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幼儿教育重视自信4篇

瑞典幼儿教育重视自信4篇瑞典幼儿教育重视自信 瑞典 学前教育的背景与发展 1 本次教学主要内容: 1.瑞典学前教育发展的各个阶段 2.瑞典学前教育发展各阶段下的历史背景 3.瑞典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瑞典幼儿教育重视自信4篇,供大家参考。

瑞典幼儿教育重视自信4篇

篇一:瑞典幼儿教育重视自信

 学前教育的背景与发展

 1

 本次教学主要内容:

 1. 瑞典学前教育发展的各个阶段

 2. 瑞典学前教育发展各阶段下的历史背景

 3. 瑞典学前教育发展中取得的成就

 2

 • “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什么意思?

 • 1)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其他保障构成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福利国家的一项主要政策,国家依法实施,并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监督执行。

 (2)保障范围是全民保障,强调福利的普遍性和人道主义、人权观念,服务对象为社会全体成员。

 (3)福利开支基本上由企业和政府负担,个人不交纳或低标准交纳社会保险费;社会保险费筹集方式为现收现付式。

 (4)保障内容是全面保障。一般包括生、老、病、死,即从“摇篮到坟墓”的一切福利保障。

 (5)保障的目的已不完全是预防和消灭贫困,而在于维持社会成员一定标准的生活质量,加强个人安全感。

 3

 19 世纪 60 年代以前 :

 艰难探索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短暂波折阶段 20 世纪 60 年代 — 20 世纪末:快速发展阶段

 4

 一、 19 世纪 60 年代以前 :

 艰难探索阶段

 背景:

 1、 从社会生活方面看 :进入19世纪后,瑞典的城市化大幅加快。大量农村人口为谋求生计不断涌入城市。

 2、从思想教育方面看:19世纪末,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传入。

 3、从公众角度看:社会各界参与了对公办幼儿机构价值的大讨论促进了幼儿教育的发展。

 5

 • 从政治上看:1938年,瑞典历史上第一个负责学前教育事务的省级委员会由人口委员会带头成立。党魁塔格.阿兰达的支持。

 • 从经济上看:1944年,收到政府资金支持。

 6

 1836 年,一家专门为贫困和残疾幼儿而建的具有补偿性质的托管机构落成。

 20 世纪初,瑞典已经拥有近 250 间由教会办的托儿所了。

 1854 年,第一家托儿所于斯德哥尔摩的国王岛落成。

 直至 20 世纪 50 年代,托儿所都一直与贫困紧密捆绑在一起。

 19 世纪末,被称为“幼儿教育之父”的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进入瑞典,很快便四散开去。幼儿园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范围。

 7

 19世纪形成的托儿所和幼儿园成为瑞典学前教育机构的前身

 为了缩小社会差距 , 鼓励幼儿接受良好的教育 , 爱伦和玛利亚 · 莫伯格所办的幼儿园仅收取低额费用或者实行全免。

 1904 年,开办了瑞典历史上第一家为公众而办的幼儿园 。

 8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短暂波折阶段

 背景:

 1、“二战”后的瑞典出生人口激增,妇女劳动力成为一个热点议题,学前教育也遭到波及。

 2、日托中心竟成为瑞典上层社会倍受质疑的服务项目。

 3、此时,瑞典学前教育的发展出现前所未有的艰难;而游戏学校却得到了不错的发展。

 9

 三、 20 世纪 60 年代 — 20 世纪末:快速发展阶段

 20世纪60年代后,重新返回正轨的瑞典学前教育,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与学前教育相关的各项事务均出现了良好发展的态势。

 1968年,政府成立了一个组织——全国幼儿保育委员会; 该机构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工作职能不断扩大; 1970年,教育评估问题也进入了该组织的职能范围,并发布了报告《学前学校》;

  10

 • 4、教师教育机构的数量扩大。学前教师职前教育真正实现了高等教育化。

  11

 瑞典学前教育“三部法”的颁布

  1985 年

 《为了全部儿童学前教育法》

 1975 年

 《学前教育法》

 1995 年

 新一部法案颁布

 12

 1985年颁布《为了全部儿童学前教育法》 对学前教育的社会地位做了重新界定:它不仅是满足家长需求的一种方式,还是所有儿童都享有的一项权利,支持儿童发展与学习应提升为一个政治议题对待。

 该决议:

 到 1991 年,当父母外出工作或学习时,所有 1.5 —6 6 岁的儿童都有进入日托中心、家庭日托、家长合作社、开放学前学校的权利。

 该法案规定:

 13

 • 学前教育性质改变。学前教育不在是单纯的社会福利事务,而划分为教育的范畴。

 • 1998年,《瑞典学前教育课程》被学界称为欧洲最为简洁的标准课程。

 • 总结:瑞典学前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全社会的关注和政府的支持

 14

 1、19世纪末,被称为“幼儿教育之父”的德国教育家是()

 • A福禄培尔

 B皮亚杰 • C

 埃里克森

 D华生 • 2、1854年,瑞典第一家托儿所于()落成 • A恩厄斯岛

  B斯德哥尔摩的国王岛 • C大弗雅德拉格岛

 D亨德罗普岛 • 3、1968年,瑞典政府成立了一个旨在关注保育院以及5到6岁有一定发展障碍的儿童教学内容的特殊机构()

 •

 A

 学前学校

  B幼儿爱护委员会 • C全国幼儿保育委员会

  关爱幼儿委员会

  • 4、()年,开办了瑞典历史上第一家为公众而办的幼儿园。

 • A

 1900

  B1890

 C1910

 D1904

 15

 • 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瑞典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进入了 (

  )

 • 20世纪初,瑞典已经拥有近(

  )间由教会办的托儿所了。

 • 3、19世纪末,瑞典(

 )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范围。

 • 4、1836年,瑞典一家专门为贫困和残疾幼儿而建的具有(

  )落成 • 5、19世纪形成的(

 )成为瑞典学前教育机构的前身

 16

 • 1、进入19世纪后,瑞典的城市化大幅加快。大量农村人口为谋求生计不断涌入城市是瑞典学前教育艰难探索阶段(

  )

 • 2、“二战”后的瑞典出生人口激增,妇女劳动力成为一个热点议题,学前教育也遭到波及是瑞典学前教育快速发展阶(

  )。

 • 3、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末,是瑞典学前教育快速发展阶段(

  )

 • 4、为了缩小社会差距,鼓励幼儿接受良好的教育,爱伦和玛利亚·莫伯格所办的幼儿园仅收取低额费用或者实行全免(

  )。

 • 5、1970年,教育评估问题也进入了该组织的职能范围,并发布了报告《学前学校》( )

 17

篇二:瑞典幼儿教育重视自信

典早期幼儿园儿童教育解析 在欧洲各个国家当中, 瑞典是人口出生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平均每个妇女生2.4 个孩子), 也是学前儿童母亲在职率最高的国家(90%)。

 另同这个国家对人工流产、 避孕和个别青少年合理的早孕采取自由态度。

  长期以来, 瑞典的家庭政策主要围绕着男女之间的自由选择和平等上, 认为妇女既可以是一个职业者, 又能成为母亲; 作为瑞典社会保障系统的一部分, 父母亲的任何一方在孩子出生期间可以请 12 个月假, 而仍然可领取 80%的工资。对于每个学前儿童, 父母亲也可以在孩子生病期间留在家中照看孩子, 每年可请60 天假。

  近 20 年来, 瑞典日托中心的数目大幅度增长, 因为它符合大多数家长的要求。

 全国 2 至 6 岁的儿童, 有 50%以上在日托中心, 其他儿童要么进入家庭日托中心或半日制学前学校, 要么呆砸中。

 总之, 瑞典社会对幼儿的保育和教育承担了很大的责任。

 近来, 甚至更进一步, 对有关早期儿童教育和保育方面的法律进行了新的扩展, 新制定的法律特别强调教养质量及工作人员的能力, 并且要求地方政府在家长需要时, 能够在合理的时间内, 把他们的儿童安排到日托中心中,这样新法律就顾及邓 1 至 12 岁儿童, 包括学龄儿童和校外儿童的活动与照料。

  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 瑞典的日托质量是非常高的。

 这有各种原因, 1960年, 瑞典政府就制端关于儿童健康、 安全、 幼儿/空间比、 师生比以及环境和设备等方面的规。

 后来, 由于政府指向非中心化私营日托, 这些规已被正废除。

 这使得许多人担忧, 因为大多研究已发现, 私营日托中心质量较低。

 从本世纪 70年代掖, 许多人强调把幼儿园看作半日制学前机构, 而把日托中心看作是全日制学前机构?87~1988 年, 瑞典政府制定了 《学前教莹》, 这个法律旨在从目标和工作方法方面来指导学前机构和课余活动, 试图把对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结合为一体。

 当时, 其他许多国家的教育与保育是分开的, 保教结合对工作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现责典有很大一部分学前教师和课外活动指导教师从事日托工作和课外活动工作。

 而要想成为学前教师X须获得 3 年制大学学位(而在本世纪 70 年代,只在教师进修学院接受 2 训练), 他丹作人员、 主要保育人员, 应具备两年制高级中学水平, 大部分都有相应学历。

  瑞典日托质量的提高, 与日托机构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增加有关。

 这些人的能力也很强, 加上师生人数比率提高, 颁布的一些相关的指导性法律体现了民主社会的价值观, 体现了儿童发展的要求, 所有这些, 都有利于提高幼儿教育与保育的水平。

  在瑞典, 对日托质量的影响因素还有一个, 那就是组织形式。

 现在, 瑞典的日托机构把儿童分成婴儿——学步儿班(1—3 岁)

 和混合班(4—6、 7 岁)。

 在80 年代, 曾有一段时期, 出现扩展的混合班, 其年龄范围很大, 甚至包括 1 至10 岁。

 这种扩展混合班的理论观点是社会化, 认为儿童会以一种自然的方式相互学习, 相互照顾。

 于是, 政府在 1978 年拟定的一个报告促成了向这种混合班的转变, 那个报告认为:

 原有的教育方案对婴儿和学铲的教育成分太少, 例如,在 70 年代中期, 日托中心中最年幼的儿童是由保育员来照看的, 因此, 政府希望通过混合各年龄儿童以及聘用学前教师进行教学, 以达到提高所有儿童素质的目的。

 但研究与经验证明, 年幼儿童与年长儿童的需要差别很大, 幼儿老师很难用多种活动同时满足这样大的年龄范围的需要, 往往是照顾到年幼儿童的需要时,就顾不上年长的儿童。

 另外芽也表明, 幼儿老师倾向于与年龄大的儿童交往, 与年龄较小的儿童交谈甚少; 而且, 混合年龄班的老师往往需要花大量时间来制订计划, 本来, 这些时间是可以和儿童一起渡过。

 最后, 混合年龄班的做法并不能促进儿童社会情感与智力的发展,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

 混合年龄班并没有或只给班上的儿童带来一点点好处。

 据此, 现在瑞典又开始把儿童分成两个年龄班。

篇三:瑞典幼儿教育重视自信

幼儿教育五个典范         教育典范:

 在瑞典, 2岁多的小班学生最初学的单词除了“你好、 谢谢” 以外,都是森林里的植物及野果的名称。

 在夏天, 每星期中有两天需要老师带着小宝贝们到森林里玩耍或做小试验。

 例如, 在地上挖几个坑, 分别将塑料袋、 纸、 玻璃、 香蕉皮等埋入, 过了几个星期后再挖出来, 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 据此对小孩讲解土地可以或不可以吸收哪些垃圾。

 像土地不会吸收玻璃, 而且还会伤害到人和动物的脚, 太阳光反射聚焦还会引起火灾, 所以不可乱扔玻璃垃圾。

 瑞典的环境建设搞得那么好, 这与他们自身从小受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点评:

 与理论教育相比, 实践教育更加形象直观, 便于儿童接受, 瑞典这种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孩子对大自然的接受、 对生活及人类的热爱的教育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从小培养责任感         教育典范:

 19 20年, 有一位 11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 人家索赔 12.50美元。

 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 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

 他为难地说:

 “我没钱赔人家。” 父亲说:“我先借给你, 一年后还我。” 从此, 这位男孩每逢周末、 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 经过半年的努力, 他终于挣足了 12.50美元还给了父亲。

 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

 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

 “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 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点评:

 父母要教育孩子从小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不要替孩子承担一切, 否则会淡化孩子的责任感, 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恰当应用期望效应         教育典范:

 爱迪生小的时候曾经被他的班主任老师看成是最“笨” 的学生。

 但

 是他的母亲却认为, 老师当面骂学生“笨”, 恰恰说明了老师自己的无能。

 她把爱迪生接回家, 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 并千方百计鼓励爱迪生多做各种各样的实验。

 爱迪生后来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闻名的大发明家, 与母亲的教育和恰当地应用期望效应是分不开的。

          点评:

 父母的期望应当与子女的实际情况相适应, 并且要结合孩子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

 父母的期望是家庭教育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捕捉成才的敏感区         教育典范:

 19世纪著名的数学家、 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很小的时候, 有一次父亲叫他画静物写生, 对象是插满秋萝的花瓶。

 在麦克斯韦的笔下, 花瓶是梯形, 菊花成了大大小小的圆圈, 叶子则用一些奇奇怪怪的三角形表示。

 细心的父亲立即发现小麦克斯韦对数学特别敏感, 就开始教他几何学和代数, 培养他的数学才能。

          点评:

 发育正常的孩子在五六岁时会对某一方面表现出极特殊的敏感和强烈的好奇心。

 父母要及时捕捉孩子的“敏感区”, 顺势予以引导, 为孩子的成才打开通           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教育典范:

 在德国, 6- 10岁的孩子要帮助父母洗碗、 扫地和买东西; 10- 14岁的孩子要参加修剪草坪之类的劳动。

 在美国, 1岁多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自己吃饭, 几乎看不到父母端着饭碗追着孩子喂饭的情景。

          点评:

 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已经成为国内一个不容忽视的教育弊端。

 事实证明,非智力因素的心理品质与健全人格的欠缺, 已经是我们目前教育再也不能忽视的重大问题。

  

篇四:瑞典幼儿教育重视自信

和瑞典幼儿教育介绍

  2004 年 9 月 22 日至 1 0 月 3 日, 江苏省幼儿教育考察团一行六人,在张仁团长带领下, 考察了英国和瑞典的幼儿教育。

 时间短促, 行程匆匆, 团员们不辞车旅劳顿, 克服食宿不适, 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 从宏观到微观, 对这两个国家的幼儿教育进行了考察和研究, 与这两个国家的幼教工作者座谈和交流, 学习他们发展幼教事业的经验, 并向他们介绍了蓬勃发展中的江苏省幼儿教育, 收获颇丰。

 一、 政府对幼儿教育事业高度重视 英国政府把幼儿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 将普及幼儿教育当作政府的一项重要政策, 多渠道、 多途径大力发展幼儿教育事业, 并加大对幼儿教育投资的力度。

 从 1 997 年起, 政府开始实施多项旨在促进幼儿教育发展的全国计划。规模较大的有在英格兰地区实施的早期发展合作的计划(EYDP)

 。

 该计划要求各个地方政府通过各种途径和措施发展本地区的幼儿教育, 明确提出要实行政府、 自愿团体和组织以及私人一起开办和维持学前教育机构的政策; 先从 4 岁幼儿开始, 力争做到逐步向下普及。

 1 998 年,政府开始实施规模庞大的“全国儿童保育战略”(National

 Chilbdcare

 Strategy)

 , 先前实施的 EYDP 计划也扩充为早期发展和儿童保育合作计划(EYDCP)

 。

 此项计划要求各地方教育当局制定须经中央政府批准的年度具体方案, 通过各种合作的途径和措施大力发展幼儿教育。

 1998 年 9 月提前实现普及 4 岁幼儿入园的计划后, 政府随即又将该计划

 扩充, 向下延伸到 3 岁幼儿。

 英国政府六年之前对学龄前儿童实行教育券制度, 儿童从政府领取教育券, 上幼儿园时抵冲学费。

 为了简化手续,现在幼儿园可以凭在园幼儿的花名册直接去当地政府领取教育基金。

 政府每学期给每个孩子发放 450 英镑教育金, 连续发放三学期, 超过的部分由家长承担。

 由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经费投入充足, 英国幼儿普遍能够获得高质量的教育。

 在素有福利国家之称的瑞典, 大部分幼儿园是国家办的, 家长只要交纳少量的学费, 便可送孩子上幼儿园。

 在斯德哥尔摩市郊拜林斯纳小区幼儿园, 团长告诉我们, 这个小区共有公办幼儿园二十余所, 私立幼儿园只有很少的几所, 规模都不如公办幼儿园大。

 这所只有三个班, 七十五个孩子, 每班三个教师的幼儿园, 已经算是比较大的了。

 显然这所幼儿园的收入不够开支, 园长告诉我们, 幼儿园不管收费, 家长把钱交到区里的主管部门, 幼儿园的办公费用和教师工资全由区里拨付。

 全区所有公办幼儿园的经费和工资都由区里承担。

 二、 管理规范, 幼儿发展领域和目标明确 随着近年来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幼儿教育应该在哪些方面促进幼儿的发展, 为基础教育做好必要的准备, 成为人们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此背景下, 英国政府正式宣布设立基础阶段(foundation stage)

 。该阶段为 2 年, 即学前教育阶段的 3—5 岁, 这与小学 5 岁以后开始的4 个年龄阶段的划分具有上下承接性。

 此措施出台后即被国际间看作是英国规范幼儿教育、 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引起广泛关注。

 英国政府教育和就业部所属的“资格与课程”(QCA)

 专门为此阶段的

 幼儿确定了六大发展领域, 还为这些领域分别编制了详细的“早期学习目标”(early learning

 goals)。

 设立基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为 5 岁开始的义务教育第一关键年龄提供必要的准备。

 所以, 在课程方面也体现了与全国统一课程上下承接的连贯性特点。

 政府十分强调基础阶段的课程是为幼儿将来的学习找下必要的基础, 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幼儿的发展:

 促进幼儿个体、 社会和情感的健康发展;

 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倾向;

 培养幼儿的社会性技能, 特别是要为幼儿提供机会, 使他们学习学会与他人合作和相处, 相互倾听;

 注意的技能和持久性的培养, 专心于自己的游戏或小组作业;

 语言和交流技能的培养, 为幼儿提供各种机会, 使他们在多种多样的情境中交流, 与成年人和伙伴进行交谈, 练习与扩展词汇和交流技能,认真地倾听他人说话。

 阅读和书写, 给予幼儿在多种情景中探索、 分享、 学习和使用词汇和课文的机会, 接触各种书籍。

 数学, 促进幼儿对数、 尺寸、 图案、 形状、 空间的理解, 对周围世界的知识与了解, 为幼儿提供各种情景, 使他们有足够的机会去学习解决问题、 作决定、 实验、 预测、 计划和提出问题, 探索和发现与他们自己的生活有重要关系的环境、 人和地方;

 身体的发展, 运动技巧;

 创造性的发展, 为所有幼儿提供机会, 通过艺术设计和技术、 音乐、

 动作、 舞蹈等具有想象力的角色扮演活动, 使他们去探索和分享想法、见解和情感。

 概括起来, “资格与课程局”提出将该阶段的学习分成以下六大领域:个体、 社会和情感的发展, 语言与读写能力、 数学, 对世界的知识与理解, 身体发展, 创造性发展。

 从上述这些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 这是对幼儿教育阶段在各个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在强调幼儿的认知、 身体和情感发展的同时, 将幼儿创造性的发展当作一个独立的领域, 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

 三、 托幼机构与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融合 在英国曼彻斯市, 我们考察了历史悠久的 North Trafford College 职业技术学院。

 除了数学英文制图电工等专业外, 幼儿教育是该校的一个重要专业, 十几年来, 她们为全英国的托幼机构培训了 51 00 人次的专业教师。

 该校教务主任告诉我们, 根据英国规定, 幼儿教师获得任职资格须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

 专业培训分四个等级, 第一级培训需一年时间, 接受高中毕业生参加; 获得一级证书后, 再经过一年培训可获得二级证书, 参加第三级培训则历时两年, 第四级培训也是两年, 经过四级培训才能得到幼儿教师执照。

 受训者在各级培训过程中都要在幼儿园实习, 实习时间长于课堂学习时间。

 国家规定, 幼儿园园长必须有四级证书, 一所幼儿园至少 50%以上的幼儿教师必须具有四级证书。由此可见。英国幼儿教师的准入资格是非常严格的。

 North

 Trafford College 有附设的幼儿园。

 这所幼儿园只有 4 个班, 为家长的服务也是别具一格的。

 家长需要育儿知识、 家长需要专业文凭 (包

 括非学前教育专业的)

 , 可以到这儿来学习; 家长下岗了。

 可以在这儿继续培训从而获得重新就业的机会; 甚至家里汽车、 洗衣机、 计算机坏了, 也能在这儿得到帮助。

 四、 多元幼儿教育发展格局 英国 3—5 岁幼儿的公共教育由各地方教育当局(LEA)

 负责提供。从机构类型上看, 已经形成以地方公立为主、 社会自愿团体和私人为补充的多元发展格局。

 公立幼教机构当中又以教育当局开办或资助的为主,部分为地方社会机构开办, 但也有二者合办的。

 地方教育当局开办或资助的主要有下列几种:

 保育学校, 招收 3—4 岁幼儿;

 保育班, 通常附设在幼儿学校或初等学校内, 招收 3—4 岁幼儿;

 幼教中心, 招收 3—5 岁幼儿, 只在正规学年期间上课;

 学前班(苏格兰地区无此类型班级)

 , 主要招收 4—5 岁幼儿, 类似小学阶段;

 特殊幼儿学校, 招收 3—5 岁具有特殊需要的儿童;

 补充班, 主要为特殊需要儿童特殊教育, 使他们进入正常学校就读。

 由社会团体、 工商企业或私人开办的幼教机构则多种多样, 包括日托中心、 私产幼儿园和游戏学园等等。

 根据 1 999 年的统计, 在英格兰地区, 公立幼儿教育机构吸纳了 59%的 3—4 岁幼儿, 30%进入私立园所(其中一些收取学费)

 , 9%进入各种自愿团体开办的免费幼教机构,由雇主开设的机构只吸纳 2%左右的幼儿。

 我们在英国还考察了曼彻斯特市郊区创立于 1 876年的 St.beder 学院。

 这是一所教会办的私立学校, 招收 4—1 8 岁的学生, 4—1 1 岁为小学部(4 岁和 5 岁两年龄段属于幼儿教育)

 , 1 2—1 8 岁为中学部。

 1 976 年设立幼儿园, 现有 231 名幼儿, 编为 1 1 个班, 每班人数少于 26 个,最小的班 1 5 人。

 幼儿园开设数学、 英文、 科学、 历史、 地理、 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等课, 还有宗教课, 此外还聘请客座教师教授戏剧、 演讲、乐器演奏、 国际象棋、 板球等, 科目比较多。

 英国对私立幼儿园的管理很规范, 学校的董事会是最高决策机构, 有权对学校的所有事务作出决定, 但政府每年都派专管私立学校的督察官来视察。

 St.beder 学院是一所慈善机构办的学校, 不用缴税, 所有盈利除发教职员工的薪水外, 都用于学校的办公和建设。

 五、 重视课程改革, 教育教学有创意 1 、 有效的教与学, 就是师生“共享思维”。

 颁布于 2000 年 9 月的《英国基础阶段教育(3—5)

 课程指南》 , 引领着全英国幼教界进行着“有效的教与学”的研究和探索。

 考察中我们细细地体味“什么是有效的教与学”?

 有效的教与学, “既要有一个有意义的课程, 也要求实践工作者理解并有能力实施该课程的要求”。

 英国幼儿园的园长和教师们都能清晰地了解、 把握本国“课程指南”中为学前儿童定位的在“个性、 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 “交流、 语言和读写”、 “数学发展”、 “认识和理解周围世界”、 “身体发展”、 “创造性发展”六个领域的早期学习目标, 同时在实践中努力地去“精心建构早期课程”。

 在 St.beder 学院幼儿园, 园长指着教室墙上的各类计划告诉我们,

 每个教师都要根据本班孩子的发展水平, 制订活动目标和计划。

 有“秋季的发展目标”、 “一周的计划”、 “活动区的计划”等。

 此外, 教师还要为每个幼儿建立“个人档案”, 记录孩子的成长的过程和发展水平。

 英国“课程指南”中所要求的“有效的教”, 促进教师“通过预先计划好的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活动和经验, 促进幼儿的学习”。

 “有效的学”, 包括“幼儿发起的能够促进学习和使他们能够相互学习的活动”。

 在英国的幼儿园中, 教师们积极创设一个充满刺激和变化的环境, 让每个孩子获得各种可使用的资源, 并按照他们自身的速度, 生成探索性的学习。

 2、 玩中学——游戏与学习融合的最高境界 在英国和瑞典, 我们完整地看了 3 所幼儿园孩子们的半日活动。

 随着与英国同行交流的不断深入, 我们明白了, 尽管在英国的幼教史上, 也曾经历过“幼儿园就是孩子的游戏乐园”与“幼儿园应该是孩子们学习的场所”之争, 但随着英国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 一种新的、 整合的观点越来越被大家所接受, 即不该把游戏与学习等活动机械地、 人为地割裂开来, 应赋予预设的学习以游戏化, 在游戏中则生成、 柔和更多的学习内容。

 因此, 玩中学成了游戏与学习融合的最高境界。

 3、 “自然食品”比“人工合成食品”更有意义 英国和瑞典的幼儿教育, 让我们感受到一种自然之美、 和谐之美。

 在 North Trafford College 附设的幼儿园, “婴儿按摩室”的教师, 拿着一大筐“杂物”(竹球、 林垫、 丝巾、 麻绳、 刷子、 毛巾、 布料、 草编物品等)向我们介绍:

 给孩子们触摸, 游戏的材料, 必须是真实的、 自然的东西,

 决不能是塑料的制品。

 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市郊拜林斯纳小区幼儿园的户外场地上, 我们看到有的孩子在教室墙边用砖头“砌”房子; 有的孩子用吊在大上不一的滑轮上的水桶, 在沙坑里“运沙”; 有的孩子在用废旧轮胎和木条搭建的“独木桥”上行走、 在铺满木屑的“草地”上蹦跳; 还有的孩子成群结队地爬到园后的山坡上嬉戏; 区角里, 玩彩泥的活动结束了, 桌上、 椅子上、 地上及孩子们的脸上都是各样的彩泥。

 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收拾、 整理, 在真实的“任务”情景中, 自然地学习着如何解决问题, 如何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英国的幼儿教育, 使我们感受到, 环境的影响的综合的、 立体的, 人的发展也是整合的、 自然的。

 在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 “人工合成的食品”, 也许有它高效、 速效之作用, 但回归自然, 崇高纯真的呼唤,使“自然食品”更有其原汁原味、 纯美溢香之魅力。

 4、 一个孩子一个主题 英国的“课程指南”中强调“幼儿是以不同的方式, 不同的速度学习的”的,“实践工作者必须理解幼儿以不同的方式学习同一件事情, 以及幼儿以不同的速度在不同的时间取得进步”。

 因此, 英国幼儿教师关注每一个幼儿, 为每一个幼儿设计“课程”。

 North Trafford College 的老师告诉我们, 每个孩子的学习方式、 模式都是独特的, 政府制订的“大纲”仅仅是为教师的工作指引了一个方向, 真正有专业水平的教师, 是能够按照每个孩子的“图式”去设计课程。

 在英国的幼儿园里, 我们随处可见的是教师在幼儿活动的现场, 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记录、 拍照、 录像……在幼儿

 园的教室里, 我们信手拈来的是孩子们的成长档案、 观察记录、 资料照片。

 六、 幼儿教育特色突显 英国和瑞典幼儿教育体现了“三多”、 “三高”、 “三活”的特色。

 “三多”即多元化办学、 多部门合作、 多样性选择。

 “三高”即高规格师资配备、 高标准经费投入、 高水平政府重视。

 “三活”即激活课程改革方式、 激活保教管理机制、 盘活社会教育资源。

 这两个国家幼儿教育的最大特色就是对幼儿个性与能力的培养。

 所有的教育内容都与孩子紧密相连。

 比如要让幼儿学习英文书写, 教师并不是让幼儿反复地书写枯燥的英文字母, 而是让幼儿在画有虚线的一串葡萄上描画实线, 因为英文里有许多字母的书写都要求有画圈的功夫。

 要让幼儿认识木头的特性, 教师就给幼儿提供大小软硬不同的林块, 让幼儿用锤子、 钉子随意敲打, 孩子们在钉钉拆拆、 敲敲打打中, 逐渐获得了有关木头的相关知识。

 再比如教幼儿阅读儿童文学...

推荐访问:瑞典幼儿教育重视自信 瑞典 幼儿教育 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