展添砖加瓦 , 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礼 。最后 , 我向第四届教师发展智库论坛启动仪

 式暨主论坛研讨会的成功举办表示衷心祝贺 !

 祝

 今年的论坛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学术兴会规范办会学会提档升级□文 / 重庆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局副局长

 程

 健€ongyl€ongyl启动仪式12冬去春来 , 万象更新 , 万物复苏 , 很荣幸跟

 大家一起相聚在这里 , 出席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

 举办的第四届教师发展智库论坛启动仪式暨主论

 坛研讨会 。

 首先 , 我谨代表重庆市民政局社会组

 织管理局向大会启动仪式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的祝

 贺 , 向学会近年来为重庆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

 贡献特别是在教师教育事业中做出的积极付出致

 以崇高的敬意 , 向一直以来关心我们学会成长壮

 大 、 进步的各位领导 、 各位嘉宾 、 各位会员朋友

 表示衷心的感谢 !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近年来工作成绩显著 ,

 从刚刚开始会议的相关议程 , 大家行使的相关表

 决事项就可以看出 , 这是我们行使作为学会会员

 民主权力的一个具体体现 。

 学会近年来能够取得

 这么好的优秀成绩 , 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第一 , 是党中央 、 国务院对社会组织特别是

 协会 、 学会的高度重视 。

 在去年底 , 市委市政府

 召开了几个社会组织领导小组会议 , 专题研究了

 全市社会组织工作的发展和重要事项 。

 会议中有

 几大亮点跟大家一起分享 , 良智市长提出 “ 要健

 全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工作的机制 , 加大购买

 服务的力度 ” 。

 重庆市要在全国率先建立社会组

 织高质量发展标准的指引 ; 重庆市社会组织领导

 小组 27 个成员单位要在全国率先建立本领域 、本

 行业社会组织分类的管理办法 。

 这些举措对推动

 重庆市社会组织特别是学会下一步发展 , 提供一

 个更好的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 。第二 , 得益于有一支高素质的会员队伍 。

 特

 别是有一个坚强的理事会领导班子 , 为推动学会

 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第三 , 得益于业务主管单位社科联 、 业务指

 导单位市教委 、 社会组织登记机关市民政局大力

 的支持 , 特别是各位老领导 、 老专家的大力支持

 和倾情的付出 。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 , 也是 “ 十四五 ” 开局

 之年 , 面对当前国内外纷繁复杂的形式 , 特别是

 全球疫情的蔓延加剧了全球政治 、 经济 、 文化 、

 安全的大变革 , 特别是国内频繁发力的各项改革

 举措 , 有力推动国内经济社会发展 。学会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 , 积极的为教师教

 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和付出 。

 借此机会 , 对此

 提几点建议 :

篇二:强师兴教培根铸魂观后感

dquo;奋斗有我一起向未来”全省高校思政课“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3 3 篇供借鉴

 作为一名普通的高中思政课教师,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思政课是非常特殊的,应该与时代同呼吸,与社会共命运,与学生共担当。这两天听了大思政课的开学讲座,不仅有感慨万千,更是深切感受到自身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

  思政课教师首要的和基本的是要为学生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放在第一位的就是培根,什么是根?我理解,实质上就是正确的三观。什么是魂?就是家国情怀坚定立场和高尚道德。

  为何培根铸魂?为群众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如何培根铸魂?要放在五千年历史进程中,放在近代几百年风雨历程中,放在现实的洪灾和疫情这些“不幸”中,去寻找那临危不惧的胆略,坚韧不屈的品格,守望相助的美德,顾全大局的自觉,去提炼五千年来熔铸成的可贵的优秀的民族精神,让自己也让学生明确地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与鼓舞。

  洪水本不是教材,疫情也不会感慨,否则,每个人天生就成了一个自觉的爱家爱国热爱民族的人,思政课教师就是要在灾难中去清醒地认识到,搜集到,整理到,筛选到各种正能量的案例,并能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引导学生在灾难中看到成绩看到光明提高勇气增长学识开拓视野坚定立场树立信心,让学生充分认识个人、家庭、国家的紧密联系,深刻体会中国共产党性质地位核心作用,国家的制度优势、治理能力,人民群众的团结担当。

 使命在肩,责无旁贷!

 “奋斗有我一起向未来”全省高校思政课“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3 3 篇供借鉴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2022 年北京冬奥会的重要讲话与指示精神,进而增强青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商学院于 2022 年 3 月 7日下午组织开展 2021-2022 学年度第二学期“奋斗有我·一起向未来”全省高校思政课“开学第一课”。

  马光焱教授通过讲授“中国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帮助学生深刻认识 2022 年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对于展示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努力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全体同学认真观看思政课直播内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学习 2022 年北京冬奥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我们一起向未来!

  北京拥抱世界,世界瞩目北京。2008 年,首次举办奥运会的中国以共同梦想感召世界,2022 年,奥林匹克火炬再次在北京燃起,把世界凝聚在了一起。新时代的中国将继续通过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共同建设和谐合作的国际大家庭,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一起向未来,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共同构建更加美好的明天。

  “世界期待中国,中国已做好了准备。”2008 年,我们欢聚中国北京,见证体育盛宴;2022 年,我们再会双奥之城,共襄冰雪传奇!

 冬奥赛场上的那一抹红,就是屹立在世界东方的中国红!

 “奋斗有我一起向未来”全省高校思政课“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3 3 篇供借鉴

 3 月 7 日下午一点半,我们共同观看了“奋斗有我一起向未来”全省高校思政课,聆听了中国申办冬奥的艰辛,见证了世界瞩目双奥之城的骄傲。

  “从无到有啊!2015 年申办成功,奔着当时提出的愿景目标,我们按计划一件事一件事地办,都办成了。走到今天不容易。”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 2022 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时发出这样的感慨。2022 年是全球新冠大流行的第三个年头,中国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向世界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力量!这场冬奥会不仅是 14 亿人口的凝心聚力, 继续前行,更是中国向全世界发出携手共创未来的时代之音!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欣逢盛世,定当不负盛世!人生能有几回搏,拼搏是值得的。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我们要肩负起党与人民的重托,跟随时代的召唤,学习顽强拼搏的奥运精神,将其融入日常生活学习中,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重任在肩,道阻且长,中国青年未来可期!

 

篇三:强师兴教培根铸魂观后感

体会:用“四个坚持”做好培根铸魂工作(最新)

 文学艺术创作、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做好“培根铸魂”工作必须遵循“四个坚持”,这是总书记对进一步做好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吹响了以文化自信为底蕴、以伟大灵魂和作品为动力,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精神激励的进军号角。

 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强调,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四个坚持”的要求,鼓舞和激励着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为做好新时代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坚持与时代同步伐,是从时间坐标上提的要求。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文化文艺创作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要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只有反映新时代特点、符合时代潮流的创作才能立得住、站得稳,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反映时代烙印、具有历史意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从创作研究的宗旨上提的要求。总书记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深入理解,只有明确“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价值取向,才能在宗旨上不动摇、立场上不跑偏、价值上不错位。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无论是文艺创作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最终的目的都是奉献人民、服务人民、融入人民,这是文艺创作、社会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归宿。

 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是对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创作研究态度上提的要求。总书记指出:“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无论是文艺创作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都要有“精品意识”,只有以精益求精、孜孜以求的态度对待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最后的作品和成果才能真正经得起时间和人民的双重检验,成为精品力作、流传经典。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曹雪芹的《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马克思呕心沥血 40 年才写成了《资本论》;陈寅恪晚年在目盲体衰、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口述而由助手笔录成书《柳如是别传》。而那些只看眼前利益、追求“短平快”的作品和研究经不起时间的检验,最终会被无

 情地扫入历史的垃圾堆。只有那些直面问题、诠释现实,呼应人民、奉献人民的作品才能立得住、立得稳。

 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是对创作者研究者本身修为提的要求。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德是文化文艺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立言、立功的基础,也是立身、立业的根本。总书记指出:“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这就要求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提高自身修养、厚植家国情怀,涵养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在社会上起到“德艺双馨”“德业双馨”的表率作用,明礼诚信、怀德自重,在立德、明德、兴德过程中引领社会风气,在实现自我价值中作出贡献。

 落实才是硬道理

 抓好落实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抓常抓长、久久为功。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发扬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不松劲,奋发有为不懈怠,要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确保主题教育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确保主题教育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在这次主题教育中,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进来,形成上行下效、整体联动的总体效应。落实才是硬道理,只有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才能真正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落实的关键在于行动。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行动最有说服力。落实行动要表现在“深入”上,即在工作中弄清具体情况、具体办法,分析具体变化,深入具体问题。要深入现场和实际,在产生问题的初始环境中了解问题的缘由,触及问题实质,掌握事物发展规律,提高抓落实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把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的人和事,具体的时间、措施、责任,从而在全局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落实的行动要表现在“细节”上,即目标须细,要求须细,责任须细,措施须细。只有细,工作才会实,才能达到要求;只有细,服务才会到位,群众才会满意。行动的目标就是往群众

 心里做,坚决摒弃不注重实效、做表面文章的形式主义,坚决防止平时工作不扎实、测评迎检搞突击的弄虚作假行为,坚决杜绝折腾群众、无效投入、损害群众利益的劳民伤财现象,这就要求在工作中不能脱离实际,要把各项工作落在实处。

 落实行动在于有方法。巧干远胜蛮干,做事要讲究策略和方法。行动时要先理清思路,把握重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提高改革措施的可执行性和落实性,就要深入研究,科学决策。深入基层一线,认真调查研究是落实行动的关键方法。抓落实离不开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必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到问题最集中的地方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做一些群众迫切需要的实事,多做一些雪中送炭的好事,千方百计帮助群众排忧解难,让人民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果。紧盯问题关键是落实行动的主要方法。对表对标中央和省委要求,坚持实事求是、突出问题意识,认真查找思想、学习、工作上的差距,将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找准突出问题,形成问题台账清单,深刻分析原因,坚持做到边查边改、立查立改,持续深化主题教育,抓住问题关键,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做好宣传,引导群众理解和支持改革,不断厚植抓落实、促发展的群众基础。

 落实的方法在于实干。实干加巧干更利于干事创业。工作部署倘若不落在“实”上,那么抓落实最终就会流于形式,成为一句空话。在落实工作中,要以敢于负责为荣,以推诿扯皮为耻;以恪尽职守为荣,以消极懈怠为耻。不要一谈工作就讲价钱,搞条件;不要一碰到困难就抱怨叫苦,找客观理由;也不能一碰到问题就畏首畏尾,绕着走。要把真抓实干作为工作常态,敢闯敢试,努力在实践中解决矛盾,化解难题。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加强督促检查和宣传引导,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创造性开展工作,以饱满的政治热情,严实的工作作风,良好的精神状态投身到主题教育中,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推动主题教育深入开展。

篇四:强师兴教培根铸魂观后感

学习教育,培根铸魂党课活动学习心得一

 书记陈 xx 在海盐思政大讲堂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引导教师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要求全体教师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勉励全体教师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陈书记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是发展自己,因为经济靠科技,科技靠人才,而人才靠的是教育;教育又是民生之本,教育关联着千家万户。

 陈书记还强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她围绕着“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两个方面,指出教育的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我们一定要把德育放在首位,要立德树人,上好思政课。要充分利用红色故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师要努力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海盐故事,讲好党的故事。

 陈书记在强调体美劳不可或缺的同时,还强调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她向全体教师建议,在与学生沟通方面如何拉近双方的距离,比如原先以“心理老师”和“爱心妈妈”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可能会使学生有一定距离,可以采用“知心姐姐”类的形式会使学生感觉更平等,更亲近,从而更为学生所接受。

 最后,陈书记还强调,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勉励全体教师要积极争当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教师。教师要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陈 xx 书记的这一堂党课,进一步让百步中学的教师们深刻体会到了教书育人一定要重视“德”的培养,要把“德”的种子种在学生心里,要培养学生的根,铸造学生的魂,学生才能健康成长。我们要不忘初心培根铸魂,牢记使命立德树人。教师要为社会培养出品德高尚的人才,国家才有希望。这一堂党课充分体现了县委党委对教育的重视和对全体教师的期望,我校的教师们在听了党课后,更加增强了作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感到了自己肩上沉甸甸的那一份责任。相信百步中学的教师们定然不负重托,做好人民满意的教师。

 党史学习教育,培根铸魂党课活动学习心得二

 队伍教育整顿是提升公安队建水平、打造为民铁军的一次“冲锋号”。锐意进取、融合创新,是公安科信人的永远信条。为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民意引领警务、科技凝聚警力”,坚持以教育整顿引领公安科信工作高质量发展,民意主导、开拓创新、紧跟潮流,以完善建成“高空抛(坠)物安全协同治理机制”为抓手,以更务实的作风发挥警务支撑效能,办好民生实事,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以百姓之心为心,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是本次教育整顿成效的“试金石”。今年,在分局的大力支持下,派出所认真梳理制约公安事业发展瓶颈和短板,下好“公安改革”先手棋,打好“破解发展难题”主动仗,以扎实开展警务机制和勤务模式改革为突破口,全面做实做强基层基础工作,距离群众更贴近、服务群众更直接,全面提升见警率、管事率,积极探索矛盾纠纷排查和社会治理新模式。下一步,我们再接再厉、持续发力,以更加昂扬的工作热情全力提升执法服务质效,以更优异的成绩向党的一百年华诞献礼!

 在全区政法队伍英模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和大家分享自己为群众服务的心得感悟。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我亲身融入其中,学思践悟,更加坚定信念、筑牢忠诚警魂,心静下来聆听群众声音,身沉下来做群众贴心人,腰弯下来热心服务群众。下一步,我将进一步发挥“兵哥工作室”作为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战斗堡垒作用,厚植深耕,做好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将公安事

 业服务群众的光和热洒向基层大地。

 党史学习教育,培根铸魂党课活动学习心得三

 队伍教育整顿,是立足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对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发出的的动员令。刑侦支队是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尖刀力量”,必须要以此次队伍教育整顿为契机,严纪律、强本领、练内功,打造“四个铁一般”的公安刑侦铁军,把教育整顿的成效转化为做好公安工作的不竭动力,充分发扬九龙刑侦的优良传统和过硬作风,针对人民群众深恶痛疾的盗抢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铁拳出击,强力扫除,坚决捍卫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开展队伍教育整顿,是更好回应人民群众新期盼、树立公安队伍新形象的迫切需要。民生问题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积极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和民生警务的实践路径,优化服务机制,更好地发挥“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便民、高效的优势,推出更多项便民利民举措,实现户政等业务全程网办,让更多的群众获得更加广泛、更为便利的公安行政管理服务,持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此次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是党中央提出的新要求,是政法战线全面从严管党治警的新举措。作为一名纪检民警,下一步,我将时刻绷紧清正廉洁之弦,保持“咬住青山不放松”的定力,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扎紧制度的笼子,坚守法纪底线,引导广大民警更加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增强执法公信力, 让人民群众在我们的每一次执法服务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党史学习教育,培根铸魂党课活动学习心得四

 总书记的讲话意味深长、发人深省,也为广大教师的成长进步指明了方向。步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不忘初心、根植教育,积极进取、无私奉献,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标准,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一番不平凡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再次强调了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我们必须按照“四有”方针的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主线。

 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明显。教师崇高的师德和以身作则的表率,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回想我们经历过的学生时代,中间接触过很多教师,但能够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那些德艺双馨的教师。对于学生来说,接受能力、模仿能力都很强,很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做新时代好教师,就要进一步加强师德修养,锤炼高尚品格,坚持以德修身、以德治教、以德育人,努力成为兼具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好教师当锤炼专业本领。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新的教育理念层出不穷,要成为合格的教育者,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对于教师来说,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拓宽教育视野,更新知识储备,如此才能使自己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 , 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知识文化的需求。一方面,要认真学习领会教育改革的新理念,用最新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尽享美的教育体验。另一方面,教师要扩展所教学科视野,积极学习和掌握所教学科的前沿知识,这样才能更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创新的手段培养人,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完善自我,注重钻研,勇于创新,影响和造就学生,力争做一个新时代,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教师,做一个让党和国家放心,让群众信赖的教师。必须秉承师德

 师风建设与教育教学水平并举,做到育人上立德树人为魂、理念上与时俱进为先、方法上研教融合为要,为培养德才兼备、担当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的贡献。

篇五:强师兴教培根铸魂观后感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培根铸魂谱华章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屹立不倒、绵延不绝,就在于凝结了独特的文化追求和精神标识;在历史沉浮跌宕中之所以愈挫愈勇、不断发展,就在于锻造了与时俱进、革故鼎新的文化共同体。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学校将举行以“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树立远大人生目标”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结合材料,写一篇演讲稿,参加本次比赛。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命题方向 淀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

 维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 任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学 学会学习:乐学善学

  审题 限制性 1.。

 真实情境的限制。材料有三层意思:首先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然后站在历史的角度,从中华民族绵延不绝和不断发展两方面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价值;接着从未来的民族复兴角度强调坚定文化自信、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材料的内容指向“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任务部分则在此基础上落实到考生个人身上,勉励其“树立远大人生目标”,考生需要在综合把握材料的基础上,谈自己的感悟和认识,不可偏离或另起炉灶。

 2.。

 典型任务的限制。考生写作时应体现“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树立远大人生目标”这一主题,不能脱离限制而谈传统文化的利与弊。材料论及的是“优秀传统文化”,因此,不需分析传统文化的糟粕。不要受习惯思维影响,一写传统文化,便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考生的写作身份可默

 认为中学生,写作对象是本校同学,要有对象意识和交流意识;文章体式为演讲稿,要注意演讲稿的格式,不遗漏称呼语和结束语,又要具有鼓动性和感染力,使演讲对象产生共鸣。

 3. 价值判断的限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这是题目传达的价值判断。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考生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还应树立远大人生目标,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开放性 1. 立意角度相对开放。虽然题目明确了写作主题,但考生仍可有所侧重,体现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考生对“优秀传统文化,远大人生目标”的理解可以从“为什么”的角度阐释自己的认识;也可从如何传承的角度表达自己的思考,也可综合立意。考生立意可虚化泛化,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要培根铸魂;也可实化细化,强调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什么精神,树立什么样的远大目标。提炼出“建立文化自信,立志民族复兴”等观点。

 2.。

 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远大人生目标”凝练概括,考生可就此展开联想和想象: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凝结了什么样的文化追求和精神标识;锻造了什么样的文化共同体。这些具体体现在政治、军事、经济、天文历法、礼仪习俗、语言文学、教育思想、宗教哲学、科学技术等方面,比如,“仁义礼智信”的道德伦理观,敬畏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厚德载物、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发展观等等。“远大人生目标”既强调了目标的品质,又明确了要达到的预期成果。如“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继承民族文化,立志民族复兴”。

 3. 文体是自由的。

 解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引导考生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树立远大人生目标。题目在考查价值观的同时,也考查着考生理解题目的能力。由于材料主体部分阐述的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观点,并未论及“树立远大人生目标”,因此,考生很可能只阐述其中一面而忽略另一面。要避免掉入写作陷阱,考生应整体把握材料,准确解读任务。除了不能丢掉“树立远大人生目标”这一任务外,全文所选论据都应与优秀传统文化完全一致,不可以“当代文化”替代“传统文化”。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树立远大人生目标。

 2. 培根铸魂谱华章。

 3.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立志民族复兴。

 4. 薪火相传,任重道远。

 …… :

 偏题立意:

 1.立拿云之志,树远大目标。(材料主题涵盖“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树立远大人生目标”两方面,这里只突出了“树远大目标”。)

 2.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材料强调的是“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意偏离材料侧重点。且只体现写作主题的一方面,未体现“树立远大人生目标”。)

 3.对传统文化实行“拿来主义”。(实行“拿来主义”意味着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材料厘定的是“优秀传统文化”,“去其糟粕”与材料主旨不合。)

 ……

  文 下水文

 章 培根铸魂谱华章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树立远大人生目标。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培根铸魂谱华章”。

 同学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不屈不挠的坚守精神。

 从“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在国家危难之际,他们都以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挺身而出,勇于担当;从“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勾践到写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司马迁,他们直面逆境,自强不息;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苏武到“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他们坚守初心,光耀千古。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屹立不倒、绵延不绝,就在于凝结了独特的文化追求和精神标识;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在历史沉浮跌宕中之所以愈挫愈勇、不断发展,就在于锻造了与时俱进、革故鼎新的文化共同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大厦的深厚根基,我们要培根铸魂,强健精神。

 同学们,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面对多元文化并存的当今世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哺育我们茁壮成长,我们更要坚定文化自信,树立远大目标。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走向复兴的精神源泉。我们要不忘本来和初心,坚守本我,唯有如此,方能开辟未来,创新发展;唯有如此,中华文化才能永远绽放光彩。

 同学们,我们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树立远大人生目标。

 如果你渴望成为为国戍轮台的铿锵战士,那就请像陆游一样,“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如梦来”,忠诚爱国,敢于牺牲;如果你渴望成为悬壶济世、妙手仁心的医者,那就请像董奉一样,必能杏林春暖;如果你渴望成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那就请像孔仲尼一样,“当仁,不让于师”, “有教无类”,为天下育无数英才。

 如果你在树立或实现人生远大目标时,遇到挫折,那么,请和老庄交友,苏轼谈心,“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随缘自适,豁达从容;或者品读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这些坚忍不拔、催人奋进的故事。我想,最终,你将释然。

 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我们当效法先贤,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益养料,涵养精神,培根铸魂,谱写青春华章!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的聆听!

篇六:强师兴教培根铸魂观后感

 立德树人 培根铸魂 行稳致远■位会娟 (河南省焦作市第十七中学 454100)【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6-0091-01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而“立德树人”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目标指向。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立师德、铸师魂。即教师要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要通过严格的自律塑造自己,修炼自己,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要坚守高尚的职业道德,多下苦功,多练真功,做到勤业精业。自尊自重,自珍自爱,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才释疑解惑、提神聚力、立德铸魂。一、首先做个有道德情操的好老师师德是深厚的知识修养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教育培养,更需要老师自我修养。好老师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好老师应该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现在执着坚守上,要有“望尽天涯路”的追求,有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最后达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领悟。二、其次做个有理想信念的好老师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一个有理想信念的老师,才能在学生心中播下理想的种子。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我们老师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做到“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教育是用智慧启迪智慧,用思想感染思想,用情感激发情感,用灵魂塑造灵魂。希望我们能让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虽然梦和理想,理想和现实之间还有距离,但只要坚持信念,只要他们带走的不仅是知识的蜡烛,还有理想的圣火,那我们的理想之舟就一定能够在知识的海洋中执着前行,直到理想彼岸。当然,想拥有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快乐,必先向内走,执着地栽培自己,时时更新教学理念、探寻科学的教学规律、研究课程建设、形成新的教学主张、教学感悟、教育智慧。从而拥有持久的学习力、竞争力、抗挫能力等。三、做个有扎实学识的好老师语文,教的不仅仅是写作、口语表达的知识,还是一种文学素养的培养、文化底蕴的积淀,更是一种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的传递。“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让我们对我们的语文课堂有了新的审视和思考。教师博学多才,学识广博,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一定要有扎实学识。掌握精深的学科知识,是教师“传道”的基本前提。教师只有对所教学科有着系统的、深刻的、准确的理解,才能教会学生正确的知识。教师的学识魅力不仅仅在于教师要拥有广博和专深的理论知识,更在于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在于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经验的深切反思,在于教师能够运用知识和经验有效地、创造性地解决各种教学问题,在行动中做教育,在行动中做研究。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成为智慧型的老师,教学课堂才会成为智慧型的课堂。在语文教学中,要关注知识学习的广度、深度、关联度,在《散步》的文本阅读中,从日常生活的关爱来理解责任、义务和关爱,要解码作品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伦理情感,一篇小小的短文,也能“尺水兴波”。在《秋天的怀念》中,探究作者史铁生的人生际遇,表达他对母亲的忏悔和愧疚,地坛里的车辙是母亲爱的痕迹,因此,“好好活着”是对母亲的承诺,后来,史铁生在命运的坎坷里逆袭得熠熠生辉。读到“燕然未勒归无计”有家不“能”回,不“想”回,不“愿”回,因为功业未成,因为责任未尽!这泪因为心中有了国家,因为始终牢记责任与使命,这泪就具有了温度,具有了质地。读到“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什么时候才能相聚啊?到那时,因久别重圆,今夜因思念和挂牵的眼泪就有些恣肆。杜甫在呼唤和平,渴盼团圆!在《陋室铭》《爱莲说》的深度探究中,要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描写的不是景物,而是对人生的感悟,是人对待世界、相处世界和安适这个世界的深刻哲理,以“入世”和“出世”的儒、道来“提高你自己”。就这样引领学生从语文的深度走向人生的高度。四、做个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第一次见面师生不熟悉,我会朗读我写得《让我认识你》的介绍自己的文字;运动会后,我会朗读《用洪荒之力让青春无悔》的心得感受;清华励志行后的班会,我会朗读《寻梦之旅》的随行日记;当冬季长跑,大家喊苦喊累时,我朗读《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考试复习阶段,有人状态不佳,懒懒散散时,我朗读《开花只为证明自己》;当考试结束,有人因失败而失声痛哭,有人因成功而沾沾自喜时,我朗读《聪明只是一张漂亮的糖纸》;假期结束的第一次班会,我会朗读我写给他们的书信《让我怎么不想念》。在我们的朝夕相处中塑造学生的品格,品行,品味。余生,愿我的爱即能像阳光一样包围着学生,又能给他们光辉灿烂的自由。行,是思者的脚步;思,是行者的远方。我怀着激动、澎湃的教育情怀,来参加此次座谈会,赶赴一场思想盛宴,让我更有信心引领学生在语文深度学习中进行心灵漫游和精神攀缘。基于生活化思维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讨■王晓琴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第三中学 674400)【摘 要】学科教学中大多要求教师要以生活实际与学科内容进行联系来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教学的实效性更强,因为往往知识都是科学家们从生活中探究出来的,道德发展也同样如此,这些内容也是人们在生活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因而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初中生常见的一些社会现象以及生活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内容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贴近生活,从而产生兴趣,进而进一步使该课程被学生用心接受,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笔者本文简要分析生活化思维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探讨。【关键词】生活化思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6-0091-01  一、引言初中是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接受各项事物的能力比较强,但是同样容易受到各种事物的诱惑,因而在初中阶段需要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理论性是比较强的,许多内容以中学生的角度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生活实际来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得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得以发挥。二、生活化思维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一切知识的来源,没有一类知识、一种理念是人们凭空想象出来的,他们大多是对生活中的某一点有所发现进而进行探究,最终摸索出答案,因而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内容会使教师更有温度、更有深度,笔者下文将生活融入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展开分析。1.生活情境教学。这种方式是一种有效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式,并且可以高效的将生活内容融入其中,例如在进行“交友的智慧”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直接让学生采用情景剧表演的形式来进行情境创设,情景剧表演的素材都要选择平时学生在生活中一些交友中做的好的情况以及出现问题的情况,笔者在进行这一内容的教学时准备了三个情景剧引导学生进行表演,第一个内容是两个好朋友因为其中一人偷看了另一个人的隐私,因此绝交的,第二个是两个同学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成为了好朋友,并且友谊很好,第三个是好朋友之间吵架正确的解决方法与不正确的解决方法,学生们在观看情景剧表演时能有切身的体会,因为这些内容就与自己的生活中的交友情况很贴近,在情景剧结束后请学生对自己观看到的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并谈一谈如果是自己应该怎样去做,自己平时是如何交朋友的,在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表达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点互评,并适当的对学生一些不正确的观念进行引导。这样学生对如何正确进行交友会有更为深入的体验。2.结合实际生活案例。现在信息技术比较发达,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比较多,因而他们能了解到当前许多的热点问题,我们成年人在遇到一些热点问题时都愿意评价一番,思想活跃的中学生当然也不例外,因此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中的一些热点案例等,将其引入到道德与法制的教学当中,这样学生会更愿意参与到这些教学问题的讨论当中,例如“师生之间”这一内容的教学,教师就可以结合当前热度不减的湖南沅江班主任被杀案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师实事求是为学生出具这一案例,让学生以自己的角度来分析自己对事件中老师和学生的看法,笔者在教学中一名学生这样说“我觉得杀害自己的老师是不对的,虽然老师用严厉的态度让学生写作业,但是可以和老师耐心沟通,老师会理解我们的想法的。”这名学生分析的比较深刻,事情的确如此,如果当时教师与学生在发生矛盾时,教师没有以极其严厉的态度去应对学生,学生也没有以激烈的手段去杀害老师,那么事情或许就不会发展到这一步,学生之所以能分析的这么透彻是因为,这样真实的生活案例有情节有前因后果,并且与学生的生活关联性较大,学生平时在生活中也常会遇到这样的事件,老师严厉,自己产生厌倦的情绪,学生通过对这样的案例进行分析,教师并对学生加以正确的思想上的引导,那么学生心理产生的这些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有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的提升。3.联系生活,实现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目标。校内外一体化是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之一,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实际中,教师也应该积极开发利用生活资源,从而做好课外延展工作。在开展课外延展活动的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生活资源的一些特殊功能,我们即可以组建学生进行课外科技活动抑或是调研活动,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实现课外教学的生活化,同时还能够有效增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的能力、同时还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譬如在教学生命的思考”有关内容时,教师则可以组织学生在学校内开展“对生命的基本认识”、“生命的意义”等主题调研活动。从通过这样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理智看待生命的价值,并正视自我、发展自我,努力做一个独立、理智的个体。总结道德与法制知识其内容自身就是从生活中提取出来的,因为生活中发生了一些事件才能不断的对相关的道德法治内容进行完善,因而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结合生活内容无可厚非,并且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该课程内容时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内容,将其应用于教学当中,进而使学生能在贴近生活内容的分析与引领下,深入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内涵,进而让学生在心中对道德与法治的内容深化。参考文献[1]陈翠芳,姜雅楠.中学生环境道德素质现状调查研究———以湖北中学生为例[J].决策与信息,2016年09期.[2]郑莹真.辩论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以“敬畏生命”一课为例[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7年04期.[3]王存贵.道德与法治“探究学习点”的选择[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7年06期.

推荐访问:强师兴教培根铸魂观后感 培根 观后感 强师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