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素养5篇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素养5篇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素养 25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年第22期 总第477期课程思考一、心理作业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作用分析(一)心理作业是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素养5篇,供大家参考。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素养5篇

篇一: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素养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 年第 22 期  总第 477 期课程思考一、 心理作业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作用分析(一)心理作业是巩固学生心理课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高考学科课程布置作业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巩固所学习的知识点。但是心理课布置作业,不同心理教师可能就有不同的理解。根据《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内容指南》的相关要求,小学每周 8~10 课时,中学每周 6~8课时[1] 。但是实际上,积极落实心理课的学校会给各班级安排每周一节心理课,或者是两周一节心理课,没有积极落实心理课的学校可能采用约课的方式进行,或者根本就没有开课。因此,心理教师要想发挥心理课积极教育的效果,就需要布置心理作业加强和巩固课程效果。(二)心理作业是侧面了解学生内心世界和家庭情况的重要途径我们知道,高中生心理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闭锁性和掩饰性。他们大多不愿意向老师或家长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即使他们与老师或家长交流,也会有所保留和掩饰。那么,如何了解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呢?心理作业提供了一条了解学生内心世界和家庭情况的重要途径。与其他学科课程布置的作业非常不同的一点,就是心理作业没有标准答案,它只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感受来完成就可以。正是因为没有标准答案,所以心理作业非常容易投射出学生的内心世界,也很容易展现出学生家庭的一些情况。这些情况对于我们帮助学生成长具有重要价值。(三)心理作业是评估学生在心理课中表现的重要依据目前,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在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那作为心理教师如何评价学生的心理素质呢?或者说,心理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素质方面的评价呢?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业布置的实践与反思◎ 郭艳彪 (广东省江门培英高级中学,江门 529000)摘要:在分析心理作业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中作用的基础上,按照时间顺序,举例介绍了心理作业的三种类型,并且特别强调了心理作业布置需要注意的几个事项:(1)在观念和行为上要重视心理作业的布置。(2)在形式上要注重根据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的多样化地布置作业。(3)在处理上注意利用心理作业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关键词:心理作业;课程思考;高中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2-0025-03。

 。. .。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 年第 22 期  总第 477 期26课程思考心理作业是一个重要的参考资料,因为心理教师可以从这些心理作业中看到学生的态度,学生也可以根据心理作业的回顾,更好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二、心理作业的主要类型心理作业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时间顺序,可以划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作业;按照作业的主题可以划分为认知类和行动类作业;按照完成作业的人数,可以分为个体完成和小组完成的心理作业。下面我就根据时间顺序的划分,具体来阐述三类作业的目的和主要形式。(一)课前心理作业课前作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需求,或者让学生做好某个主题心理课的资料准备,或者为后续讲授心理课做好铺垫,以便于更好地实现心理课的教育目标。课前心理作业的主要形式包括课前小调查、资料收集等。比如“考试过后话归因”这节心理课我通常都会在考试之后来讲,在讲之前,我会通过心理委员开展课前小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就是问学生这次考得最好的科目是什么?考得好的原因有哪些?同时问学生这次考得差的科目是什么?考得差的原因是什么?在课前整理好学生作业的典型回答,这些作业就可以为正式的心理课服务。具体说来,就是从几个典型的学生作业回答中,告诉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做心理学上说的“归因”,然后从学生的回答中寻找到学生归因的一些角度,比如“自己基础好 / 差”“这次考试的题目太容易 / 太难啦”,然后进一步引出韦纳的归因理论三个维度,指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二)课堂心理作业课堂作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及时完成心理课的教学目标。课堂作业的主要形式包括完成任务单、续写故事、开展辩论等。比如,在一节梦想主题的心理课中,我让学生完成自己的梦想清单,然后让学生对自己的梦想清单逐项进行渴望程度和实现可能性两个角度 0~10 分的评估,从中寻找到当下自己最想实现的梦想。再比如,在另一节能力探索的心理课中,我通过人物案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八个方面的能力,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自己八个方面的能力打分评估,有些学生在某些方面的能力得分高,有些方面得分低,我顺势提问,在能力发展方面,我们究竟应该是扬长还是补短?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辩论,完成辩论作业。(三)课后心理作业课后心理作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在心理课堂上所学到的心理知识和心理技能。课后作业的主要形式有观看心理电影、心理图书、撰写感受和收获、实践练习、采访老师或学长,等等。比如,我在讲解的“情绪管理四部曲”的心理课上,跟学生分享了情绪的几点认识,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情绪有积极情绪(快乐)和消极情绪(愤怒、悲伤和恐惧),这些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它们只是我们内心需要的反映。上完这节课以后,为了让学生更直观而深入地对情绪加以认识,我布置了一项课后作业,就是让学生在课后完整观看《头脑特工队》这部电影,让学生看到主人公乐乐、忧忧、怒怒、厌厌、怕怕都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再比如,我在讲了“笑容的力量”的心理课以后,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就是让他们每天有空的时候对着镜子大笑。练习一个月以后,让学生用相机记录下自己最美的笑容,然后将这些照片收集起来,进行编号,在学期即将结束之前的某节心理课进行评选,让全班同学按编号欣赏这些笑容照片,然后进行民主投票,评选出本学年“班级最美笑容”,颁发荣誉证书,以示鼓励。三、布置心理作业需要注意的特别事项(一)在观念和行为上要重视心理作业的布置观念影响行为效果,如果在观念上非常重视心理作业,那么就会更可能在行动上发挥心理作业的积极作用;反之,如果在观念上忽视心理作业,认为它可有可无,那么就会流于形式。因此,心理教师在观念上要重视心理作业的布置,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更重视心理作业的完成。不仅如此,心理教师还需要把观念上的重视落实体现在行动中,做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准备一本心理作业本,每次的作业都固定写在心理作业本上。每次心理作业都要收上来进行批改。另。

 。. .。

 。

 27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 年第 22 期  总第 477 期课程思考外,每次心理课的前几分钟,我们会念优秀作业的学生名单,并邀请部分学生代表分享他们的作业(当然,这个也要尊重学生,如果作业涉及学生的隐私,学生不愿意分享也不勉强),在学期结束以后,汇总学生所有的心理作业,根据学生完成的数量和质量,评选出本学期的心理活动课积极分子,并颁发荣誉证书。只有做好这些行动细节,学生才更可能重视心理作业的完成。(二)在形式上要注重多样化地布置作业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业的布置,不能为了布置而布置,要紧紧地围绕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目标来设置。作业的布置也需要注意形式多样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让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有意思。那么如何多样化地布置作业呢?一个很重要的方式是,从他人设计的心理作业中得到启发,比如,在黄婷婷[2]的实践研究中,心理作业分为必做和选做两种形式,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提供多种方式完成同一主题的作业,经过一定积累,建立“作业库”。(三)在处理上注意利用心理作业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如前所述,心理作业可以从侧面反映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心理状态。另外,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有部分学生会直接在心理作业本中给老师留言,写下自己需要解决的心理烦恼,希望老师帮忙解答。所以,心理教师需要认真批阅学生的心理作业,特别留意学生提供的这些隐性或显性的求助信息,在课下及时地与学生沟通和提供辅导。当学生在心理作业中被老师看到并受到关注了以后,就很容易与老师建立信任关系,后续的个体辅导工作开展起来也就更容易。参考文献[1]粤教思〔2016〕2号文件,《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指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Z]. [2]黄婷婷. 心理作业设计之“超市作业”实践研究[J]. 新课程导学,2017(1):9. 编辑 / 张  旗  终校 / 卫  虹封面人物档案林雪梅,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朝鲜族人。韩国济州大学心理咨询专业硕士、沙盘游戏高级咨询师,中共党员。吉林省延吉市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学科教研员,延边州心理学科骨干教师,主要负责培训延吉市心理教师的各种业务。带领心理教师研究团队,完成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延吉市朝鲜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并被评为优秀。研究期间有六位心理教师参加全州教学比赛和展示课,取得优异的成绩和好评,多次开展市级心理课教学比赛和说课比赛,提高全市心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素质。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竞赛、展示课、送课下乡等,带动教师们利用各种途径,查阅资料,请教专家,互相听评课,不断进行钻研,开发出了符合当地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地方性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教案集,完成了小学 3 至 6 年级以及中学 7 至 8 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材编写和教案编写。2019 年开始,带领延吉市朝鲜族小学名师工作坊成员研究小学教育中校园心理剧的应用,不断实践和改善应用方法,提高心理课堂效率,让学生从学到走向悟到,使心理教师备课、说课、驾驭心理课的能力和研究能力得到了快速的提升。课题组成员经过不懈的努力,多次获得在全州进行延吉市朝鲜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展示的机会,找到和全州心理老师共同思考和研究的平台,为延边州朝鲜族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2017 年启动了沙盘游戏咨询案例讨论工作坊,已经做了 12 期的工作坊演练,50 多人次的沙盘游戏咨询,保证了本市新任教师也能够进行沙盘游戏咨询,老教师不断提升咨询技能,成为双师型教师,更好地服务本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15 年开始,在担任延吉市心理学科教研员期间,为延吉市及延边州心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咨询能力的提升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促使延边州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前行。。

 。. .。

 。

篇二: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素养

021 年 12 期┆231 教学随笔 核心素养下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康 娟

 摘 要: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科知识的接受过程中,形成社会发展需要和个人发展需要的品格与能力。心理健康学科是高中阶段学科组成的重要课程,是学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的重要基础学科,但在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得到学校真正的重视,而是把精力集中到高考学科的教学中,致使高中学生的心理存在很多潜在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心理健康;问题;对策 高中时期是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思维方式也发生着新的变化,在内心世界里,不仅要承受年龄增长带来的心理压力,而且在备战高考的学习过程中,也要分解来自个人、学校和家庭方面对提高成绩的外在压力,如果在这个时期,学校不能从心理健康方面加以疏导和减压,很容易在学生心理形成阴影,甚至造成高中学生的行为障碍和人格缺陷。高中阶段,由于高考的一些需要,学校很少对学生进行心理减压,疏导的教育,致使心理健康教学成为空白,严重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的安全,本文将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深刻分析,并探究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完善的措施。

 一、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家庭对高中学生心理疏导的缺失 高中学生家庭和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范围,决定了家庭和家长也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和监管者。所以,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庭和家长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目前许多家庭并没有对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起足够重视。高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周围发生的事都有自己的看法,而家长只千方百计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对于学生心理因素并没有刻意去了解,当孩子在学习上出现滑坡时,家长不问明原因,轻则斥责,重则施以家庭暴力。而那些学困生在家里更是不被重视。父母离异对孩子心理的负面影响也得不到家庭的关注。

 社会复杂多样,家长忙于工作,受到外界不良影响的孩子得不到及时发现和制止。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孩子,致使孩子心理脆弱,难以承受学习压力。这些不利因素,对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成长形成潜在的消极影响。

 (二)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忽略 普通高级中学都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教材和教师配备都比较齐全,但心理健康课程非高考课程,决定了他的辅助性命运,心理健康课也成了其他课的机动课,心理学教师也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备用教师,即使学校勉强开设了心理课程,教师也仅仅照本宣科,并没有把心理健康课和学生实际心理需要结合起来,因而心理健康课教学目标不能真正得以实现,学校和教师都没有认识到高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学习效果。

 (三)心理健康课程和心理健康教师的边缘化 由于学校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重视,致使心理健康课程和心理健康教师被忽略,特别在高三年级,由于高考学科的学习任务重,心理健康课程也已经走出了课堂,心理健康教材也被学生须搁置在书架上,心理健康教师也只能在学校做些教辅工作,学校的考核也倾向于高考学科的教师,心理健康教师在评优选先中只能靠边站。

 二、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完善措施 (一)家校合作,促进家长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配合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益补充,家庭和学校之间,只有相互合作,形成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才能促进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和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学校要和家长保持信息沟通,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定期与家长交流学生在家庭的表现,特别是那些在学校表现异常的学生,教师要和家长及时取得联系,以便全面了解学生,针对具体情况研究解决的策略。

 (二)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生仍然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情感的可塑性强,极易受到外界影响,故难以承受高考压力而自暴自弃的例子也不少。教师更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疏导,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善于缓解高考压力,要学会与人交往和倾诉心理。班主任、科任教师要长期沟通,及时发现个别学生的心理状况,然后通过心理学教师采取个别谈话的方式解除学生的心理疑惑,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和健康心理愉快轻松的学习和生活。学校要成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室要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和设备,要面向全校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对有心理健康需求的学生要和家长、班主任交流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除心理障碍,并保持建档和长期跟踪的机制,为他们完成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保驾护航。

 (三)重视心理健康教师,使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正规化,教师队伍专业化 高中虽然配备了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但心理健康教育的正规化、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还有待提高,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身心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高三年级时,要注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的研究,让学生在减轻心理压力的情况下,提高学习效率。加大心理健康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重视心理健康教师的岗位,完善考核制度,使心理健康教师不再因职业而感到卑微。

 核心素养下心理健康课程的培养目标就是要让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学习者,并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强健体质的基础,强化学生抵抗压力和不良行为的心理能力,为学生的学业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 年度立项课题《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路径分析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 GS[2020]GHB1422。

 参考文献:

 [1]张四海.高中班主任如何有效地进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7(34). [2]管相忠.积极心理学背景下的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J].当代教育科学,2014(6).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第一中学)

 。

 。. .。

 。

篇三: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素养

107

 -好家长 / 中学教育研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甘肃省通渭县陇山职业中学/张金果【摘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是现代教育的任务,也是个体完善、发展的基础。积极维护心理健康,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素质 素质教育一、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具备传授知识的能力外,还要懂得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同时教师本身也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不至于相互影响,把不良的情绪“传染”给学生。从而要克服一种错误倾向,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针对学生的,建立一种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观点。二、转变现代教师的教育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统一思想、统一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深刻认识,扎实开展素质教育的宣传工作,使其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改革教育考核评价体系,建立起符合素质教育对各级政府、教育部门、校长、教师、学生的考核体系,打破用升学率评价学校的枷锁,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办学实际,科学地、有效地、实事求是地制定出自己的评价制度,能够在实践中大胆地迈出一条素质教育之路。同时,要对现行的新课程、新教材、教学新大纲进行改革,必须将体现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列入新大纲中,进入高效课堂,减轻学生负担,对升学考试制度改革,实行“创新——探究——合作”教学,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层次,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对学困生和后进生适当增加较实用的知识,帮助其学习一技之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拓宽成才和就业的渠道。三、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协调发展教师首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以为人师表的形象感染学生,教师要热爱学生,把这种爱渗透到教书育人中,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仰其人敬其业”,教师平时要多跟学生交流,关心学生的生活思想,既做良师又做益友,搭起情感的桥梁,沟通彼此的心灵。而教育内容能否被学生接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师生间搭起情感的桥梁,经常保持愉快活泼和谐融洽的气氛,教育的内容在情感的传输带上才能顺利进行。学生能在自主意识的支配下,决定自己的未来,创造自己的生活。正确地认识自我,对自己的优、劣势有自知之明,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而自卑与自满都是没有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极大地妨碍着创造力的发挥。要教育、鼓励他们,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培养自尊心、自信心,帮助他们进行积极的自我教育,促使他们的自我意识协调发展,尤其是要重视自我教育和自我激励的作用。四、学校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要利用学校教育以课堂为主阵地的教育优势,首先通过教师的教书育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从行为习惯上严格要求规范自己,制订短期强化训练的目标和内容,要求他们经常进行自我克服教育,养成、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提高中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介绍一些预防和缓解心理压力的好方法,教会学生自我调节心态和情绪。通过各种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设置教育情境,教师有针对性积极疏导,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教或互教,使教育在潜而默化之中形成。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生活辅导,前途职业指导等并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并开展学生心理咨询,运用心理咨询技术中的“咨询诊断——矫正治疗——反馈养成”三个阶段实施,扫除学生原有的心理障碍。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稳定、意志坚强、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五、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心理教育网络,充分发挥教育作用学校教育是心理教育的主渠道,但家庭社会教育也是重要的途径。学校要密切联系家庭,建立家长学校,指导家长学点教育学和心理学,了解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对学生教育既要鼓励,也要批评,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规律。提高家长的心理素质,创建健康的家庭环境,消除学生与家长的心理隔阂。家长应与子女加强沟通和理解,关心子女的思维和情感,对子女心中的烦恼,家长应和教师配合,给予及时的疏导和消除。家长要与子女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积极参与子女的日常活动,家长的言行举止要让子女体验到家庭的温暖与和谐,要经常到学校了解子女在校表现,配合学校和老师的教育。学校还要多与校外社会部门沟通,割断学生与社会不良因素的联系,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开阔学生认识视野,提高认识水平。社会各部门也要通力协作,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积极配合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六、塑造学生完整、独立的创造性人格塑造创造性人格,首先是指个性诸方面是否得到全面、统一、和谐的发展。这就要求学校教育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而不是单纯知识的传授与智能的发展,要注重在理想、道德、兴趣、情感、意志、人生观等方面的人格培养。其次,要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习惯。教师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发挥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再次,培养创造性人格离不开坚强的毅力和勇敢的进取精神。因此,要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敢于怀疑,敢于冒险以及不屈不挠的毅力,克服胆怯、倦怠、冷漠、从众和满足现状的不良心理,促进学生不断地健全个性,才能真正发挥个人巨大的潜能。总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要以心理健康为基础,是学生发挥潜力的重要保证。

篇四: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素养

9 卷 第 3 期                                  吕梁学院学报 2019 年 6 月Vol. 9 No. 3                                Journal of Lüliang University Jun. 2019·教育教学研究·收稿日期:2019-05-01作者简介:咸世昭(1994 - ),男,山西运城人,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临床与咨询心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双师型素养咸世昭(山西能源学院 思政部,山西 晋中 030600)摘  要: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骨干。

 知识教育、宣传活动、咨询服务和预防干预等四项主要任务要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既要尽好高校教师的义务,也要承担心理咨询师的职责。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应具备政策法规素养、伦理道德素养、学科专业知识素养、职业技能素养和行动研究素养。关键词: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双师型中图分类号: G451.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 -185X(2019)03 -0085 -03    2001 年 3 月,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各高校要“建设一支以少量精干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的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

 2018 年 7 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再次强调:“各高校要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以兼职教师为补充,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要具有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学历和专业资质,要按照师生比不低于 1∶ 4000 配备,每校至少配备 2 名。”从2001 年至今将近20 年时间,很多高校配备了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

 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一方面从事心理学课程教学,另一方面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一般都具有高校教师和心理咨询师的双重身分,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但是,这支队伍要做到“具有相关学历和专业资质”且达到“素质良好”仍有很大的研究和实践空间。

 本文就高校心理健康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政策法规素养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必须知法懂法,依法办事。不仅要了解遵守各项普适性法律法规,更要熟悉掌握与本职工作直接相关的专项法律法规。

 要通晓《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明确高校教师和心理咨询师的权力义务,在法律法规限定的范围内依法从事教学和咨询活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纳入思想政治工作的十大育人体系。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正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推动下逐步发展起来的。

 熟悉掌握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政策是高校心理健康专职教师开展工作的基本依据。

 主要有 2001 年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 2011 年教育部办厅《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2011 年教育部办公厅《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在新时代背景下,应重点学习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2016 年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相关内容,2016 年 22 部委《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2017 年中共教育部党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2018 年中共教育部党组《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还应当了解熟悉全国和地方的行业学会、协会等出台的规范标准。

 比5 8万方数据

 如,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心理治疗规范》,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注册标准(第二版)》。

 另外,还应积极关注发达国家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制订的规范和标准,比如作为美国学校心理学家准入标尺的《NASP 学校心理学家专业标准》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有利于促进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专业化、规范化 [1] 。二、伦理道德素养伦理和道德主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规范,伦理的范畴同时也指向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伦理的概念相结客观、中性,来源于西方科学,道德的概念则主观、褒义,存在于中华文化。

 我国的道德范畴一般包括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有机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首先要遵守教师职业道德。

 2011 年 12 月,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研究制定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高校教师在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等六个方面尽好道德义务。

 我国高校高度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师德师风实行一票否决制。师德出现问题的教师,一经发现都会受到较重的处理。

 从事心理咨询服务则有更详细的伦理道德规范。

 尽管目前刚性不足,但心理咨询从业者应尽力遵守。

 《心理咨询师职业道德准则》从十一个方面分四十九条对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作了规定。《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也针对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工作的理念、责任、标准和权益等分七个方面制定了更为专业的伦理守则。主要内容一是专业关系,二是隐私权与保密性,三是职业责任,四是心理测量与评估,五是教学、培训和督导,六是研究和发表,七是伦理问题处理。三、学科专业知识素养学科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

 我国的学科分为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 13 大门类。

 其中教育学门类下有教育学、心理学和体育学三个一级学科。

 就字面上理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象是心理,目标是健康,方法是教育。

 因此,心理学和教育学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修学科。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应当系统地了解掌握心理学的知识体系和教育学的理论方法。尤其是心理学的二级学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能直接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丰富的知识营养。专业是根据社会分工的需要而设立的学业类别,是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整合相关学科知识而建构的人才培养单元。

 我国高等教育本专科和研究生阶段均设有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其课程体系基本以心理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为主。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应当扎实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晚,发展慢。

 至今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队伍的学科专业结构仍不够合理。

 或心理学出身,或教育学出身,也有的来自医学、管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

 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课程教学体系、宣传活动体系、咨询服务体系、预防干预体系四大体系的要求来看,不少专职教师所学学科专业或过于单一,或不完全对口,或本硕专业不相关,加上高校教育普遍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心理辅导咨询和预防干预的经验。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仍有较大的欠缺。四、职业技能素养作为一种职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既要习得一般高校教师应当具有的专业技能,也要养成心理咨询师应当具备的专业技能。

 教师的职业技能既包括普通教师的技能,比如教案设计、PPT 制作、课堂讲解、师生互动、作业布置等基本技能,更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色技能。

 情境模拟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行为训练法、分组讨论法等都是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好方法。

 学校心理咨询师的主要职业技能则有心理测评技能,共情技能,团体辅导技能,精神分析、认知行为、人本主义等临床咨询技能,来访者心理建档技能等。研究表明,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排序依次为心理素质训练、心理咨询、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自动心理调适、学生活动、心理救助热线或网站、心理危机干预,其中心理素质训练、心理咨询和开设心理课程被认为是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效果较好的三种途径 [2] 。

 但实际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队伍的实际素养,课程教学要优于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又好于心理素质训练。

 主要是因为,只有一部分心理学、教育学专业的教师在学历提升时期,具有扎实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基础,一定程度上也参与了心理学方面的实习实训活动,初步积累了一些教师和心理咨询师的实战能力。

 大多数的教师或是专业不完全对口,或学校条件不具备,没有系统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学习。

 尤其是职业技能的习得和养成,主要是在职期间坚持在实践中锻炼研习,并积6 8万方数据

 极参加高质量的继续教育培训。

 由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仍然处于相对边缘化的位置,专职教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得不到充分激发,其职业技能水准整体上存在较大差距,造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难以达到大学生的期望值。五、行动研究素养行动研究属于应用研究类型,可进一步分为个人具体行动研究、参与式行动研究和政治行动研究 [3] 。

 凯米斯(S. Kemmis)认为,行动研究是指社会或教育实践主体,针对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行动质量而进行的反思研究。

 行动研究源于实践,围绕实践,最终作用于实践。

 行动研究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方法,是高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最佳途径 [4] 。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作为课程教学和心理咨询的行动者,有责任对教学和咨询活动中发现的实际问题开展调查分析,提出对策建议,不断指导改进本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然行动研究肇始于社会学和心理学,当前应用最广泛的则是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

 从中国知网检索可以发现,题名中含有“行动研究”的文献有 6 700多篇,同时含有“行动研究”和“心理”的发文量则不到 60 篇,其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题名含“行动研究”的论文总数屈指可数。

 可能大多数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从事应用研究时并未注意到行动研究的方法,说明普适性极强的行动研究方法还没有引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广泛注意。

 目前来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行动研究素养非常薄弱,需要进一步分析其深层次原因,提出有效的改进对策,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真正把行动研究作为提升自己、改进教学、强化咨询的立足点、作用点和闪光点,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队伍水平不断提高。周向华、孙淑华老师将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素养分为基本素养和专业发展素养两个层面。基本素养由基础文化知识素养、信息素养、仪表素养构成。

 专业发展素养则包括了具有职业要求的人格特质、专业知识素养、专业能力素养和专业情意素养 [5] 。

 本研究从外在遵循和内在修为两个方面,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职业素养区分为政策法规素养、伦理道德素养、学科专业知识素养、职业技能素养和行动研究素养,并从高校教师和心理咨询师的双师型视角分析了各自的主要内涵,进一步不同程度地指出了教师队伍职业素养不足的问题。由于能力和时间所限,只是简要阐述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职业素养内涵,期待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研究和工作有所裨益。参考文献:[1]刘立新,艾静.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化研究[J].北京教育,2013(4).[2] 刘海燕,宁淑芬.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需求的调查与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9).[3] 黄首晶. 行动研究:教育实践者创新的基本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4] 韦铁源. 行动研究:高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最佳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1(9).[5] 周向华,孙淑华. 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师素养构成与发展策略[J]. 职教论坛,2012(19).The Double - professionally - titled Quality of the Full - time Teachers of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XIAN Shi - zhao(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epartment,Shanxi Institute of Energy,Jinzhong Shanxi 030600,China)Abstract:The full - time teachers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re the backbone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colle-ges. The four main tasks of knowledge education,publicity activities,consulting services and preventive interventionrequire that the full - time teachers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colleges should not only fulfill the duties of collegeteachers,but also assume the duties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ors. The full - time teachers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in colleges should have the knowledge of policy and regulations,ethics and morality,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disci-plines,vocational skills and action research.Key words:college teachers;mental health education;double - professionally - titled teachers7 8万方数据

篇五: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素养

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1.心理素质教育目标体系 (1)总目标 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学会做人。

 (2)分目标 在四个学会这一总体目标下,可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各年级的学习特点,分别制定心理素质教育的年级目标。

 初一: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加强学习方法与人际交往的指导; 初二:帮助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发育问题,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初三: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压力源“,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和升学观,进行应试心理的辅导与训练; 2.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体系 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八个方面:

 (1)学习心理教育。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许多心理问题,妨碍他们的学习,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指导。学习心理教育包括:智力健康教育、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教育、考试心理的调适和训练、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教育等。

 (2)健康情感教育。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情感学习是中学生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情感与一般疾病关系密切,更是心理疾病的重要诱因。健康情感教育包括:培养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形成稳定平衡的心境;了解感情活动产生、发展、形成、表达的规律,初步培养健康的高尚情感;学习并掌握“制怒“的方法,培养幽默感等。

 (3)坚强意志教育。意志对学生的成长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意志力薄弱,耐挫力差,缺少明确的行动目标,做事虎头蛇尾、见异思迁等,是当今青少年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重大缺陷。坚强意志教育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创设一定教育情境,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等。

 (4)人际适应教育。人是社会的人,任何人都不可能离开他人和社会孤立地生存与发展。积极有效的交往是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基础和源泉。人际适应教育包括: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愉悦地接纳自己;形成学生的博爱意识与行为;

 教会学生正确地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打扮得体、举止文雅;学习各种社交技能。

 (5)反应适度教育。人的行为反应,无论敏捷与迟缓,都有一个适度的问题。反应适度教育包括:正视现实,正确对待现实;认识挫折的双重性;增强学生的自制力;提供多种情境,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乐观向上,不断进取。

 (6)青春心理教育。中学时期,是学生青春发育的重要时期,性生理现象的产生,性心理的萌发并逐渐趋向成熟,为中学生增添了无数的烦恼与困扰。青春心理教育包括:性心理教育;性道德心理教育;性审美心理教育;性法制教育。

 (7)升学与择业心理教育。升学志愿与职业的选择是学生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社会的现实需要、家长的殷切期望、教师的诸种想法与学生自己总是不能完全“合拍“,因此,升学与择业常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困惑、冲突。升学与择业心理教育包括:升学考试前后的心理教育;升学与职业选择指导;职业心理准备教育。

 (8)健全人格教育。中学生正处于个性陶冶、塑造、形成的重要时期。健全人格教育包括:认识自己的气质类型与性格倾向;培养良好的性格,建立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学会心理的自我调适。

 (三)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基本模式 根据中学心理健康课的特点,结合实际可以试行一种课堂结构,它可以概括为:“引人话题一一创设情景一一展开讨论一一树立样板一一联系自我一一反馈矫正一一总结深化“这样七个环节。我们称它为“七环节教学法“。现将它们之间的关系分述如下:

 引人话题(前提):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利用同学的来信,我们咨询时接触到的同学们关心的话题,或者是我们发现的同学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生活现象。

 创设情景(依据):可以利用小表演,投影,录像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实现。

 展开讨论(基础):通常我们是提出问题,再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树立样板(重点):我们在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们必然希望听到老师关于这些问题的看法:因此,老师在同学们讨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从正面来树立同学们的行为方向。

 联系自我(手段):我们认为,同学们在学习中,如果不将所学内容与自身的实际情况相联系,就不能形成深刻的印象。所以在树立样板后,我们通常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来分析他们自身的情况,形成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正确认识。并将其作为一个最重要的环节。

 反馈矫正(目的):通过学生的讨论,联系自我,学生会暴露出一些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对这些问题作出及时的反应,为他们提有利于其心理调整的反馈信息。

 总结深化(核心):将所学知识进一步地提高,以名言警句的方式将课堂中所涉及的显浅道理从理论上提高,以期从理论的高度去指导实践,最终转变为学生的行为和能力。

 当然,以上七个环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具体实施中也可以作灵活的调整,根据备课情况有所侧重,一切以实效为依据,以提高学生“六个学会“能力为目的。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特点 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一些学校在实践中归纳出三条途径:课堂教学、活动训练、环境陶冶。

 课堂教学途径主要是设置心理教育课及各科教学的渗透;活动训练包括心理活动训练、心理辅导活动、心理咨询活动等;环境陶冶主要通过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发展、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使学生心理得到潜移默化的陶冶。

 心理教育课必须改变以往的学科教学模式,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心理学知识和概念。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成人化、课程化、知识化的模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情绪调节、情绪体验,是心灵的沟通,理念的认同,绝不是干巴巴的说教能奏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学科课程,目标不是单纯掌握心理学知识,而是针对学生实际,通过具体事例,使学生懂得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道理,培养自信、自省、自我认识、自我调节的能力,实现优化心理品质的目的。课堂上应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充分参与,通过情景体验、讨论分析、谈话沟通、行为训练、心理陈述等方式,使不良情绪得到控制,不良心理得到纠正。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在心理咨询室完成的,而是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应该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活动为载体。从改善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改善

 师生、亲子与同学关系、改变对待特殊学生的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与过去课堂和课下偶发事件的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特点理方式等角度人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策略 心理健康教育课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进行的,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些活动的方式看成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方法一定要针对当事人的主要问题,提供他们所能接受的方式,采取最有效的处理策略。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策略包括:

 1.关注。对任何学生都无条件地关注 2.反馈。引导学生自我探索、认识自我 3.阅读。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有关书刊,从而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4.改变认知。通过暗示、说服等方法,促使行为的改变 5.行为训练。通过布置一定的作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 6.角色扮演。在自然、自发的气氛下,演出希望的、害怕的角色行为,促进个人的心理成长 7.示范作用。教师在每一个活动之先首先做示范 8.同伴互助。学生带学生,弥补教师力量的不足 9.家庭会议。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面共同制定计划,帮助解决问题 10.自我管理。让学生学习自我控制、自我指导,以达到自立自助的目的

推荐访问: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素养 素养 心理健康教育 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