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的核心9篇

工匠精神的核心9篇工匠精神的核心 弘扬工匠精神心得5篇 弘扬工匠精神心得一 所谓“工匠精神”其核心是: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匠精神的核心9篇,供大家参考。

工匠精神的核心9篇

篇一:工匠精神的核心

工匠精神心得 5 篇

  弘扬工匠精神心得一

  所谓“工匠精神”其核心是: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在众多的日本企业中,“工匠精神”在企业领导人与员工之间形成了一种文化与思想上的共同价值观,并由此培育出企业的内生动力。

  在获得奥斯卡日本影片《入殓师》里。一个大提琴师下岗失业到葬仪馆当一名葬仪师,通过他出神入化的化妆技艺,一具具遗体被打扮装饰得就像活着睡着了一样。他也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好评。这名葬仪师的成功感言是:当你做某件事的时候,你就要跟它建立起一种难割难舍的情结,不要拒绝它,要把它看成是一个有生命、有灵气的生命体,要用心跟它进行交流。

  “工匠”是技艺精湛的人,在欧洲,德国的学徒传统培养了秀的工匠、瑞士的名表都是工匠一个零件一个零件打磨而成的。工匠精神,就是追求极致的精神,并且专业、专注。

  在这个“商人精神”横行的年代。员工和企业都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比如一些以山寨产品为主的企业,在外部环境好的时候,企业可以生存,一但外部环境变的恶劣,企业很容易马上倒闭。

  企业的核心因素是人,而脱离了这种困境的途径是培养企业的“工匠精神”。工匠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他们在享受产品在手里升华的过程。其他企业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出新品—圈钱”。而打造“工匠精神”的企业却在从另一方面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看着自己的产品在不断改进、

 不断完善,最终以一种符合自己严格要求的形式存在。

  工匠用的工作获得金钱,但工匠不为钱工作。一个人所做的工作是他人生态度的表现,一生的职业就是他志向的表示、理想的所在。

  工匠精神并不是舶来品,《庄子》中就有记载了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

  厨师给梁惠王宰牛。他的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依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和音律的。

 厨师回答说,他凭精神和牛的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依照牛体本来的构建。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十九年了,他的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锋利。

  厨师还说:每当碰到筋骨交错很难下刀的地方,他就小心翼翼地提高注意力,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霍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

  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做任何事要做到心到、神到、就能达到登峰造极、出神入化的境界。看看瑞士名表,将一项技术发挥到极致,品质造就了品牌。

  工匠精神不是口号,它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心中。长久以来,正是由于我们员工缺乏对精品的坚持、追求和积累,才让个人成长之路崎岖坎坷,组织发展之途充满刑荆。这种缺乏也让持久创新变得异常艰难,更让基业常青成为凤毛麟角,所以,在资源日渐匮乏的后成长时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

  弘扬工匠精神心得二

  求知心,是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永远保持新鲜,热情的心态,所有的一切

 都是刚刚触及的,用一颗谦卑的心去发现和洞察事物,每天进步一点点。

  记得自己刚刚进入机车检修中心的时候,对一切都是新鲜的,所以学习的比较快,但是现在的熟知和自满使得自己停步不前,每天只是在按部就班的完成任务,没有去想过程,也没有去想方法。

  平常心,是难能可贵的,遇事抱吃亏的态度,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也体现到这一点,不去因为某一件成功或者失败的事而使自己的心态忽高忽低,或者是嫉妒,或者是自傲,心性的控制比较难,如果保持不平衡,会使自己变的贪婪,变的虚伪,以及自私,或者自卑。

  自信心,不仅仅是对你自己的信任,更是对工作和学习的本身的信任。拥有自信,就会使得自己的工作更加充满激情,更加出色的享受工作的过程以及结果。

  最后是品质心,也是最重要的一颗心,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以它为中心,拥有好的品质,才能拥有更好的明天,就像书里提到的施华洛世奇,德胜洋楼,爱马仕等等无一不是在诉说着品质的重要性。

  还有所提到的寿命超过 200 年的企业,为什么没有中国,这是我深感痛心的地方,中国的文化历史是悠久的,积累的知识和智慧也是无尚的,但是我们的国家竟然没有一个悠久的企业。

  虽然我没有去过国外,但是我可以在在网络上了解国外,在国外没有“假”这个字眼,但是在中国,“假”无处不在,有_假烟,假酒,假奶等等,这就是没有把品质列为首位,或许一开始是在首位,然而随着时间和位臵而变成了二位,三位……。书上没有一一提到他们的企业之所以长久的原因,但是如果这些企业没有渗透着品质,它们也就不会存活这么长时间。

  要做一个价值型员工,其次是正念,与心相秉相乘,又有所不同,体现在思维上,凭着某些念想和使命而最终活下来。可知,正念也在起着功不可没的作用。

 工作是一种修行,是一种信仰,就像京瓷创始人滔盛和夫先生的“六项精进”一样,在工作中坚持不懈的努力,不去抱怨工作中的不平事,任何事都要改变自己的思想,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你就会集中 12 分精神全身心的投入,抛弃杂念,弃焦去躁,而不是只想着挣钱而挣钱,慢慢地使自己的身心疲惫,最终也没有所收获。工作是磨练自己,提升自己,完善自己的桥梁。

  因为不是每一个人生下来都是老板的,通过对工作的投入及精进,才能实现自我梦想和提现自我价值,当然这其中还要实现自我反省,不能一味地去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不管对与错,不去分析和总结;又或者过度的打击自己,一蹶不振,这叫愚念,所以自我反省和总结显得至关重要。它使得我们在工作中不被感性所困扰,激励自我,完成成长自我的过程。

  人类的潜力远远超出人类对潜能的一切联想,永远追求更完美是是每个工匠都具备的品质,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开发自己的能量,挖掘潜能。同时,也要懂得借助其他方面的能量,不同的专业知识,他人的信息以及社会的其他正能量。更因为,社会是由人做成的,人的行为离不开社会,离不开每个人。

  这就有了人际交往以及人际关系。处理人际关系是我们工作中,生活中不不可少的一部分。现在听到对待关系上我们提到的最多的一个词“利用”。这是我们心中的魔性战胜了爱,慢慢地把人向恶性考虑。如果我们做到你心我心,将心比心,遇事抱吃亏态度,让爱深入内心,带着爱去跟人交际,就不会有利用,就不会有报复等等。

  这就需要我们做好有效的沟通,沟通是我们之间的思想和信息的转换,有效的沟通,可以消除误会,增进了解,融洽关系,所以要成为一个有价值型员工要做到:有问题,不抱怨,去沟通!同事之间要做到开诚布公,直接沟通,不饶弯子。良好的沟通指的是一种双向沟通过程,前提是用心沟通。

 要做一个价值型员工,最后还要热爱。一个人对他所选择的工作,爱之至深,干之极致。

  弘扬工匠精神心得三

  在追求短平快的今天,我们更要拥有(工匠精神),拥有它,相信未来,我们将会走得更平坦。

  工匠精神,是对于完美的不懈追求。有多少人体验过,因为一个铁蹄,一个渺小的标点符号,一根小小的签字笔,就不幸因此亡国,就仔细思考了一天,连至交好友的到来也丝毫不觉,就去调查,一个个的数据小心排列,计算每个礼拜最多可能用多少根。在许多人们的眼中,工匠精神,更像是一种吹毛求眦,但事实上,正是这种精神,造就了多少人的伟业,影响了多少人,如瑞典的手表,德国的制造业,日本的丰田汽车。也许有人会对此不懈一顾,念叨着所谓的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却不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是的,正是因为小节的一点点的,如沙般的聚集,才造就了平地而起的万丈高楼。细节,是工匠精神的四肢。

  如果说细节,是工匠精神的四肢,那么,创新,就是工匠精神的心脏。

  工匠精神,是对于创新的不断努力。多少人体验过,为了一个知识,一个问题,一次小小的知识上的突破,就拼尽全力,只为明白,就注足思考,草稿遍桌,就欣喜若狂,哈哈大笑。在许多人的眼中,工匠精神,更像是一种学者的怪癖。但事实上,正是这种精神,影响了多少人的世界,造就了多少人的伟业,如爱因斯坦,爱迪生。是的,创新,是工匠精神的灵魂。

  工匠精神,它如同辰星,高悬无垠,影响的人,数不胜数。所以,我们更应该去继承,去弘扬。

  工匠精神,其实就是由细节和创新糅合的产物,它活在我们的心中。有人倡导去国外,学习他们的管理方法,凭此来继承工匠精神。但其实,这种行为是错

 误的。

  工匠精神更像是一种对于职业本身的要求,是一种追求完美,追求创新的责任感,它活在每一个人的心里。要学习的不是国外的管理方法也不是什么神秘的知识,它就在人们的心中,我们要做的是叩问自己,是否可以时时刻刻的保持这种不断追求完美,追求创新的精神,凭此去完成每一件事,并且热爱它,是的,工匠精神不是管理方法,不是一种工具,不是一种神秘的知识。它是一种心态,一种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态度,它是工匠精神的灵魂。

  细节是工匠精神的四肢,创新是工匠精神的心脏,而态度则是工匠精神的灵魂。是的,态度,将引领细节,创新。去做每一件事

  师说由云: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让我们从小事作起,从细小的每一件事情开始,一点点的积淀。

  将来回首时,看到的将是彩虹。

  弘扬工匠精神心得四

  很多人都想得很简单:工作就是为了养家活口,图生存。当然这是基础的,但如果一味变成为“为了赚钱而工作”就无法体会工作的乐趣和成功喜悦,无法获得更多的提升,成为一个“上班奴”。俗话说的好:立志要如山、行道要如水,让赚钱的目标与自己的长远目标结合起来,有梦想才会有动力,也不至于虚度光阴。在工作过程中还要解决好“心”的问题。高尔基曾说,“工作是快乐时,人生便是幸福;工作是义务时,人生便是苦役”。在工作中我们会碰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情,有时候我们会受到挫折,让我们体会“进退”的深意,有时候有贵人相助,助我们锦上添花,这些都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要从容去面对。

  工匠之道就是把理想变成价值的思维法则,成败在一念之间,从改变念头开始。五大正念中首要为先做人,后做事,用小约翰拼图的故事,一语双关:“人

 对了,世界就对了”。岁月悠悠,人要实实在在地做成几件事情并不容易,堂堂正正做好一个人更不容易,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要善于把“会做人”和“能做事”有机的统一起来。

  时下,社会上一些人对工匠嗤之以鼻,认为工匠是傻子。他们觉得把工作做完就行了,精益求精做什么?干嘛非要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干嘛非要把密封精度控制在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也有一些人虽然敬佩工匠,但理念信念淡化,不愿付出劳动;但更有一部分人,凭着内心的信仰与追求,身体力行学习大国工匠,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创造更大价值。就像央视新闻推出的《大国工匠》系列,讲述不同岗位劳动者用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这群不平凡劳动者的成功之路,不是进大学、拿耀眼文凭,而是默默坚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这是一种值得社会尊重的职业精神,也是当今社会最稀缺的品质。

  弘扬工匠精神心得五

  上下五千年,中国曾引领着一个时代的制造行业发展,精密探测的地震仪,深埋千年依旧锋利的古剑,无不彰显着当时顶尖的工业技术。然而反观现代,沿海城市的大型乃至超大型代加工厂比比皆是,均是以增加熟练度或扩充人力来提高产能,却无丝毫创新之法。中国工业已然被称为“世界加工厂”,长此以往,中国工业将无以为继。

  近日,德国政府提出的工业 4.0 理念风暴席卷全球,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工业发展战略让国人悚然惊醒。德国制造业是世界上竞争力的制造业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德国在已有顶尖工业水平上的持续创新力以及德国人专注严谨的工作态度。工作熟练无失误,仅以为“工”,而未成“匠”;由表及里,精益求精乃为“工匠”。

 中联重科作为全球工程机械先驱企业,不断有新型产品的技术参数突破世界纪录,每年的专利发明质量和数量也都远远走在其他企业前面,创新研发力度不可谓不强。但作为基层员工,如何在管理岗位上实现自己的“工匠价值”,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必须思考的问题。

  先成为一个优秀杰出的“工”。每个岗位所在都是公司整体运行中重要的一环,要保证自己在岗位上的工作无差错无拖延,需要耐心、细心和决心。耐心完成自己分内的事情,多坚持,多努力,对待工作和同事不骄不躁,始终如一;细心了解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多发问,多求知,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底;决心克服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多取经,多探索,勇敢尝试,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后成为一个自我升华能力的“匠”。如何才能在人力有限的条件下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如何才能在本职工作完成后额外完成力所能及的细节使工作流程更顺利?如何才能针对自身岗位的优劣现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只有深层次的思考延伸才能让个人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与工作相辅相成,真正实现从“工”到“匠”的价值升华。

 、

  弘扬工匠精神心得 5 篇

篇二:工匠精神的核心

dquo;工匠精神”是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职业品质的重要体现,也代表着劳动工作者的职业精神、职业操守、行为表现和价值取向。在中国现代化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时期,“工匠精神”对于各个行业的产业建设优化而言都十分重要,是推动我国制造产业发展、使我国进一步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的关键因素。基于“工匠精神”理念来组织、建设劳动者职业素质培训体系,符合目前我国产业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也是优秀劳动者提高职业素养和个人能力的重要环节;并且只有根据职业素质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和劳动者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进行培训体系建设,才更有利于职业素质培训工作的优化与完善,进而有利于培育出具有优秀工匠精神的优秀劳动者。笔者将结合《劳动教育与素质养成》一书,深入分析“工匠精神”视域下劳动者职业素质培训的相关问题,并为劳动者职业素质培训体系建设提供部分参考性建议,以助力我国劳动者职业素养全方位提升,推动国家产业经济实现全面提高。金正连主编的《劳动教育与素质养成》是重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团队的重要研究成果,同时被选为 21 世纪职业院校人文素质与职业素养系列教材,于 2020 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从内容性质进行区分,该书主要包括理论概述和实践操作两大部分,其中理论部分重点概述了劳动素养、劳动素养教育目标、劳动教育主要内容、劳动教育途径等;实践部分则阐述了生活劳动实践、生产劳动实践以及服务性劳动实践的具体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和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对职业素质培训的重要意义“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执着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理念,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强化制造行业发展的核心理念。将“工匠精神”融入劳动者的职业素质培训体系建设中,首先非常符合当今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工匠精神”与职业素质培训的有效融合是迎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必然结果。其次,从社会实际情况来看,在劳动者职业素质培训体系内开展“工匠精神”培养,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理想和职业精神,同时满足现代企业对劳动人才的具体需求。最后,劳动者作为推动社会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其职业技能发展和个人价值实现极为关键;通过职业素质培训强化“工匠精神”,可以使劳动者对职业的创造性和发展性产生更加深入的认识,从而能够运用积极热情、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促进个人发展、提高自我价值。当前劳动者职业素质培训存在的相关问题一是培训内容不够全面、具体。目前大多数职业素质培训都较为片面,过度重视专业技能和科学文化方面的素质培养,严重忽略了心理健康素质、道德审美素质等对劳动者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二是培训方式较为固化、刻板。职业素质培训通常以理论概念讲授为主,没有灵活运用其他培训方式。三是评价方式过于单一、片面。职业素质评价是考察劳动者职业素质培训成效的主要依据,也是优化和建设劳动者职业素质培训体系的关键参考要素。在我国传统的培训考核体系中通常采取分数制作为最终性评价方式,而这种评价方式对于劳动者的职业素质要求较为单一,容易导致评价结果出现偏差,难以对劳动者职业素质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劳动者职业素质培训体系建设的发展策略一方面推动劳动者职业素质培训体系改革,结合职业素质的各项要求进一步完善职业素质培训内容,以劳动者职业素质综合培育为切入点,在加强专业素质培训的基础上融入“工匠精神”理念,促使劳动者的职业意识、道德品质、思想价值等都能够得到全方位发展。与此同时,劳动者职业素质培训体系还应该创新多元化培训方式,运用高新科技开展现代化职业素质培训,在增强劳动者关注度和积极性的同时可以让他们切实理解职业素质和“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充分结合“工匠精神”对劳动者职业素质培训的评价方式进行优化,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劳动者职业素质进行全方位考核,通过对劳动者职业技能、专业素质、道德品质等多项素质要求进行细化、量化评估,才能够全面了解劳动者职业素质的具体情况和发展需求,从而有助于劳动者职业素质培训体系建设的进一步加强。(郝慧娟,新乡学院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评《劳动教育与素质养成》“工匠精神”视域下劳动者职业素质培训体系建设研究书名:《劳动教育与素质养成》作者:金正连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ISBN:978-7-300-28482-8出版时间:2020年 9月定价:39.8元

篇三:工匠精神的核心

弘扬企业工匠精神演讲稿 3 篇

  “工匠精神”的核心就是:当你做某件事的时候,你要跟它建立起一种难割难舍的情结,不要拒绝它,把它看成是一个有生命、有灵气的生命体,要用心跟它进行交流,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追求品质上的完美。

 以下是由聘才网小编为大伙整理的关于工匠精神的演讲稿,欢迎阅读参考。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

 工匠精神(Craftsman’s spirit)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 99%提高到 9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

 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曾一度有人用“不问政治,业务挂帅,”等语言来诬陷具有工匠精神的人们。“工匠精神”成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新词,让人耳目一新,备受社会关注。

 1、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把 99%提高到 99.99%。

  、严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必须确保每个部件的质量,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不达要求绝不轻易交货。

 、耐心,专注,坚持。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因为真正的工匠在专业领域上绝对不会停止追求进步,无论是使用的材料、设计还是生产流程,都在不断完善。

  、专业,敬业。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

  、工匠精神对人的素质提出高要求,专注、执着、坚守、耐心、淡然、精细等品质,正是东方色彩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不仅适用于企业,也适用于各行各业,工匠精神落在个人层面,就是认真、敬业、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精神。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工匠精神应成青年气质“工匠精神”能在社会层面激起如此大的反响,不足为奇。一言以蔽之,躁动的心需要沉潜。风来了,猪都能上天,但要长久飞天,还得能御风而行,而这御风的本事,就得靠“工匠精神”了。

 对于什么是“工匠精神”,千人有千解,但有两个核心元素不可或缺:精雕细刻、精益求精。放眼当下,真正创造时代传奇的企业家,身上也都有鲜明的“工匠精神”烙印。

 日本以精细化工业闻名于世,追踪溯源,正是他们匠人文化的底子,正如日本大企业家稻盛和夫所言:“企业家要像匠人那样,手拿放大镜仔细观察产品,用耳朵静听产品的”哭泣声”。”互联网时代,注重用户体验、提高用户黏

 合度仍是企业的核心工作,要让用户以拥有自己的产品为傲,靠的正是与众不同的那点沉潜功夫,或者说,“工匠精神”。

 以“工匠精神”的角度来审视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道理也便明了了。比如,同样从事一份工作,为什么有的人原地踏步,而有的人却得心应手,风生水起?所不同的,也许就是对工作的认知和对待工作的态度。显然,对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来说,工作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自有诗和远方。古人有句话叫“技近乎道”:技艺层面的不懈雕琢和追求,乃是为了寻求与最高的“道”相亲,正是在这样的逻辑下,产生了数不胜数的古代名匠。同样,对所从事的事业充满热爱乃至敬畏,就会把平凡的工作当作一种修行,不经意间便可能累计出极致的作品乃至非凡的成就。

 如果说“互联网+”提醒我们“梦想还是要有的”,那么“工匠精神”就算是一种温和的劝勉,让我们在高喊“躁起来”的时代“想静静”,“静静”是谁?“静静”就是那个敢于为了梦想而努力沉潜的你自己。

 大家好!

 “传统服装行业竞争压力大,学艺的过程又很枯燥乏味,工资待遇也不高,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来做学徒。即使有也很难熬过三年学徒期,无法出师。”3 月 31 日,静安区政协委员马颖慧在静安区政协一届一次会议上指出,上海

 传统技艺正面临人才断层、后继无人的窘境,引起委员们的强烈共鸣,大家一致呼吁弘扬“工匠精神”,救救沪上“老字号”。

 静安区拥有丰富的沪上“老字号”资源,漫步陕西北路,“白玉兰”真丝、“第一西比利亚”、“美新点心”等。其中,鲁庵印泥制作技艺、亨生奉帮裁缝缝纫技艺、龙凤旗袍手工制作技艺、鸿翔女装制作技艺、王家沙点心制作技艺、陆氏伤科疗法、大美华布鞋制作技艺等等,都是沪上“老字号”非遗技艺的典型代表。

 但近年来,众多沪上“老字号”品牌陷入青黄不接、人才断档、后继乏人的继承荒。一项调查显示,在上海被调查者中仅有 1%的人愿意当工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凤旗袍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方素文告诉记者,这些年在“君子不器”等观念的影响下,很多年轻人已经不愿意从事技术工作,这种人才发展中“匠人精神”的缺失,不仅让“老字号”品牌甚至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陷入继承荒,也抑制了老品牌自身创新创造活力的迸发,更让中国制造遭遇“人才瓶颈”。

 有委员指出,一些“老字号”企业由于经营规模小、历史负担重、人员结构老化等原因,市场化能力和品牌创新动力(310328,基金吧)明显不足。加之“老字号”品牌的工匠整体收入不高,国家级、市级的“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难以得到与自身精湛技艺相匹配的收入,学徒收入则更加有限,造成了像方素文这样的“老字号”技艺非遗传承人招不到学徒,或者只能招收外地学徒。但在上海生活成本日益提高的压力下,部分有发展潜力的学徒无法安心学艺,跳槽离职率很高。

 委员在调研中还发现,被认定为静安区级非遗传承人的,目前尚只是荣誉,没有相关津贴。此外,根据现有国家相关政策,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每个项目只限一位,这让该技艺师承的其他中高级技师看不到希望,从而导致动力不足、人才流失。

 那么,如何拯救“老字号”呢?有委员倡导,当今社会需要重视匠人、匠艺、匠心的培养,加大对劳动技术能手、手工艺能手等特殊人才的关注和扶持力度。还有的委员发现,静安区政府相关部门就曾牵线逸夫高级职校与“老字号”企业对接,为非遗传承人输送了一批学员,取得了显著成效和社会反响。因此建议让静安区域内众多的国家、市、区级的非遗技术、“老字号”品牌文化和历史走进学校、走进社区。同时关心好区域内各级非遗传承人、中高级技师队伍,进一步调动非遗传承人的积极性。

 据了解,去年静安区相关部门做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率先推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资助计划》,作为区文化发展专项基金的一个项目,对区内非遗传承人带教学

 徒及学徒本人进行资助,在一定程度上对保护和鼓励非遗技艺的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对非遗传承人及学徒也产生了激励效果。

 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新静安的“老字号”品牌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非遗传承人才集聚,资源优势明显,基础工作也较为扎实,委员们呼吁,以每年 6 月份的文化遗产日为契机,唤起对老字号非遗技艺传承的重视。

 谢谢大家!

 心作良田耕不尽,善为至宝用无穷。我们应有纯洁的心灵,去积善为大众。就会获福无边。

篇四:工匠精神的核心

021 年 32 期┆179 教学随笔 以工匠精神培养为核心 技工院校思政教学模式的探析

 苏 玉

 摘 要:在技工院校的教育教学中,思政教学意义重大,而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从供给侧改革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技工院校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为谁培养人才更需要深入思考与实践。很多企业为追求效益,忽视了对人才职业精神的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技工院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培养出更多符合国家需要的技术人才。

 关键词:工匠精神;技工院校;思政;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技工院校的育人职责和使命。本文通过以工匠精神培养为核心,对技工院校思政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以工匠精神培养为核心,注重解惑和启发 技工院校学生大都是中考、高考的失利者,在高中或者初中学习较差或者不喜欢学习的。很多学生对技工学校的专业并不是很了解,对于专业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进入学校后往往感到困惑。很多学生在教室会玩手机、睡觉等。技工类学生的一些习惯,不利于他们吸收思政教学内容,也不太认同工匠精神。传统的技工院校的思政教学模式,大多采用灌输的方式,让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等,导致学生更加学习兴趣欠缺。教师可以挖掘工匠精神中的一些内涵,创新教学模式,采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让学生参与进来,变讲解为答疑、解惑和启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才能让工匠精神在学生的思想中落地生根。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目标,想方设法运用十八般武艺,让思政教学可以活起来。比如,在讲解关于改革开放内容时,想要抓住学生的心,可以结合歌曲《春天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改革浪潮,从情感上引起共鸣和感动。再结合一些生动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一些精神元素,从而了解到工匠精神的内涵。还可以带学生到一些车间、工厂去参观学习,请附近公司的杰出人士来学校演讲等,让学生了解人们的劳动精神,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和工作态度。将生活中更多鲜活的例子和思政知识点、正能量结合起来,春风化雨般的和学生进行深入的精神交流,用有趣的例子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和学习,避免填鸭式教育带给学生的反感。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创新,重点在于给学生们解惑,给学生更多启发,远离缥缈的课堂内容,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多关注社会现实,让学生有亲切感、参与感。

 二、以工匠精神培养为核心,注重以情动人,让思政课入脑、入心 社会的飞速发展,让更多人们更注重快速获得收入,工作态度缺少专注性、踏实性。大多技工院校学生一毕业就要进入社会,而技工院校所包含的工作行业,非常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就业观,需要一种工匠精神,比如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等。技工学生不能将职业简单理解为就业,要在工作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等。很多技工院校学生的对思政教学的认可度较低,教师没有花费很多时间、精力到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单纯围绕教材知识讲解,很难让学生喜欢思政教育,更不用说培养工匠精神了。作为思政教学老师,自身的思政素质要有较高水平,要在思政教学中更有灵活性、深刻性。

 思政课教师除了学术造诣厚实,还要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要注重以情动人,打通思政育人的最后一堵墙。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要平等对话,教师要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切实需求,和谐师生间的情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书育人也需要一种工匠精神,良好的运用到教学中,也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化解一些学生的心结。思政课可以像一个下午茶活动,也可以像一个座谈会,和学生一起畅所欲言,以心交心,让严肃的思政教学可以充满温情和暖心。思政教学可以通过课上课下的联动,课后主动为学生们释疑解惑,分享生活经验,为学生指导学业方向、还可以引导情感问题等,运用形式多样、内容有趣的思政教学去调动学生的情怀,唤醒学生的灵魂,让思政教学可以入脑、入心。

 三、以工匠精神培养为核心,注重与思政教学实践融合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为了让学生可以充分领会、学习工匠精神,离不开榜样和氛围的影响。老师将工匠精神可以渗透到教学的各个方面,让学生随处可见,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学生耳濡目染。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专业特点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工匠氛围。比如,学生在班级上课时间方面,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学生在展示相关作品时,老师要求精益求精,细致评分等;在校企合作中,可以加强该专业的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实践工匠精神;在思政教育教学方式中重视理论联系实践,以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在学校对学生要求与企业同样的要求,都要精益求精。

 四、结语 总之,在技工院校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各个方面能力和素质,是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一种需求,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有利于实现学生的理想发展。教师要充分认识工匠精神,意识到其重要性,创新思政教学模式,有效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帮助学生获得更职业理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国艳.工匠精神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的必然性及路径[J].科教导刊,2018(12). [2]吴贵春.“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探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40-43. (作者单位:湖南建筑高级技工学校)

 。

 。. .。

 。

篇五:工匠精神的核心

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

 社会科学 2019 年 5 月 01

 33 工匠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联性研究

 胡玉梅 郴州市第十五中学,湖南 郴州 423400

  摘要:工匠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联性,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本文从工匠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联性及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途径三个方面阐述,提出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

 关键词:技术人员;工匠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是当今时代的必然选择,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如何更好把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重点就二者的关联性展开分析,并进一步探索工匠精神的弘扬和传承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从而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

 1 工匠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联性

 工匠精神首次提出是在 2016 年 3 月 5 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工匠精神在本文中特指技术人员(含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所具备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体现,包含敬业、精益、专注、创新。它也是民族审美知觉、宗教信仰、文化意识、价值观的一部分。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即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工匠们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职业,更是当作事业,树立起了对生活的热爱、激情,对工作的合作、创新,对为人的诚实、守信以及对责任的担当、质量的执着、完美的追求,并将这些品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 24 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为培育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1] 。

 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石,也是实现“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宏伟目标的基础,如果“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能够被公民广泛接受并付诸实践,内化为人们的道德信仰,那么我们的社会就易于做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我们的国家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就水到渠成[2] 。工匠精神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体现,包含敬业、精益、专注、创新。所以,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不仅是从业者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生活精彩、人生出彩的基石所在,更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可以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助推动力“,反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可以成为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的“加速器”。

 2 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首先,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养高素质技术人员的必要选择。不管什么专业的技术人员,首先都必须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政治素养及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塑造自己的生活、工作及为社会作出有意义的贡献。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丰富,从不同方面对技术人员的发展提供指向,把弘扬和传承技术工人的工匠精神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效提高技术工人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撑。

 其次,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技术人员应对当今社会形势的客观要求。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化,世界经济结构日新月异的变化,产品质量和产品竞争力成为“中国制造 2025”的必由之路。在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新发展理念背景下,中国企业要走出去,要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一席之地,我们需要一丝不苟的制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创造精神,我们也需要整个民族共同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成为中华儿女与时代同心同向的价值追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的微观基础,与工匠精神的内含是高度契合的。以文化软实力为支撑,以工匠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才能实现“质量大国”、“质量强国”。

 最后,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技术人员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技术人员在职业生涯发展中实现自我价值必须具备两种实力:一是职业技能即技能水平,二是职业精神、工作态度等职业综合素质。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能使技术人员技术精湛、精益求精,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技术人员具有优良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态度,这使技术人员能够适应新经济时代的现实需要,也能促进自我发展,从有业可作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3 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分析,工匠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根本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社会存在的角度着手:如制度层面、校园氛围层面、市场培育层面等,为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环境。

 首先,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技术人员培养总目标。在全球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把提高技术人员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深度融合,把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人才培养的总目标之中,作为技术人员的精神标杆和考核指标,学校、企业等社会各界积极参与。

 其次,以校园文化为依托,营造充满工匠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氛围的校园文化。工匠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职业教育的全过程,贯穿在专业课程教育、实践教育、养成教育、实习等各环节,使工匠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专业技术的学习有机融合,并且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成为受教育者成长的无形力量。

 最后,在实践中培养技术人员的工匠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想工匠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技术人员的职业素养,离不开实践的锤炼。

 参考文献

 [1]艾军.中国传统家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爱国思想探析[J].河南农业,2017(8). [2]朱存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联性研究[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7).

篇六:工匠精神的核心

代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

 重要意义 及对策建议思考

  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支撑。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反映了新时代对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回归的迫切需要,也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中国梦的现实要求。现阶段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需要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文化传承与人才创新培养;充分利用新媒体,大力宣传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健全激励机制,提高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企业层面的回归;完善制度设计,护航创新创业。

 劳模精神是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

 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在新时代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工作方向做出的重要判断,是在国际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对全民劳动精神的呼唤。基于此,本文对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历史渊源和现代意蕴进行了总结归纳,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现实背景出发,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制造2025”和“中国梦”的国家战略,对弘扬工匠精神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证,并提出了现阶段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具体实践路径。

 一、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含义 1. 劳动模范和劳模精神

 劳动模范,指的是在某一领域体现时代精神的优秀个人或先进集体,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不同时期涌现出的劳动标兵和道德模范。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具有强烈的社会属性和时代特征。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把选举劳动模范、弘扬劳模精神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在中央层面设立“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生产者”“全国先进工作者”等国家级荣誉称号,以表彰各行各业成绩卓著的劳动者。在我国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劳动模范都承载着时代精神与行业风貌,是形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和传递社会正能量的重要载体。从任劳任怨的清洁工时传祥到“油田

 铁人”王进喜,从“两弹元勋”邓稼先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从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县委书记焦裕禄到农民致富的带头人史来贺,这些劳动模范所传递的精神超越了个人意志,超越了行业差异,超越了时空限制,将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凝聚在一起,成为鼓舞全国各界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精神力量。

 劳动模范的灵魂在于“劳动”二字。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价值的实体,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是人类区别于一般动物的本质特征,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劳动促进人类自身的发展,劳动创造了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创造了社会财富和人类文明。劳动模范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不仅实现了物质的价值创造,更在自我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实现了精神的价值创造,形塑了广大民众的价值观念,推动了社会的长远发展。

 劳模精神则是指广大劳动模范身上所展現出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等一系列优秀品质。劳模精神源于中华民族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精神,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道德观和社会精神风貌在个体层面的集中展现,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朴素情感的时代升华。

 2. 工匠精神的历史渊源和现代意蕴

 工匠是孕育出工匠精神的行为主体,更是工匠精神历史传承的主要载体。回望历史长河,我国的工匠们用自己的精湛技艺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这些宝贵的物质财富与历史发展交相辉映,铸就了中华文化的灿烂篇章。从《山海经》里记载的“共工生术器”到《吕氏春秋》中的“公输般,天下之巧工也”,从商周的青铜器到唐代的三彩、北宋的汝瓷、明清的丝绸,从屹立千年而不倒的赵州桥到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兵马俑等,都记录着中华民族对“大国工匠”的颂扬与推崇,体现着古往今来我国工匠们对产品质量的不懈追求、对精湛技艺的代代传承、对匠心的专注和执着,以及整个社会崇尚劳动、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这种从历史文化中汲取的尊师重道、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求实创新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汇成了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话语体系的更迭,工匠精神从最初对手工业劳动者职业精神的称颂逐渐演变出更丰富的现代意涵。第一,随着科技的进步及生产方式的变迁,信息时代的智能化生产已经逐步解放了人类的双手,手工生产时代工匠精神中对于具体操作层面的重点关注已经不适合当前时代的特点,所以,工匠精神的核心理念也从“造物”逐步向“育人”转变。现代的工匠精神强调的是各行各业从业人员的职业价

 值和工作态度,引导人们树立恪尽职守、认真负责的职业道德理念。第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在不断加快人们生活节奏、提高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人们的心境也在发生着变化。有些人秉持“向钱看”的价值观念,使得个体的精神生活水平愈发匮乏;有些企业陷入“快速扩张”的发展模式,对利润的狂热与对产品质量重视程度的下降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不仅是传统道德理念在个人精神层面的回归,更是对市场化背景下社会浮躁风气的修正。

 3. 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的关系

 劳模精神伴随着中国的发展而不断成长和壮大,是我国广大劳动者政治本色、价值取向和光荣传统的具体表现;而工匠精神则源自能工巧匠们的千年传承,其历史渊源更为深厚,语境更为丰富。两种精神虽然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但本质却是一脉相承的:劳模和工匠作为我国劳动阶级的杰出代表,都是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业绩的行业精英,是广大劳动人民精神风貌在个体层面的集中展现,是个人追求与社会进步的有机统一。从他们身上所折射出的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劳动关系对社会关系的精神辐射,是对我国劳动阶级爱岗敬业、艰苦奋斗、苦练内功、求实创新职业精神的历史传承,是中华民族“向世界学广度,向历史学深度,向标

 杆学高度”学习观的集中体现。从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核心理念看,劳模精神的核心在于“劳动”,工匠精神的核心在于“造物”“育人”,“劳动”是一切物质创造的基础,“造物”“育人”则是劳动价值的具体表现,因此可以说,劳模精神是工匠精神在思想层面的再升华,工匠精神是劳模精神在实践层面的再塑造。

 二、新时代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 1. 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时代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入新时代后,根据党和国家的发展需要和现实状况做出的重要判断。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国家意志只有落实到广大群众的个体实践才具有现实意义,新时代一切宏伟目标的实现更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的辛勤劳动和价值创造,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中所孕育的劳动精神、敬业精神和奋斗精神将成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支撑,成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不竭动力,成为鼓舞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梦的精神力量,成为推动我国一步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信心之源。

 2. 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跨越。强起来不仅要经济强、军事强,更要文化强、底蕴强、民族自豪感强,这份文化自信来自 5000 多年的中华文明。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宝贵的精神财富,历经年代洗礼而不褪色,吸收时代精神而不失本义。以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为契机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人民的精神才能有指引,中华民族才能有未来。

 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破题之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要落实到每一个工业领域的具体建设上,落实到最基层的工人身上。具备爱岗敬业、崇尚劳动的劳模精神和质量第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一线工人,才是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石。只有培养和保护好一大批技术一流、意志坚定、不怕吃苦、开拓创新的工人,中国的制造业才能有出路,才能有后劲,才能真正做到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因此,在全社会范围内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中国精造”

 转型的动力源泉,是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伟蓝图的破题之要。

 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中国梦的价值支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广大群众在各自岗位上的辛勤劳作,因此,崇尚劳动是中国梦的价值支撑,更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引擎。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无私奉献、精益求精、锐意进取的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能够激发植根于中华儿女心中的自强意识和强国信念,使得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与个体发展观形成有机的统一;有效调动群众的工作积极性,使得中国梦真正成为造福广大劳动者的梦。只有这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才能早日实现。

 三、新时期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实践路径 新时代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须以现阶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导向,扎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文化传承和人才创新培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新时代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应深化教育改革,充分发挥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功能。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应通过对语文、历史、政治等学科的教育改革和提高各类考试中传统文化的考察比重,加

 强对学生精神层面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自强不息、刻苦勤奋、崇尚劳动、敢于创新、乐于实践的价值观。对于高等院校来说,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同时,还应顺应时代变化,按照多学科、多领域的混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路线进行教育改革,为国家输送一批有能力、有担当、有抱负的新型人才。对于职业教育院校而言,在坚持培养学术的专业技术与行业技能的同时,还应加强伦理道德、职业精神等人文素养的培育,使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成为指引他们学习和工作的行为准则。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技能强、敢创新、有干劲的新时代工匠,成为支撑“中国制造”可持续发展的生力军和主心骨。

 2. 充分利用新媒体,大力宣传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新闻媒体作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战场,对于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应在媒体行业内弘扬爱岗敬业、勇于创新、脚踏实地的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激励广大媒体人做好社会发展的记录者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数字化技术和网络传播速度快的优势,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宣传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使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能够深入人心。要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大力宣传国家关于弘扬劳模精

 神和工匠精神的方针政策,让人们感受到这个时代是属于劳动者的时代,让劳动光荣、技能宝贵成为新的时代风尚。

 3. 健全表彰激励机制,提高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体力劳动者的社会地位一般低于腦力劳动者,尤其是近年来金融、互联网等行业的兴起,使得普通工人的社会地位逐步下降。就算是劳动模范和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他们的经济收入也长期处于中低端水平。这种现象必然会加剧技术人员的流失,也会对技能人才的职业规划和就业选择造成影响。因此,应加大对劳动模范和技术标兵的激励力度,在“授予荣誉称号”的精神激励的基础上,加大物质奖励力度;赋予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以更高的政治话语权,确保基层劳动者代表更多地参与到国家政策的设计中来;建立技术人员专项津贴,让劳动者和工人阶级享有更体面、更合理的待遇,让他们能够安心工作、潜心钻研;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降低技术工人的失业风险,减少工匠的后顾之忧;营造职业不分贵贱,人人不分尊卑的社会风气,培育工人阶层的职业自豪感,带动广大劳动者的工作热情。

 4. 提高 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企业层面的回归

 現代企业的竞争,质量是核心竞争力,“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和“精细化管理”都体现着现代企业对质量的重视、对品质的追求。要提高产品质量,人才是关键。所以,现代企业应大力弘扬劳动为本、艰苦奋斗的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定期评选并表彰劳动模范和技术标兵,提升工人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责任感;确立以产品质量为标准的绩效评估和薪酬体制,完成从“产量至上”到“质量至上”的观念转变;树立人才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构建以岗前培训和在岗学习为核心的工匠培养体系;设立专门的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部门,精益求精地对产品进行雕琢,使创新精神融入企业文化,融入每个工人的血液。

 5. 完善制度设计,护航创新创业

 2015 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理念。创新驱动发展不仅是科技进步、经济增长,更是发展方式的变革、民族精神的弘扬和文化力量的崛起,还是当代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应有之义。要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加强顶层设计,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着力解决当前法律体系中掣肘知识产权保护的根本性问题,切实维护知识产权所有者的权益。还要进一步加强对“创客运动”的法律、金融和政策支持,激发群众智慧与创造力,营造协同开放的创新环境,开创新产

 业、新模式、新业态,以制度保护创业,以创业拉动就业,让创新创业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和民族富强的核心竞争力。

篇七:工匠精神的核心

  2018 年 7 月 宁夏社会科学 No. 4. Jul. 2018第 4 期(总第 210 期) Social Sciences in Ningxia Gen. No. 210新时代文化产业工匠精神的内核与形成机制高德步ꎬ姚武华(中国人民大学 经济学院ꎬ北京  100872)摘要:在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ꎬ工匠精神的发挥对于制造业的长远发展有着深刻的意义ꎬ是不可缺失的ꎮ 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ꎬ工匠精神的发挥尤为重要ꎮ 文化产业工匠精神的根本内核在于“把握理性与感性的和谐统一”ꎬ其一般性含义主要体现为“追求完美的敬业精神”、“回归人文理性的实践精神”、“演绎自我的创新精神”等彰显人类本质精神的文化意识ꎻ此外ꎬ文化产业工匠精神的延伸意义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观照ꎬ即敬业、诚信与自由ꎮ 文化产业工匠精神的形成机制可以从文化氛围的营造和行业生产制度的设计两个方面谈起ꎮ关键词:文化产业ꎻ工匠精神ꎻ内核ꎻ形成机制中图分类号:F062. 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 -0292(2018)04 -0046 -04    一、引  言2017 年ꎬ在党的十九大会议报告中ꎬ工匠精神再次被强调ꎬ报告提到“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ꎬ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ꎬ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1] ꎮ 2018年在全国“两会”中ꎬ“工匠精神”又一次被提及ꎬ政府已经连续三年着重强调了“工匠精神”的重要性ꎬ这说明政府对“工匠精神”的高度认可与重视ꎬ也反映“工匠精神”对于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ꎮ由于文化产业具有附加值高、污染小和发展潜力大等产业优势ꎬ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逐渐被社会各界认可和重视ꎬ其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也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ꎮ 文化产业具有独特的行业属性ꎬ其工匠精神的内核需要人们认真体会与领悟ꎮ 文化产业的生产通常是艺术的生产ꎬ而艺术美的根源首先在于人自身心性的美ꎮ 从人本身的意义出发ꎬ工匠精神是人类对于自身认识的发展、是人的精神的本质体现、是人对自身价值实现的一种追求ꎮ 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话语中ꎬ人的本质是劳动ꎬ该劳动是本质化的生产活动ꎬ即消除异化意义上的劳动ꎬ相反而言ꎬ人的本质的全部异化只不过是自我意识的异化 [3] ꎬ与此对立ꎬ便可知悉ꎬ工匠精神首先是一种意识ꎬ是对自身劳动过程的一种自我意识判断和自我本质认识与表达的观念产物ꎮ 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一个历史和文化的过程ꎮ 一方面ꎬ工匠精神的形成需要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ꎻ另一方面ꎬ工匠精神的培育与发展需要借助于相应的配套机制ꎬ即文化产业工匠精神的形成依赖于文化氛围与制度环境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ꎮ二、文化产业工匠精神的内核(一)工匠精神内核的一般性阐释关于工匠精神一词所表达的核心要义ꎬ学术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表述ꎮ 从不同的角度、置于不同的语境中ꎬ工匠精神都有其内容的侧重点ꎬ然而关于工匠精神的内核有其稳定不变的要义ꎮ 近年来ꎬ学者们用不同的词语和不同的表达方式对工匠精神的主干内容进行了阐释:赵晓玲(2015)认为工匠精神的特质是敬业、专业、耐心、专注、执着与坚持这六种精神品质的集合 [4] ꎻ肖群忠、刘永春(2015)将“尚巧”的创造精神、“求精”的工作态度和 “道技作者简介:高德步ꎬ男ꎬ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ꎬ博士生导师ꎬ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ꎬ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增长ꎻ姚武华ꎬ男ꎬ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ꎬ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增长ꎮ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我国经济发展动力转换的理论分析框架及政策选择”(项目编号:17JJD790021)的阶段性成果ꎮ— 6 4 —

 合一”的人生境界解释为工匠精神的内在体现 [5] ꎻ作为一种价值观念ꎬ孙兴洋(2016)认为工匠精神是从业者对自己职业的敬畏、对所做工作的执着和对产品与服务要求完美的一种价值取向 [6] ꎻ 苗圩(2016)将工匠精神描述为“十年磨一剑”的专业精神和“ 专精特新” 的发展理念 [7] ꎻ 栗洪武、 赵艳(2017)认为工匠精神包含着两方面主体内容ꎬ即爱岗敬业的职业理念与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ꎻ尹慧(2018)将工匠精神抽象为人的意志ꎬ即人的自我心神的内审、关照内心精神追求、尊重内心向往的人性化的敬业精神 [9] ꎮ从学者们以往的论述中可以看出ꎬ关于工匠精神的表述并不雷同ꎬ但其对工匠精神本质内容的表达是具有内在一致性的ꎮ 归纳来讲ꎬ在生产活动中ꎬ工匠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ꎬ即价值观念、习惯和追求ꎮ 第一ꎬ在生产产品之前ꎬ工匠精神表现为一种价值观念ꎬ即生产者一开始所持有的积极正确的生产态度和生产者怀有对自己职业的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与敬畏感ꎻ第二ꎬ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ꎬ工匠精神表现为一种工作习惯ꎬ即生产者时刻保持对生产工作的热情、对生产细节的一丝不苟和对生产规程的认真恪守ꎻ第三ꎬ工匠精神还表现为对产品品质的一种追求ꎬ即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始终保持对产品品质的完美追求和实现自己极致技艺的期望ꎮ若从工匠精神内容的不同表达中将其内核抽象出来ꎬ可以认为工匠精神的本质存在形式是由生产者所形成和坚守的、蕴藏在生产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意识观念或文化现象ꎮ 这种意识形态的融入ꎬ意味着生产活动成为一个单纯的、不被物质利益所支配和约束的、真正成为人类自由表现生命本质的过程ꎮ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ꎬ工匠精神表征着生产力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和代表着人类的思想境界向更高层次跃迁ꎬ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ꎮ(二)文化产业工匠精神的根本内核及其延伸意义新时代经济发展关键在于创新ꎬ而文化产业的创新关键在于创意ꎬ创意的核心要义在于人的理性与感性的和谐统一ꎮ 文化产业生产的是文化产品ꎬ文化产品除了具有经济价值还具有文化价值ꎬ这意味着文化制造的生产活动通常是一个艺术创作过程ꎬ而文化产业生产者工匠精神的根本内核在于从人的本性出发ꎬ达到理性与感性的统一ꎮ 在艺术创作语境中ꎬ人本身是主体ꎬ即艺术首先应该是人的艺术ꎬ人性又是理性和感性的统一ꎬ而在艺术生产过程中ꎬ感性不应该被理性过度干扰ꎬ德国的美学家席勒在其«美育书简»一书中提到ꎬ完整的人性应该是理性与感性的和谐统一ꎬ而理性与感性的和谐一致正是美与艺术的本源与规定ꎮ 再者ꎬ艺术生产活动不同于物质生产活动ꎬ艺术是一种感性的实践活动ꎬ艺术作品的消费对应着人们的精神需求ꎬ其本身是一种“对象化”的情感互动ꎬ是一种以精神与情感为主线的感性活动 [10] ꎮ 因此ꎬ艺术的生产必然要有人的感性元素的融入ꎬ这样才能够真实、具体和动人ꎮ 此外ꎬ艺术的生产过程也需要理性的思考过程与具体实践ꎬ这样才能够实现感性美的完整、确切地表达于物质载体ꎬ从而完成艺术的生产ꎮ 综上所言ꎬ文化产业工匠精神的根本内核可以抽象为人的一种情感意识ꎬ即达到理性与感性的和谐统一ꎮ具体来讲ꎬ生产者工匠精神的根本内核可演绎为三个层次的内容ꎬ即追求完美的敬业精神、回归人文理性的实践精神、演绎自由的创新精神ꎮ 第一ꎬ在艺术生产过程中ꎬ生产者应该对职业心存敬畏ꎬ艺术产品本来应该是什么样、怎样的状态能够实现其真正的美感、什么样的材料才能完美表现出其最佳的效果等ꎬ这些细节都需要生产者给以真诚的对待ꎬ以追求文化产品的极致品质ꎬ这是追求完美的敬业精神ꎻ第二ꎬ艺术产品的生产往往需要艰苦的劳动与冗长的时间ꎬ生产者应秉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人文理性实践精神ꎻ第三ꎬ在艺术创作过程中ꎬ生产者应具有演绎自由的创新精神ꎬ以实现自己个性的发挥ꎬ不应该依托于一种固有的生产范式或受物质利益的支配而进行机械性的生产ꎬ这是创作与创新的基本要求ꎮ若将文化产业工匠精神的内核观照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ꎬ不难发现ꎬ在文化产业工匠精神内核延伸的三个层次的内容里———追求完美的敬业精神与回归人文理性的实践精神意味着生产者对自己职业的一种正视与热爱ꎬ其中坚守真诚、踏实、耐心的工作作风ꎬ表现出生产者的一种处事原则和工作态度ꎬ这两个层次的内容对应着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的“敬业”与“诚信”ꎻ演绎自由的创新精神对应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ꎮ 进一步讲ꎬ文化产业工匠精神内核包含着的敬业、诚信和自由精神共同统一于和谐精神ꎬ是和谐精神一种具体表现ꎮ 因此ꎬ文化产业工匠精神内核可以抽象地延伸为和谐精神ꎮ三、文化产业工匠精神的形成机制从文化产业的行业属性来看ꎬ文化产业具有经— 7 4 —

 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双重生产过程ꎬ则文化产业工匠精神的形成机制可以从经济与文化这两个维度分别来看ꎮ 第一ꎬ从文化价值生产来看ꎬ文化产业工匠精神的形成需要依附于良好的文化氛围ꎻ第二ꎬ从经济价值生产来看ꎬ文化产业工匠精神的成长需要适宜的行业制度环境ꎮ(一)为文化产业工匠精神的形成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对于社会整体发展来讲ꎬ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精神现象而存在ꎬ其存在形式应该是“集体主义”的———作为一种文化现象ꎬ并历史性地形成一种文化传统ꎬ即深深植根于人民大众内心的工匠文化ꎮ这样ꎬ工匠精神才能广泛而持续地影响社会的发展ꎮ一种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的、渐进的过程ꎬ需要一定人文环境的酝酿ꎮ 归纳来讲ꎬ工匠文化的形成需要个人层面的行为落实、社会层面的意识引导、国家层面的政策推动ꎬ即社会整体文化氛围的孕育ꎮ第一ꎬ个人层面ꎮ 作为生产者ꎬ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尊重自己的兴趣与爱好ꎬ将职业定位在自己善长、兴趣所在的工作领域内ꎬ热爱、敬畏自己的职业ꎬ这是酝酿工匠精神的初始条件ꎻ其次要养成一丝不苟、吃苦耐劳、攻坚克难的工作态度ꎬ这是形成工匠精神的基本要求ꎻ最后是保持追求产品完美品质的恒心与魄力ꎬ这是完成工匠精神的目标定位ꎮ 作为消费者ꎬ应该保持一种积极的消费观ꎬ尤其是对于文化艺术品的消费ꎬ应秉持“宁缺毋滥”的消费理念ꎬ具体来讲ꎬ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应该关注产品的品质而不是价格ꎬ以产品品质为形成购买意愿的参考因素ꎬ这是促使工匠精神形成的动力ꎮ第二ꎬ社会层面ꎮ 对于一个社会来讲ꎬ需要具有良好的社会群体意识ꎮ 首先ꎬ人们需要在道德意识方面达成高度共识ꎬ将守法、诚信、勤劳、敬业作为善与美的表征ꎻ其次ꎬ人们应培养一定的艺术鉴赏意识ꎬ即对艺术的美的欣赏、判断和接受的心理活动ꎬ从而能够对文化产品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地筛选ꎬ使文化精品得到认可与保护、文化劣品无立足之地ꎬ这是对工匠精神的尊重ꎻ最后ꎬ人们要树立严谨的法律意识ꎬ认真践行自己的义务ꎬ合理维护自己的消费权益ꎮ第三ꎬ国家层面ꎮ 作为政府ꎬ需要宏观地把握国民价值观的培育方向ꎬ并推动社会群体意识的形成ꎮ具体来讲ꎬ首先要确定催生工匠文化的基调ꎬ利用媒体宣传手段向人们传达工匠精神所包含的核心内容ꎬ使人们对工匠精神形成一种直观的文化印象ꎬ例如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工匠精神»的放映就是一个较好的开始ꎬ此外ꎬ可以将工匠精神的文化内涵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方面ꎬ提高工匠精神的曝光率ꎬ使其广泛走入人心ꎻ其次是将工匠精神的培育直接嵌入到教育事业领域中ꎬ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域ꎬ通过教学将工匠精神的内容植入到学生们的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中ꎬ使工匠精神的培育在校园内扎根ꎻ最后是促进文化艺术的发展ꎬ提升整个社会的文化艺术创作活力、营造文化艺术创造氛围、增强社会整体文化艺术消费水平ꎬ为文化产业工匠精神的形成与发挥提供足够的动力与空间ꎮ(二) 用制度激发和稳固文化产业工匠精神的形成与持续工匠精神的形成一方面靠文化氛围的孕育ꎬ另一方面需要制度环境的催生ꎮ 从微观层次上来讲ꎬ工匠精神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ꎬ即形成工匠精神的动机、发挥工匠精神的空间、对工匠精神成果的保障ꎮ 通常来讲ꎬ良好的制度环境对工匠精神的形成更具有直接性、高效性的促进作用ꎬ它可以为工匠精神萌芽提供动力、为工匠精神的形成提供空间、为工匠精神的持续提供保障ꎮ1. 为工匠精神的萌芽设定激励制度对于生产者来讲ꎬ生产行为需要一定的意识引导ꎬ因此在生产之前应该激发生产者的工匠意识ꎬ从而为后续工匠精神的形成与持续作好初始的铺垫ꎮ对于文化产业工匠精神的形成ꎬ可采用精神激励ꎮ首先应该设计专门适合于文化产业的生产者评级标准体系ꎬ依据评级标准对生产者工作进行评级ꎬ并颁发相应的等级证书或授予荣誉称号等ꎬ以表示对生产者技艺水平和工作态度的认可ꎻ其次可以对同级别生产者的产品进行评比ꎬ依据一定的评判指标ꎬ评价产品的品质ꎬ据此给以相应的荣誉ꎻ再次ꎬ可以成立权威的评委会ꎬ以工匠精神为主题ꎬ在文化产业领域中设立国家级最高奖项ꎬ以赋予业内最高荣誉ꎬ激励人们向工匠精神看齐ꎮ 除此之外ꎬ在企业层面ꎬ要完善生产者的考核制度ꎬ消除以往不合理的考核规则ꎬ例如单纯地按资历、职务、学历等将生产者分一二三等或根据产品数量衡量生产者的业绩等不合理的考核制度ꎬ容易使生产者将精力与心思放在完成考核标准上ꎬ而将自己潜在的工匠精神束缚在考核体系的条条框框里ꎮ 对于生产者的考核ꎬ应该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ꎬ根据生产者的实际贡献给予相应的劳动报酬ꎬ确保报酬分配公平ꎬ以稳定生产者的劳动激情ꎮ— 8 4 —

 2. 为工匠精神的发挥提供空间工匠精神...

篇八:工匠精神的核心

践行工匠精神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何奇胜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形势背景下,各个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无疑进一步加剧,再加之伴随转型升级步伐的逐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这些都要求企业应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身于不败之地。而工匠精神作为企业的文化与灵魂,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本文试图通过揭示工匠精神的内涵,分析企业弘扬践行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了企业弘扬践行工匠精神的具体做法,希望能给企业管理者提供相关帮助。关键词:工匠精神;核心竞争力   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各个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无疑进一步加剧,再加之伴随转型升级步伐的逐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这些都要求企业应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身于不败之地。而工匠精神作为企业的文化与灵魂,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李克强总理在 2017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完善激励机制,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当前,我国正处在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培育和弘扬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对于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一、工匠精神的内涵工匠精神是一种对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与极致的精神理念与工作伦理品质,它包含了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坚守专注的意志品质、自我否定的创新精神以及精益求精的工作品质,并非一般人所认为的一项简单机械的日复一日的重复性体力劳动,而是一种持续性的创造过程,是一个不断对技艺、产品进行提升完善的过程,敬业与精业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对于一家企业而言,要想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理所应当需要工匠精神的指引,将工匠精神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当中,制定并实施企业品牌战略,推动企业健康有序发展。二、弘扬践行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一)促进职工技能水平提升近些年来,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少企业纷纷通过运行新模式、开发新产品、推行新工艺等多种措施,来实现生产成本的不断降低、创新创效能力的不断增强,但是,不管再好的设备也要人来操作,再好的工艺也要人来实施。这些无疑地对企业职工的岗位技能水平以及综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通过弘扬践行工匠精神,积极采取可行对策与措施对企业职工加强岗位技能培训,有利于促进职工技能水平不断提升,从而更好地满足企业发展需要。正如美国社会学家理查德?桑内特在其新作《匠人》中所言:“只要拥有为了把事情做好而把事情做好的愿望,我们每个人都是匠人”。(二)促进企业产品品质提升企业弘扬践行工匠精神,最终还是体现在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上,体现在客户对企业生产的产品以及提供的服务的高度认可上。正如前面所述,通过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从而不断提升企业产品的品质。对于企业而言,提升产品品质与服务质量应当永远在路上,这条路将没有终点,只有不断地精益求精,不断追求完美与极致,企业才能够持续稳定发展。(三)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产品质量过硬、服务水平够高是企业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与基础。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企业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的竞争。企业只有拥有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能够为客户提供高水平的服务,才可以从容应对经营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中高端产品需求不足、低端产品严重过剩等问题。才能够在残酷的竞争中取得胜利。而企业要想实现产品质量过硬、服务水平够高,都取决于企业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因此,大力弘扬和践行工匠精神,不仅是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的有力措施,也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四)促进企业成功转型升级企业转型升级就是指企业长期经营方向、运营模式及其相应的组织方式、资源配置方式的整体性转变,是企业重新塑竞争优势、提升社会价值,达到新的企业形态的过程。一家企业要想进行结构调整,要想实现转型升级,无疑是无法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不论是从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转型升级为绿色低碳企业,从中低端型企业转型升级为精品高端型企业,从粗放型企业转型升级为精益型企业,都需要持之不断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工匠”式人才队伍,才有可能帮助企业真正实现成功转型升级,而这些都离不开工匠精神的弘扬培育和引领。三、企业弘扬践行工匠精神的具体做法(一)加强工匠精神培养弘扬践行工匠精神,对于企业而言,绝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口号、文件上面,而是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工匠精神体现着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精打细算的职业追求,体现着专业、专注、专心的职业素养。对于企业而言,企业文化无疑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动力之源,那么将工匠精神融入企业文化中,进一步丰富企业文化内涵,通过融合后的企业文化的辐射,让工匠精神如春雨般深入人心,于潜移默化之中让企业员工牢牢树立工匠意识。除了依靠会议、条幅、宣传栏、标语等传统宣传方式,还应当积极利用微博、— 0 9 1 —2018 年第 10 期                山东青年                 总第 537 期万方数据

 微信、QQ 等网络宣传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工匠精神氛围,帮助企业员工实现对工匠精神内涵的真正理解与认可,从而在工作中以实际的行动践行工匠精神,以专注、负责、严谨、细致的态度投入到自己的岗位工作之中。(二)加强工匠人才培养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人是最为关键的因素。所以弘扬践行工匠精神,那么就必须体现在对工匠人才的培养上。各个企业应紧贴企业需求和市场形势,大力开展“改革转型我担当”、“企业保生存、我该怎么办”等大讨论活动,持续开展以“转变观念、转型提升”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定期开展“渡难关、求突破”、“我为企业献计献策”等建功活动,激发员工想要不断提升自身岗位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内在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以培养工匠人才为目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形式,对员工的理论与实践技术展开培训。并组织开展各种岗位大练兵,技术大比武等比赛活动来检验员工的教育培训成果。比如企业可以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全力构建培训、练兵、比武、晋级、超越“五位一体”的技能培训新模式,搭建起职工“充电”学习平台。又如可以针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技术断档、绝活失传等问题,列计划、定方案,通过外请内聘等方式,让有技术、有能力的人才来担当培训老师,对员工开展精准培训,推动技能培训效果最大化。(三)强化工匠人才激励企业在对工匠人才进行激励的时候,不仅要有传统的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还应当重视开拓其他激励方式或渠道,构建健全完善的激励体系,通过健全完善的激励体系,来促使“人人争当工匠人才”的良好企业氛围形成。比如企业可以将员工职业技能纳入《员工职业发展规划方案》中,引导和激励企业员工努力学习技术,不断提高职业技能,最终成为工匠人才。通过畅通技能晋升通道,让企业员工看到职业发展的希望。又如企业可以将员工的职业技能等级与薪酬挂钩,不同职业技能等级将享受不同的额外补贴,让员工切实感受到提高自身职业技能等级的重要性。还可以建立工匠人才信息库,为工匠人才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优先权。在涉及到岗位晋升的时候,优先提拔技术精湛、综合素质高的工匠型人才,激发企业员工历练技能,自我成才的热情。(四)强化企业品牌建设在 2016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指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对于企业而言,要想获得长期发展,就一定不能仅重视技术与生产,还需要加强品牌建设与保护意识,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做出有损企业品牌价值的行为。企业应当树立科学、正确的品牌意识,深入了解品牌建设与保护能够为企业带来的正面效应。首先,要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一个品牌管理团队,专门负责品牌建设与管理的相关工作。其次,通过口碑营销建设企业品牌。企业只要产品和服务能够得到广大客户认可,那么就能够在很多方面把握住客户,当客户对企业形成一定认可后,就会自觉自愿地会成为企业的宣传者,积极推广宣传企业的产品与服务。这样的营销方式不仅能够帮助企业节约宣传推广成本,而且由于是客户自身宣传因此更容易让人信服。此外,建议政府也可以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引导与鼓励企业弘扬践行工匠精神,积极申请各项专利,争创著名、驰名商标。总而言之,在新的形势背景下,工匠精神已经成为了企业的文化和灵魂,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影响因素,决定了一个企业是否能够赢得市场以及实现进一步发展。我国要建设制造强国,核心是质量,关键是人才。中国制造要从“代工 +低价”的模式向“核心技术、人性设计、品牌打造”的模式切换,亟需重塑大国工匠精神。[参考文献][1]付尚军.弘扬工匠精神 创新培养模式[J].河南教育(职成教),2018(05):47 -48.[2]庄西真.多维视角下的工匠精神:内涵剖析与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17(05):92 -97.[3]曾颢,赵曙明.工匠精神的企业行为与省际实践[J].改革,2017(04):125 -136.[4]仇丽萍.弘扬“工匠精神”的路径选择[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6,29(04):53 -58.[5]熊威,王力.企业如何践行“工匠精神”[J].中国工业评论,2016(06):40 -46.(作者单位: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工会办公室,广东广州 510290

  )(上接第 189 页)  建构和完善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和研究体系,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教学、科研育人的实践活动中。一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和课堂,使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培育结合起来;二要考虑面向全体大学生专门开设优秀传统文化类的通识课程,使之成为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和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重要载体;三要加强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学科专业和研究平台建设,为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传播及专业人才的培养搭建有效平台。建构和完善彰显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管理服务体系,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管理育人的实践活动中。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实践,内在地要求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相关理念有效融入到高校的管理服务体系之中,让“尊师重教”、“仁爱”、“诚信”、“忠恕”、“敬业”、“以人为本”等中华优秀道德理念在学校的管理服务工作中得到生动体现,借助实际的管理和言行形成对学生的良好影响与引导。建构和完善优秀传统文化的环境熏染体系,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环境育人的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也要求我们要善于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校园环境的建设之中。“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驱动力的精神之源,也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外驱动力的力量之源。(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天津 300387)— 1 9 1 —思政论坛                           弘扬践行工匠精神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万方数据

篇九:工匠精神的核心

精神心得体会 1000 字 读工匠精神心得 1000 字

  所谓“工匠精神”其核心是: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带给大家的关于《工匠精神》的 1000 字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

 工匠精神心得体会 1000 字篇 1

 “制造精神”“工匠精神”这些鲜活的字眼,频繁出现在我们的报纸和微信上。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种精神又有何种强大的力量?带着这一串串的疑问我如饥似渴的翻开了《工匠精神—向价值型员工进化》一书。

 作者付守永先生所阐述的“工匠精神”,它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把热爱工作的精神代代相传”。本书从工匠之魂,工匠之道,工匠之术等方面,告诉我们“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告诉我们“打工的状态并不可怕,打工的心态很可怕”。读到这,我陷入了一阵沉思。

 腊月 28,回到老家,路过大伯堂屋前,我热情的喊着大伯,走进他的屋子,大伯在做木凳子,我不懈的说“大伯,您直接去市场上买几个塑料的小凳子,不就得了,干嘛还费这事,都过年了”。他笑了笑“孩子,我干了半辈子的木匠了,家里的桌椅板凳都是自己做的,都用半辈子了,多耐用,

 多结实”说完只见他拿着鲁班刨一遍又一遍刨着初成型的板凳面,凳脚;拿着刚尺和碳笔在凳面上比划着凳脚的开眼位置。

 “孩子,就说这鲁班刨,左右用力要均匀,速度要快,还要一推到头,否则刨出来的面就不平。”在我看来,真的没有必要费这么大工夫去做几个凳子。而对于做了半辈子木匠的伯伯来说,从他脸上流露出来的是他对手里木工活的热爱,还有对自己产品质量的胸有成竹的满足。他笑起来眼角隆起的皱纹告诉我,他内心是踏实的,是执着的,他是在用心打造手中的工艺品—“木凳”。

 这一情景就像一束阳光,它照进了我的内心。记得,13年 3——4 月在底盘厂工作时,面临着人员的大量变动,复杂的底盘和轻卡的混线生产,导致我班组里的骨干们连续近1 个月加班至 11 点过后。那时感觉,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那段时间每天回家都是筋疲力尽,但是思想上一直很执着的相信:明天会更好,明天要好好干。

 14 年 3 月,我应聘进入了营销公司,刚开始不适应这种宽松和自主,感觉再也没领导为了拉动生产节拍而逼你开线催你生产,虽时常加班再也不用熬到晚上 11 点了… …这一切,就像来到了天堂。

 慢慢的,被关在内心深处的的魔鬼“另一个自己”出现了。在空闲的时候我会去想“自己的工资和职位也没什么大展进,年复一年的这样干着,究竟为什么啊?同学介绍的某

 某公司那岗位,月薪多吸引人?”在工作中,会去想“怎样选择捷径去更快的成长啊?怎样做事会又快又省,尽快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啊?这事做了,领导会满意吗?”整个人总是无意中想到了九霄云外,又无意中被现实拉回了生活。前段时间部长让我给总经理送个报告,我送完迅速回来答复部长“领导出差了,报告放他秘书那。”真想欣喜自己办事真利索,可随后部长又问“你问过领导什么时候回来啊?报告大概什么时候签好?你打算什么时候取?”就是送文件这么一件小事,都有许多值得关注的细节,我不禁脸红的发烫。

 这是我内心的真实想法,但我相信有那么多年轻人在的路上有过和我一样的幻想和惆怅。因为我们内心是功利的,是浮躁的,我们喜欢去做一些投入一点就能立刻看到回报的事情。或者领着公司一年发的数万元薪水不愁吃不愁穿的混着,对照书中描述的打工心态,这种心态太可怕了。

 都说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在阅读完本书后,我对书中提及到的“打工的状态并不可怕,打工的心态很可怕”这一观念如饮醍醐。所以,我呼吁:

 1、年轻的小伙伴们,请戒除内心的功利心,浮躁心,脚踏实地的去做一件事;不要再大费力气去寻找什么成长捷径了,立足岗位,把自己当下的做好了捷径可能就来了;

 2、请那些像我这样在混日子或打算混日子的小伙伴们,赶快清醒过来。不要觉得自己在给别人打工,如果你混十年

 就算公司损失百万,那这点钱对公司来说又算什么呢?而这十年对我们来说,那就是生命!

 年轻的朋友,我们对美好前景要敢大胆的去憧憬,我们也要按捺住内心的焦躁、忧郁、惶恐;我们要用一种执着、精益求精的工匠态度积极的面对工作,将工作中的任务当做工艺品去雕琢,相信工作、生活会因此而变得更加充实和美丽。

 工匠精神心得体会 1000 字篇 2

 付守永先生在序中就写到“将毕生岁月奉献给一门手艺、一项事业、一种信仰,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呢?如果做到,需要一种什么精神支持呢?”,这就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它是一种追求,是一种执着,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精神力量。正如小野二郎说的,一旦你决定好职业,你必须全心投入工作中,你必须爱自己的工作,千万不要有怨言,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练技能,这就是成功的秘诀,也是让人家敬重的关键”,而这就是工匠精神最纯真的呈现。

 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样,曾经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进行过深层次的思考,我们为什么工作?用什么态度去工作?到底值不值得用心付出自己的努力?在迷茫的时候又会想:反正干多干少都是发那么多工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是更舒适惬意吗?工作和生活到底怎样平衡?等等……此书以全新的

 角度解答了这些问题,并告诉我们,工匠精神不是枯燥机械的、僵硬死板的,而是一种热爱工作的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它不只是一种付出,更是一种获得,拥有工匠精神无论对自己还是和对企业,都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如今经济飞速发展,在城市生活节奏较快,没时间处理感情,只好非诚勿扰;没时间旅游,只好走马观花;没时间学习,只好报速成班,过着“快餐式生活”,当生活只求速度不求内涵时候,原本美好的东西都变味了,反映在工作态度上,就是功利心、浮躁心和投机心。想想,生存不易,我们只能慢慢来,一步步脚踏实地,用双手和智慧去创造财富。那么如何在工作中实践这种精神呢?

 树立“不为金钱论”的工作观

 很多人都想得很简单:工作就是为了养家活口,图生存。当然这是基础的,但如果一味变成为“为了赚钱而工作”就无法体会工作的乐趣和成功喜悦,无法获得更多的提升,成为一个“上班奴”。俗话说的好:立志要如山、行道要如水,让赚钱的目标与自己的长远目标结合起来,有梦想才会有动力,也不至于虚度光阴。在工作过程中还要解决好“心”的问题。高尔基曾说,“工作是快乐时,人生便是幸福;工作是义务时,人生便是苦役”。在工作中我们会碰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情,有时候我们会受到挫折,让我们体会“进退”的深意,有时候有贵人相助,助我们锦上添花,这些都是我

 们人生的必修课,要从容去面对。

 树立“先做人后做事”的理念观

 工匠之道就是把理想变成价值的思维法则,成败在一念之间,从改变念头开始。五大正念中首要为先做人,后做事,用小约翰拼图的故事,一语双关:“人对了,世界就对了”。岁月悠悠,人要实实在在地做成几件事情并不容易,堂堂正正做好一个人更不容易,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要善于把“会做人”和“能做事”有机的统一起来。

 而要想改变我们的人生,最重要的要改变书中写到的三种思维方式:交差思维、差不多思维和走捷径思维。大家都知道,中国人是有名的“差不多”先生,从历史上看,我们的中庸文化、糊涂文化,导致人们以“差不多”为标准,以“难得糊涂”为明智。从现实看,“差不多”先生背后,是缺乏一种对他人、对客户、对工作的一种基本的责任心。从专业上看,“差不多”先生的出现,也跟他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眼见经历有关,很多事情,做的貌似差不多,是因为他不知道还有更好更高的标准,也就是跟他的能力有关。同样交差和走捷径思维,阻碍了自己进步的机会,对职业成长是很不好的。

 树立“专注做好一件事情”的完美观

 时下,社会上一些人对工匠嗤之以鼻,认为工匠是傻子。他们觉得把工作做完就行了,精益求精做什么?干嘛非要在

 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干嘛非要把密封精度控制在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也有一些人虽然敬佩工匠,但理念信念淡化,不愿付出劳动;但更有一部分人,凭着内心的信仰与追求,身体力行学习大国工匠,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创造更大价值。就像央视新闻推出的《大国工匠》系列,讲述不同岗位劳动者用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这群不平凡劳动者的成功之路,不是进名牌大学、拿耀眼文凭,而是默默坚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这是一种值得社会尊重的职业精神,也是当今社会最稀缺的品质。

 作为这个创新时代的年轻员工,虽然人的能力有大小,机遇各不相同,但只要人人愿意在某一个领域日日潜心钻研,都能成为受人敬重和热爱的大国工匠,都能为自己的人生添色加彩。因此,要把工作当做一种修行,一种信仰,就像京瓷创始人滔盛和夫先生的“六项精进”一样,在工作中坚持不懈的努力。把工作当成事业,抛弃杂念,弃焦去躁;把工作当做是磨练自己,提升自己,完善自己的桥梁;把每一天都当作人生的最后一天来度过,对待任何事情都认认真真,精益求精,不留遗憾。

 工匠精神心得体会 1000 字篇 3

 截止 2012 年,寿命超过 200 年的企业,日本有 3146 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 家,荷兰有 222 家,法国有 196 家。为什么这些长寿的

 企业扎堆出现在这些国家,是一种偶然吗?他们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我们研究了他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

 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其实工匠有着更深远的意思。他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工匠不一定都能成为企业家。但大多数成功企业家身上都有这种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可以从瑞士制表匠的例子上一窥究竟。瑞士制表商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他们用心制造产品的态度就是工匠精神的思维和理念。在工匠们的眼里,只有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制造的一丝不苟、对完美的孜孜追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正是凭着这种凝神专一的工匠精神,瑞士手表得以誉满天下、畅销世界、成为经典。

 工匠精神不是瑞士的专利,日本式管理有一个绝招:用精益求精的态度,把一种热爱工作的精神代代相传。这种精神其实就是“工匠精神”。

 所谓“工匠精神”其核心是: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在众多的日本企业中,“工匠精神”在企业领导人与员工之间形成了一种文化与思想上的共同价值观,并由此培育出企业的内生动力。

  在获得奥斯卡日本影片《入殓师》里。一个大提琴师下岗失业到葬仪馆当一名葬仪师,通过他出神入化的化妆技艺,一具具遗体被打扮装饰得就像活着睡着了一样。他也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好评。这名葬仪师的成功感言是:当你做某件事的时候,你就要跟它建立起一种难割难舍的情结,不要拒绝它,要把它看成是一个有生命、有灵气的生命体,要用心跟它进行交流。

 “工匠”是技艺精湛的人,在欧洲,德国的学徒传统培养了最优秀的工匠、瑞士的顶级名表都是工匠一个零件一个零件打磨而成的。工匠精神,就是追求极致的精神,并且专业、专注。

 在这个“商人精神”横行的年代。个人和企业都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比如一些以山寨产品为主的企业,在外部环境好的时候,企业可以生存,一但外部环境变的恶劣,企业很容易马上倒闭。

 企业的核心因素是人,而脱离了这种困境的途径是培养企业的“工匠精神”。工匠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他们在享受产品在手里升华的过程。其他企业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出新品—圈钱”。而打造“工匠精神”的企业却在从另一方面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看着自己的产品在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以一种符合自己严格要求的形式存在。

  工匠用的工作获得金钱,但工匠不为钱工作。一个人所做的工作是他人生态度的表现,一生的职业就是他志向的表示、理想的所在。

 工匠精神并不是舶来品,《庄子》中就有记载了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

 厨师给梁惠王宰牛。他的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依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和音律的。

 梁惠王问:“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厨师回答说,他凭精神和牛的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依照牛体本来的构建。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十九年了,他的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锋利。

 厨师还说:每当碰到筋骨交错很难下刀的地方,他就小心翼翼地提高注意力,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霍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

 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做任何事要做到心到、神到、就能达到登峰造极、出神入化的境界。看看瑞士名表,将一项技术发挥到极致,顶级品质造就了顶级品牌。

 工匠精神不是口号,它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心中。长久以来,正是由于缺乏对精品的坚持、追求和积累,才让我们的个人成长之路崎岖坎坷,组织发展之途充满刑荆。这种

 缺乏也让持久创新变得异常艰难,更让基业常青成为凤毛麟角,所以,在资源日渐匮乏的后成长时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

 工匠精神相关文章:

 1.关于工匠精神演讲稿

 2.弘扬工匠精神演讲稿

 3.传承工匠精神演讲稿

 4.弘扬工匠精神优秀演讲稿

 5.工匠精神事迹材料

 6.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演讲稿

推荐访问:工匠精神的核心 工匠 核心 精神