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生态修复社会实践3篇

黄河生态修复社会实践3篇黄河生态修复社会实践  收稿日期:2021-04-15 作者简介:张世安(1992—),男,河南开封人,助理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湖库泥沙处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黄河生态修复社会实践3篇,供大家参考。

黄河生态修复社会实践3篇

篇一:黄河生态修复社会实践

收稿日期:2021-04-15  作者简介:张世安(1992—),男,河南开封人,助理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湖库泥沙处理与资源利用  E⁃mail:4228874@ qq.com【水环境与水生态】浅谈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理论和方法张世安 1 ,吴嫡捷 2 ,李昆鹏 1(1.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河南 郑州 450003; 2.河南黄河河务局,河南 郑州 450003)摘  要:黄河流域在保障国家经济发展及生态安全方面已做出巨大贡献,然而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黄河流域生态平衡屡遭破坏,应对其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促进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必要性问题进行了分析概述,依据习近平总书记“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指导思想,从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强化污水处理、加强黄河湿地公园规划建设、加大黄河流域经济结构调整力度 4 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实施办法,以提升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确保黄河流域早日恢复往日生态及和谐发展局面。关键词:水生态;保护与修复;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中图分类号:X22;X-1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 j.issn.1000-1379.2021.S2.037     “十四五”时期,黄河流域经济发展始终围绕高质量发展这根主线,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生态发展理念,基于此,各学者均就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进行了深入研究。

 张云昌 [1] 指出,黄河同长江共同哺育了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在生态环境恶劣程度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应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生物多样性原则,采取“调、控、退、通、改、拆”等综合措施解决水生态污染问题,实现黄河水生态的平衡发展;高永强 [2] 结合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实践工作,对乌梁素海的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他强调,针对该地区生态用水被挤占及水生态系统严重破坏等问题,只能通过启动湿地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加强水环境监督管理及贯彻落实责任追究制等专项措施应用,真正体现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

 在深刻领会十九大报告精神后,结合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实践,列出 4 点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建议,以期有效促进水生态效益的发展与提升。1  黄河流域水生态现状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流域总人口占全国30%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 26%左右,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河。

 黄河流域是一个统一的自然系统,是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依存而实现循环的自然链条,以其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共有性自然演进变化,流域内复杂的动植物区系组成了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

 然而,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本底脆弱,大部分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经过长期发展已成为生态系统负荷“过满状态”,这集中表现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其中,“水少”已成为黄河流域保护和发展的主要瓶颈。整个黄河流域属于护坡沼泽地貌,全域以弯曲和辫状河流为主,冲积河型普遍。

 在全球气候变暖及人为活动的长期影响下,原有水生态环境逐渐失衡,暴露出一系列问题。

 首先,全球气候变暖,积雪与冰川持续消融,黄河径流量逐年减少 [3] ;其次,环境变化造成众多湖群面积锐减,甚至干涸,据统计,近10 a来,黄河平均水位已下降 2 m 以上 [4] ,湿地面积大幅萎缩;最后,在各类湿地环境不断退化及人类不合理活动的影响下,黄河沙漠化与景观破碎化较为严重 [5] 。

 据国家水利部统计,截至 2008 年,黄河源区仅草地退化面积就新增 1/6 以上,陆生生态系统的退化是造成黄河流域水循环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此外,黄河自然生态条件恶劣,水生物多样性也较低。

 潘保柱等 [6] 于 2009—2010 年对黄河源区 7 个河段的底栖动物调查,发现仅有 48 种;张军燕等 [7] 于 2006 年 4—5 月对黄河上游玛曲段 9 个采样点处的浮游植物、土著鱼类调查,仅采集到了 23种浮游植物、24 种土著鱼类;洪欢 [8] 于 2014—2015 年对黄河源区 14 个河段进行 2 次调查,仅采集到 32 种鱼类,其中土著鱼类 24 种、外来鱼类 8 种。

 综上,黄河流域整个生态系统状况堪忧,合理规划整治已迫在眉睫,以重新实现该流域的水生态平衡。2  加大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必要性2.1  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水生态建设发展提出新要求“十四五”时期,中国已全面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及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转变。

 人们对物质需求已基本得到满足,转而追求精神文明层面的文化需求,表现在对清新的空气、优质的水源以及绿色、健康的生活环境期望值越来越高。

 改革开放初期,人们为了能够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以大肆破坏环境为代价,致使生态危机问题日益严重。

 因此,必须要充分认识到生态建设的重要性,要从根本上解决资源浪费和肆意消费问题。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紧紧围绕生态保护、脱贫致富总纲,通过退耕还林、还草,让大地重新穿上绿装,充分发· 3 9 ·第 43 卷 S2                                      人  民  黄  河                                    Vol.43,Sup.2    2021 年 12 月                                      YELLOW  RIVER                                      Dec.,2021   

 挥出生态系统多样化、多功能、多效益的优势作用,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让黄河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与文化需求。2.2  国家重要战略部署为生态平衡发展带来新机遇十九大以来,国家经济建设方针发生了巨大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

 加强“十四五”时期生态经济建设,紧跟“一带一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通过以长江经济带发展为核心,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逐步向外围发展生态宜居区与生态产业基地,最终实现黄河流域大保护与大治理目标 [9] 。

 新时代背景下,要想实现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协从国家重要战略部署,发挥优势,服务大局,让水生态产业发展成为现实。2.3  实现创新是“十四五”时期林草产业现代化的基本体现2021 年 3 月,习近平总书记到福建考察,在深入调查了南平市武夷山国家公园及生态茶园发展情况后,再次重申:“国家要发展,就应该始终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统筹保护和发展,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

 对于水生态发展而言,要发展,也要创新,通过相关机制的创新、思路的创新,寻求转型新的发展之路,使黄河流域发展更健康、更绿色、更生态。应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基本原则,将新时期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作为国家未来一段时期内的主抓发展方向 [10] 。3  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3.1  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鉴于黄河流域地域的特殊性,它处于青藏高原及黄土高原生态屏障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及经济作物主产区,对于该区域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至关重要。

 具体而言,可从以下 6 个方面入手:①上游地区以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为主,严禁开展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一切经济活动;中游地区以水土保持和重点污染源治理为主,严厉打击产能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建设;下游地区以湿地生态系统开发建设为主,在保障原有生态系统平衡基础上,通过水陆统筹、产业开放等途径促进经济发展转型,实现全域水生态平衡发展。

 ②划分生态保护红线,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镇一体化建设中生态理念的融入,对环境质量底线与能源消耗上限进行重新定位,严厉打击触及底线与上限的一切活动。

 ③加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力度,加强黄河流域主次干道及渤海周边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以期实现污水“零排放”标准;严禁在黄河流域两岸 1.5 km 内进行可能引起水源污染的工业产业建设,1.5 km 外也只允许绿色、环保型产业布局,从源头上消除水资源污染问题。

 ④加快经济转型,实现由传统制造业向绿色、低碳、环保产业的转型升级。

 充分挖掘旅游观光、林下经济、农业生态产业的发展潜能。

 ⑤着力构建以水资源保护为主的生态屏障。

 坚持“南护水源、中建绿洲、北治风沙”的生态产业布局,紧抓《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机遇 [11] ,加快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将生态建设作为现代化林草发展的基本原则,切实筑牢以黄土高原生态屏障为中心的生态经济带。

 ⑥建立健全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法律法规制度,有效落实自然资产责任审计与终身追究制。3.2  强化污水处理污水是危害生态系统的罪魁祸首,不论是城市生活污水还是工业污水,都含有大量危害物质,严重威胁到水生态的平衡。因此,进一步加强污水处理及水资源循环利用对于保障生态平衡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

 在污水处理方面,首先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广大民众、企业不要随意排放污水,同时加大检查力度,对违规排放者给予必要的追责;其次,加大污水处理厂建设的投资力度,通过各类型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将污水处理至可直接排放标准或可循环利用标准,降低其对环境的危害;最后,积极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循环使用,提升水资源有效利用率。3.3  加强黄河湿地公园规划建设对于鸟类和水生动物的栖息地,有必要改善和加强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和管理能力。

 根据现场条件,靠水系边缘设计湿地和浅滩,构建湿生生境和鸟类栖息区或生态岛,扩大鸟类和其他生物的栖息地,确保生物多样性 [13] 。

 在一些河滩区建设不同深度的蓄水库,可以起到蓄水和弱化洪水的作用。

 在雨季,蓄水库可储存大量雨水,减小流水对两岸沿线的冲击力;在旱季,蓄水库可释放一定量的水资源,为水生动植物提供生长和繁殖的场所。湿地植被为动物提供了栖息地和食源,因此湿地植被的恢复是生物恢复的重要环节。

 湿地公园的植物选择是湿地植物种类的综合规划 [14] ,多样化的植物群落的形成将帮助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栖息和停留。

 应根据湿地地貌条件,合理规划和种植湿地植物物种,营造一个利于维持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和多功能性的植物种类策略。

 具体地,水岸线植物群落可呈带状分布,由陆地到水域按陆地植物—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顺序逐步过渡。

 沿岸浅水区种植芦苇、香蒲、菖蒲、水葱等挺水植物。

 驳岸滩地主要种植耐水湿、固土护坡的草本及灌木,诸如香根草、莎草、柽柳、黄素馨等。

 外围主要种植乔木及一些吸引鸟类的浆果植物如海棠、山楂等 [15] 。3.4  加大黄河流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首先,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效益联系起来 [16-17] ,完善黄河流域经济体制,始终坚持“生态经济”理念并将其运用于实践建设之中,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找出更多生态经济利益增长点。

 其次,对黄河沿岸产业结构进行不断调整与优化,在充分了解经济新形式基础上制定针对性发展策略,对黄河流域经济生态发展发挥出潜移默化的作用。

 例如,积极开拓生态旅游市场,增加农业之外的附加值。

 随着人们对精神文明欲望值的提升,亲近自然、返璞归真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心愿。

 基于此,相关规划工作者应充分运用好这一资源,通过生态园区的规划建设,提升乡村经济效益。4  结  语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让孕育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黄河· 4 9 ·人 民 黄 河  2021 年增刊 2

 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是当代国家经济建设生态发展的核心目标。

 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经济建设应紧跟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时代发展步伐,在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下积极推进环境工程建设与生态经济建设,应尊重自然规律,把握生态化发展理念,重构黄河两岸产业布局,强化生态经济建设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技术应用,在污水处理、水资源利用、湿地规划设计及流域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上下功夫,以共同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参考文献:[1]  张云昌.浅谈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理论和方法[J].中国水利,2019(23):12-14,22.[2]  高永强.关于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的实践研究[J].环境与发展,2020,32(12):188-189.[3]  郑子彦,吕美霞,马柱国.黄河源区气候水文和植被覆盖变化及面临问题的对策建议[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35(1):61-72.[4]  吴海莲,刘生明.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形势[J].草业与畜牧,2011(7):42-43.[5]  胡光印,董治宝,逯军峰,等.黄河源区 1975—2005 年沙漠化时空演变及其成因分析[J].中国沙漠,2011,31(5):1079-1086.[6]  潘保柱,王兆印,余国安.长江源和黄河源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21(3):369-374.[7]  张军燕,张建军,杨兴中,等.黄河上游玛曲段春季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J].生态学杂志,2009,28(5):983-987.[8]  洪欢.黄河源干流梯级水电开发对河流形态及鱼类多样性的可能影响[D].昆明:云南大学,2016:46-61.[9]  陈克龙,李双成,李迪强,等.长江源区和黄河源区生态系统功能变化的对比研究[J].生态经济,2008,24(11):32-35.[10]  吴海莲,刘生明.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形势[J].草业与畜牧,2011(7):42-43.[11]  关凤峻,刘连和,刘建伟,等.系统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和治理能力建设:《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 年)》专家笔谈[J].自然资源学报,2021,36(2):290-299.[12]  王资峰.中国流域水环境管理体制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10:228-248.[13]  张如霞.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规划设计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9:45-50.[14]  程璐.基于水鸟栖息地营建的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20:12-13.[15]  程娜,刘来胜,徐建新,等.中国水生植物群落构建与优化配置研究进展[J].人民珠江,2019,40(12):90-96.[16]  曲超.生态补偿绩效评价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20:39-46.[17]  黑晓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9:58-64.【责任编辑  栗  铭】■■■■■■■■■■■■■■■■■■■■■■■■■■■■■■■■■■■■■■■■■■■■■■■■■(上接第 92 页)图 3  槽钢支护示意(单位:mm)4  效益分析4.1  经济效益本工程为非经营性工程,不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但是本工程通过新建排水系统解决了城市内涝问题,通过雨污分流解决了污水直排问题,因此本工程的间接经济效益不容忽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污水通过新排水系统进入污水处理厂,经过雨污分流后的污水水量小于未处理前的合流水,同时浓度更高,污水...

篇二:黄河生态修复社会实践

源区生态环境问题及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对策安乐平, 蔡小春, 王宏( 黄河水利委员会天水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 甘肃天水7 4 10 0 0 )摘要黄河源区地理位置特殊, 生态环境脆弱。

 由于超载过牧、 社会经济活动频繁, 导致草原退化、 土地沙化、 径流减少、 湖泊萎缩等生态环境问题, 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 影响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针对该区生态环境现状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保护源区生态环境、 防治水土流失、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修复等重要措施。关键词生态修复; 措施; 黄河源区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卡日扎穷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西南隅。

 黄河源区是指黄河唐乃亥水文站以上约13. 2万k m 2的流域面积, 行政区域涉及青海、 四川、 甘肃三省的6 州18 县。

 该区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 海拔高, 终年寒冷, 地广人稀, 形成了其独特、 原始的自然景观。

 20 世纪8 0 年代以来, 由于人类频繁社会经济活动和干旱等自然灾害, 黄河源区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随着“维持黄河健康生命” 治河新理念的提出, 如何尽快恢复黄河源区已恶化的生态环境, 己成为黄河沿线及黄河流域内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1区域概况黄河源区在气候划分上属于青藏高原亚寒带的那曲果洛半湿润区和羌塘半干旱区, 总的气候特点是寒冷、 干燥、 少雨、 多风、 缺氧、 日温差大, 是典型的内陆高原气候。

 多年平均降雨量19 8 ~7 0 0f ilm , 年蒸发量远较降水量大, 干燥度( 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一般在2以上, 西部最高达30 , 且由东南向西北、 低海拔至高海拔呈递增趋势; 年平均气温一4 ~2℃, 大部分地区低于O 'C ; 太阳辐射总量62 0 0M J/m 2左右, 年日照时数28 0 0 h 左右, 大部分地区大于24 0 0 h 。

 雪灾、大风、 干旱和冰雹等气象灾害发生较为频繁。区内山脉绵亘, 地势西高东低, 平均海拔在4 0 0 0m 左右, 缓坡丘陵、 丘间草滩和湿地为主要地貌, 是典型的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地貌; 北部地区主要以栗钙土、 棕钙土、 灰棕漠土为主, 南部主要是高山草甸土、 高山灌丛草甸土、 高山草原甸土、 高山荒漠草原土。

 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土壤土层薄, 质地粗。

 其特点是土壤尚处于年轻的发育阶段, 微生物活动较少, 化学作用较弱, 土层浅薄,容重较轻, 物理属性较好, 潜在养分较高, 但速效养分不足, 呈缺磷、 少氮、 富钾的状况。2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 1生态环境现状黄河源区内河流、 湿地、 湖泊众多, 其中鄂陵湖和扎陵湖为两个最大的外流淡水湖, 湖水面积分别为6 10 k m 2和550 k m 2。

 源区冰川储量19 1. 9 5亿m 3, 年融水量6. 0 2亿m 3, 加上6. 0 2亿Ill3的地下水补充, 源区年径流量高达232. 4 2亿m 3, 是黄河流域主要的产流区。该区野生植物种类繁多, 植被类型复杂多样, 按其资源类别可分为饲用、 药用、 观赏、 纤维类、油科、 食用、 芳香油、 固沙保土类等, 但其群系内部组成较为单一, 多为单优势结构, 建群种和优势种明显, 伴生种不多。

 同时受高寒干旱气候和生长期短的影响, 这些植被生态十分脆弱, 一旦扰动破坏, 就很难恢复到原植被状态。

 区内大面积湖泊、 湿地为高原野生动物和鸟类、 鱼类及两栖类动物赖以生存的栖息繁衍环境。

 据不完全统计, 区内有脊椎动物215种, 其中鱼类21种、 两栖类6

 种、 爬行类2种、 鸟类126 种、 哺乳类6 0 种, 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30 余种。黄河源区水力、 风力、 冻融和重力侵蚀并存交错, 根据水利部20 0 4 年科研项目“黄河头区土壤侵蚀遥感动态监测分析” 研究成果, 黄河源区水土流失面积约4 . 55万k m 2, 占黄河源区总面积的37 . 6%, 其中水力侵蚀2. 2万k m 2, 风力侵蚀1. 1万k m 2, 冻融侵蚀1. 2万k m 2, 平均土壤侵蚀模数高达29 0 0 t/k m 2. a , 自然水土流失严重。

 近年来由于气温的普遍升高, 使得冰川融化、 雪线上移, 冻融侵蚀面积增加; 草场退化、 土地沙化更加剧了风蚀程度; 生态脆弱的下垫面, 致使重力侵蚀增多,爆发泥石流的危害性加大, 源区径流含沙量呈明显增大趋势。2. 2存在的问题( 1)植被退化, 水土流失加剧。

 在20 世纪中叶以前, 黄河源区仍然是水草丰美的地方, 植被覆盖度大, 长势好, 品种多, 营养丰富, 可食性强。

 进入8 0 年代随着改革开放, 牧区经济迅速发展,只片面追求单一的数量型畜牧业, 过快的牲畜存栏增长和牧区群众对草场养护认识的不足, 使草原严重超载过牧。

 部分地区垦草种粮等不合理资源开发现象, 致使草原植被盖度下降, 草地第一性生产力降低, 草原环境恶化, 形成了“愈牧愈荒, 愈荒愈牧” 的恶性循环。

 据调查, 目前草地鲜草产量为4 0 0 . 5 k g /h m 2, 仅为未退化草地的13. 23%, 平均植被盖度仅为4 5. 4 2%, 且在草群成分中6 0 %~8 0 %为毒杂草, 草场很快出现衰退局面。

 青海省玛多县, 20 世纪8 0 年代因过度放牧成为全省的首富县, 但今天全县8 0 %的草场已退化, 有7 0 0 0 多人成为生态难民。

 据19 9 8 年对黄河源头地区3. 8 万k m 2区域( 主要是玛多地区)的卫片解译和分析, 8 0 ~9 0 年代草原退化速率比7 0 ~8 0年代增加了3倍多, 而土地荒漠化的年均增加速率由7 0 ~8 0 年代初的3. 9 %剧增至8 0 ~9 0 年代的20 %, 并呈逐年增加趋势。

 究其原因, 超载过牧是草原植被退化的主要原因。

 由于过度的放牧, 使有限的草原不堪重负, 得不到休生养息, 除产生水土流失外, 草原开始走向荒漠, 沼泽逐渐沙化。( 2)人类活动频繁, 土地严重沙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黄河源区各种基本建设项目逐渐增多, 这些只注重经济效益, 不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大面积破坏了地表植被, 加上挖药材等对原生植被的滥垦, 使黄河源区大面积的土地出现沙化, 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在曲麻莱县,20 世纪8 0 年代的大场金矿, 开采高峰时有7 万人之多, 由于人们疯狂的开挖开采, 使大面积的植被遭到严重破环, 扰动后松散的表土很快被大风刮走, 加剧了水土流失。

 另外, 采金时留下的副产品严重污染土地, 致使大面积草枯萎, 在黄河流经的果洛洲达日境内, 形成了大面积的“黑土地” 。据统计, 到目前为止, 黄河源区有不同程度的沙漠化土地面积4 2. 34 万k m 2, 其中“黑土滩” 型面积占草场总面积的35%左右。除自然和人为因素外, 鼠害猖獗也是土地沙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初步统计, 区内现有鼠害草地面积36 6 . 8 万h m 2, 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4 6 %。

 鼠害严重的达目县, 平均每公顷草地有高原鼠兔30 0 多只, 洞口4 0 0 0 个以上, 有效洞口1 0 0 0 个以上, 害鼠在活动过程中掘土断根, 破坏植被,洞道交错, 造成大面积的裸地土丘, 加速了土地荒漠化的发展。( 3)水量减少, 水生态严重失衡。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 黄河源区降水量减少, 蒸发量增加, 冻土层变薄, 冰川萎缩, 雪线上升, 冰雪融水对径流的补给减少。

 根据雁石坪水文站19 6 1~19 8 1年实测资料分析, 在温度上升背景下, 春季径流呈上升趋势, 降水量和蒸发量呈下降趋势, 说明随着气温升高, 冰雪融化增加, 春季径流量增大, 年水文过程发生季节移动, 夏季的温度使冰川径流加大。但由于蒸发加剧, 总的径流量减少。

 植被遭到破坏后, 水源涵养功能明显下降, 许多小湖泊消失或成为盐沼地, 湿地变为旱草滩。

 黄河源头的两大“蓄水池” 鄂陵湖和扎陵湖水位与50 ~6 0 年代相比下降了2m 左右。

 水源充沛的黄河源头河段, 19 9 7 年也出现了断流现象, 19 9 8 年曾达到了断流9 8 d的记录。

 径流量的减少直接影响到了黄河干流, 据观测资料分析, 上游青海段19 8 8 ~19 9 6 年9 年问平均径流量比过去的34 年减少了23. 2%, 造成黄河中下游断流时间提前, 持续日数延长。( 4 )生态环境恶化, 生物种群锐减。

 植被退化、 湿地萎缩、 土地荒漠化分布面积的扩大, 导致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恶化, 适宜生活繁衍的区域越来越小。

 加上人们猎捕野生动物和对大黄、 秦艽等珍贵药材等的大肆采掘, 使源区青藏高原特有动植物种群数量锐减, 一些物种甚至濒临灭绝。

 曾37 3

 是鱼类、 鸟类天堂的鄂陵湖和扎陵湖, 一度被当地人当成“摇钱树” , 由于人们对鱼类、 鸟类的乱捞乱捕, 现在再也看不到湛蓝的湖面上跳跃的鱼群了。

 据调查, 青海省境内爱到威胁的生物物种约占总数的15%~20 %, 明显高于世界10 %~15%的平均水平。

 尤其鹰、 狐狸等鼠类天敌的减少,成为草原鼠害成灾的原因之一。黄河源区严重的生态问题, 对当地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并威胁到了黄河的健康。

 据调查, 青海省畜牧业因生态恶化, 每年损失约7 亿元。

 由于源区水量减少, 供给黄河的水量也越来越少, 仅19 8 8 ~19 9 6 年9 年问年, 共计少来水227 亿in 3, 直接引发了黄河中下游来水量减少和断流现象。3生态修复措施3. 1加强水保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 电视、 报刊等媒体, 并结合世界环境目和当地举行的大型交流会等大力宣传《水土保持法》 , 在城镇周围、 主要交通要道和生态自我修复试点区设立水土保持宣传牌( 碑), 潜移默化的提高人们对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

 这样不但使建设单位迸一步认识到防治水土流失、 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而且进一步增强全民的水保意识和法制观念。3. 2制订生态修复规划以全国4 个大生态修复类型区为依据, 结合黄河源区特点, 制订切实可行的生态修复规划, 明确修复时限、 修复面积、 修复方式、 保障措施等。

 并结合已有资料和实地调查, 进行封育保护设计,确定封育类型( 乔灌、 灌草)、 封育方式( 全封、 半封、 轮封)、 封育时限、 封育措施( 围栏、 设置标志、 人工巡视)等, 确保封育保护措施顺利实施。3. 3实施围栏封禁实践证明, 实施围栏封禁进行生态自然修复, 投资少, 见效快, 是一项在短时期内治理水土流失和生态恢复的有效途径。

 围栏封育2年后草地自然更新效果显著, 不但植被群落没有变化, 而且优势种恢复较快, 从而使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及系统生态功能得到全面恢复。

 据测定, 围栏后比围栏前每公倾增产干草6 0 4 . 5k g , 增幅达25%~30 %。

 围栏封育是草地生态保护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 也是畜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普通采用的措施之一。

 因此, 在草场退化较为严重的地方,拉铁丝网、 竖立显明标志牌进行围栏封禁, 使植被在短时期内得以恢复, 从而达到促进草地生态系统平衡, 提高生产能力, 改善生态环境的目标。3. 4 实行轮封轮牧制度黄河源区为藏族、 羌族等少数民族集居地, 该区畜牧业发达, 牧业收入是他们主要经济来源。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定居生活方式逐渐替代了他们游牧的生活习惯, 致使其周边区域草场衰退,生态环境恶化。

 因此, 根据源区的特点, 因地制宜, 进行统一规划, 划定范围, 明确责任, 实行轮封轮牧, 轮封时限一般采用1~3年, 使退化草场得到休生养息, 逐步恢复。3. 5加强监督管护按照《水土保持法》 的相关规定, 制订适宜源区特征、 操作性较强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系列规章制度及乡规民约, 全面实施封育禁牧。

 根据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形势发展需要和生态建设实际情况,在原有预防监督机构体系的基础上, 在区域内组建一支懂法律、 懂技术、 善管理、 严执法的高素质监督管理队伍, 自上而下, 建立市、 县( 区)、 乡、 村四级监督管护网络, 实行分级管护, 定期巡察,增强监督管护效力。

 并运用法律、 行政和经济手段, 加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督工作。

 对破坏水土保持措施等违犯水土保持法的单位和个人, 依法进行查处。

 动员全社会积和政府各部门重视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避免出现“边封禁, 边放牧, 边管护, 边破坏” 的现象。3. 6加强鼠害防治曾在2 0 世纪7 0 年代, 在黄河源区采取化学药品进行了大面积灭鼠工作, 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将老鹰等鼠类的天敌灭掉了, 由于破坏了原来的生物链, 老鼠迅速繁殖, 鼠害日益严重。

 目前, 鼠害防治已进入生物防治阶段, 以燕麦籽或青稞为饮料, 肉毒梭菌毒素为灭鼠制剂, 在洞口投饵灭治鼠、 兔、 鼢鼠效果显著。

 另外, 在鼠害发生区人工设立鹰架、 鹰墩招引天敌栖息、 捕食,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措施。3. 7 加强监测工作根据需要在源区建立健全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网络, 摸清水力、 风力、 冻融、 重力侵蚀区的不同水二}二流失状况。

 在利用遥感等先进科技手段开展人为水土流失普查的基础上, 加强实地调查工作,对人为水土流失的形式、 规模、 原因、 危害分门别类, 建档立卡。

 从而对辖区内社会经济、 林草植被、 矿产资源、 水土流失状况等条件进行综合评价, 以县为单位划分出水土保持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治理区、 重点监督区。4 结语由于人类不注意保护环境的社会经济活动频繁, 导致了黄河源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已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当地农、 牧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和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源区所占面积虽然不大, 但对黄河流域而言所处位置相当重要, 水源一旦受到污染, 环境恶化, 将会导致整个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的失衡, 因此, 将保护和治理该区的生态环境, 应列入黄河流域治理与开发中作为重要问题进行探索, 提出适宜的措施, 尤其要高度重视草场退化、 土地沙化、 湖泊萎缩等问题, 促使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维持黄河的健康生命。参考文献[ 1]周月 鲁. 对黄河源区生态问题的几点思考. 黄河报, 20 0 4[ 2]焦居仁. 生态修复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水土保持, 20 0 3, ( 1)[ 3]焦居仁. 生态修复的要点与思考. 中国水土保持, 20 0 3, ( 2)[ 4]李国英. 大力推进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中国水土保持, 20 0 2, ( 5)[ 5]焦居仁. 开展生态修复的启示与建议. 中国水土保持, 20 0 3, ( 3)

 ...

篇三:黄河生态修复社会实践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四 篇

 【篇一】

 9 月 18 日上午,习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始终在同黄河水旱灾害作斗争。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治理开发黄河极为重视,黄河治理保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加强黄河治理保护,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我们要做到以下几个坚持:

 一是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

 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二是要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干大事的优越性,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尊重规律,更加注重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抓紧开展顶层设计,加强重大问题研究,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迈出新的更大步伐 三是要坚持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

 四是要坚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非一日之功。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共同抓好

 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齐心协力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篇二】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黄河从青海源头,向东流经四川、甘肃、宁夏、丙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 流域面积 75.24 万平方千米。

 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黄河流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黄河流域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在世界各地大都还处在蒙味状态的时候,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就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斩荆棘、辟蒿萊,劳动生息,创造了灿烂夺目的古代文化。

 历史上,黄河决口 1590 次,改道 26 次,泥沙淤积,洪灾不断,伤痕累累的母亲河需要子孙的关注,由于黄土高原的面积太大,要解决水土流失问题,最为实际也最为关键就是种草植树来改善环境。

 1952 年 1 月,毛主席第一次出京考察的地方就是黄河,他不无忧虑地问:“黄河涨上天怎么办。”他敬畏黄河,审慎思考着黄河的开发和治理,他没有留下“根治”之类的豪

 言壮语,在视察期间只是殷殷嘱咐有关同志:“你们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9 月 18 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座谈会前,习近平在 17 日下午在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沿黄河岸边步行察看周边环境,了解到沿黄地区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堤防建设和防洪形势等情况。他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科学发展,绿色发展,以水为定,量水而行。

 习近平指出“黄河清,天下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和同黄河灾害作斗争。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对黄河问题高度重视,沿岸军民对黄河进行了大规模治理,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水沙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建成,实现了“人进沙退”的治沙奇迹,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习近平强调治理黄河重在保护,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各项工作,加强协调管理,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习主席指出推动黄河流域发展要有耐心和定力,要图谋长远,才能治理好黄河,才能让黄河造福人民。黄河清,天下宁。

 【篇三】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 18 日上午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一曲震撼人心的《黄河大合唱》把我们带到了黄河边上,看那奔腾的河水。似乎,此刻我们能够透过黄河的水去见证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黄河塑造起的是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在气势磅礴的歌声里,我们的内心备受振奋,我们感受到的是民族的最强音。保护黄河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唱响黄河,保护黄河就是保护我们的国家精神,而保护黄河,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宣传者、践行者和监督者。

 当好保护黄河的宣传者。曾几何时,黄河由于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水害严重,“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给沿岸百姓带来深重灾难。新时代,黄河是我们重要的生态屏障、经济发展地带,保护黄河我们一刻也不能松懈,这就需要在

 黄河的保护上当好“防护员”,积极宣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黄河的保护中来。

 当好保护黄河的践行者。黄河,素有“铜头铁尾豆腐腰”之说。显然,“腰”是黄河治理的难点,要解决好这个难题,就需要深入到黄河的“腰”去具体了解情况,摸清问题,针对问题精准施策,这一场与大自然斗争的黄河保卫战,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参与其中,以实际的行动去打造更好的生态环境,营造好生态,自然能够让黄河的环境也得到改善。

 当好保护黄河的监督者。在黄河的保护过程中,要对那些人为破坏者坚决地说不,更应该看到黄河流域的水土环境并非与我们无关,相反,与我们是息息相关的,这就需要在保护黄河的过程中,能够通过监督,让那些破坏黄河生态环境的人受到该有的惩罚,才能够震慑更多的人,起到警示作用,让大家都能够自觉地保护黄河。

 保护黄河,守护我们的母亲河,我们都是参与者,保护黄河就是保护我们的“母亲”,保护我们的精神财富,因此,我们当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担当起我们的历史使命,为“黄河大合唱”聚力。

 【篇四】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共同抓好

 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治理和保护好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是每个中华儿女使命。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 9 个省(自治区);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而河流中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因此,治理黄河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民治黄治沙,使得黄河70 年岁岁安澜。近几年来,治理黄河的重点在生态环境恢复上,对于身处黄河岸畔、壶口瀑布旁的我们,有深刻体会。

 一是贯彻落实河长巡河制度。推动市、县、镇、村四级河长巡河制度常态化。并通过技术创新,利用人工监测与无人机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摸清黄河流域内的各种污染问题,强化河流污染排查整治。

 二是修建完善城镇排污管网。在各级地区建设先进污水处理厂,更新或新建地下排污网络。使各地尽快实现污水应收尽收,重复利用。并加快研究关于雨污分流的方式方法,全力提升污水处理效率,使得水资源可以无限循环利用。

 三是增强提升群众环保意识。一方面通过加强宣传力度,在电视、广播、网络及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持续加大对保护环境和保护水源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普遍认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另一方面在学校课程中增加保护环境与保护水源的课程,让孩子从小就养成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同时,各级政府及各大企业可以积极开展各种活动,让广大群众参与进来,尽快形成全社会共治共享的生态环境保护格局。

推荐访问:黄河生态修复社会实践 黄河 社会实践 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